中国著名古诗词
诗词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一直是我的最爱,具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长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有时严格按古代韵书规定押韵,有时为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不拘泥。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上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国雪景图,更隐喻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全景。下阕以改天换地的豪情,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中华历史长卷,更暗含了建设国家的全盘大计。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时空交织而又浑然一体。艺术上足以令人神醉,情感上抒发拳拳至爱,军事上吹响胜利号角,政治上评说文武之道。
然而,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视金玉如砖石。《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古诗、
古诗词、
中国、
著名、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关于秋天的诗更漏子对秋深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关于秋天的诗更漏子对秋深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更漏子对秋深五代:孙光宪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
古诗十九首的全诗点绛唇云透斜阳原文赏析古诗十九首的全诗点绛唇云透斜阳原文赏析点绛唇云透斜阳宋代:曹组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空凝伫。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注释1。平芜:平旷...
曹雪芹的诗临江仙柳絮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曹雪芹的诗临江仙柳絮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临江仙柳絮清代:曹雪芹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
幼儿诗歌1、诗歌:《春风》春风吹,芽儿发,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下,我们一起去种花。2、诗歌:《小雨点》小雨点,沙沙沙,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小...
千古送别经典李白《赠汪伦》诗意赏析一生必读这是一首以赠别表真挚深厚友谊的诗篇。是李白写友情诗中的佳作,千古流传,布在人口,而村人汪伦由此而显名后世。李白在天宝十四载曾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宋人杨齐贤在李白诗注中说:白游...
韩愈写春雨的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分类标签:描写春天描写雨描写柳初中作品赏析注释(1)天街:旧称帝都的城市。稣:...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现代毛泽东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
蜀国弦原文、翻译及赏析枫香:枫树有脂而香。郭璞注《尔雅释木》云: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此水濯锦,锦彩鲜润,故称濯锦江。南山:不详何山,当在锦江南岸...
宋诗精选60首望湘人春思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宋诗精选60首望湘人春思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望湘人春思宋代:贺铸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
经典诗词诗经起名大全(完整版)喜欢自己的孩子未来很有才华,各样的汉语词典、几大本的《辞海》,就如大海捞针似地为孩子两三个字的名字在那里翻来覆去地选择着、劳神费力地思量着。根据经典起名来为孩子选一个好名字,为解决...
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春夜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古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春夜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春夜唐代:虞世南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译文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喧...
五言古诗硬笔书法作品欣赏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同时,随着书法的不断发展,五言诗的钢笔书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风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言诗好看的钢笔书法作品图片。五言诗,古代诗...
"诗韵杯"全国诗词大赛火热征稿中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又焕发新的光彩。为继承优秀传统、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诗词艺术作品,繁荣传统诗词艺术、弘扬时代精神和保护民族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构建和谐...
古诗文网古诗文经典传承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显示全部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
李商隐的诗全集春日寄怀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李商隐的诗全集春日寄怀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春日寄怀唐代:李商隐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
柳宗元的诗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柳宗元的诗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唐代: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译文秋末大...
古今第一七言律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古今第一七言律诗遣悲怀三首其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遣悲怀三首其二唐代: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
唐诗大全300首汉江临眺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唐诗大全300首汉江临眺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汉江临泛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译文汉江流经楚...
鸿雁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鸿雁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鸿雁先秦:佚名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
杜甫的古诗绝句《赠花卿》原文及赏析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分类标签:讽刺诗作品赏析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