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要背的50首诗
诗评如果说孩子知晓度最高的诗是《鹅》,小学生知晓度最高的诗就是《春晓》。这首诗带着生机勃勃的意境,以此开篇,不错。 诗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是李白对孟浩然的评价。孟浩然的诗,词句简约,明白晓畅,易于诵读。这首又是五绝,字数不多,很适合初学者。《宿建德江》,简约版的《春江花月夜》。 诗评不用多说。有华人处即有此诗。《爸爸去哪儿》的片尾曲,前奏就是这首诗。 诗评可以玩一个文字游戏,去掉一个间字,将这首诗变成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会提升孩子的兴致,以及他们对词的初步感受。 诗评让孩子理解一个老人的心态,学习用他人的视角看人看事。老人眼中的儿童,就是笑问客从何处来,如此憨痴烂漫。 诗评孩子会问:怎么又有一个《凉州词》?解释一下,这是曲调。诗不一定要有名字,但一定要有名。 诗评王昌龄是七绝圣手。拿一本地图,青海、玉门关、楼兰,让他她对国家地理有个初步概念。 诗评一口气读了好几首边塞诗,初步形成类型诗的概念。此诗的时间感、空间感和动态感都很强,气势雄浑。 诗评送别诗,唐人诗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吴、楚,这是上海以及长三角所处的大略地理方位,告诉孩子,春秋战国时期有过这样两个国家。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 诗评让孩子系统地读几首王维的诗。王维诗歌中有一种平静的力量。他的山水诗,不是对景色的简单描摹,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鸟鸣涧》的意境,让孩子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静静还原那个场景。 诗评看似简单的白话,却回味悠长,如吃橄榄、如食梅子。冬天教授此诗,正当其时。 诗评告诉他她什么是重阳节,古代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让他她体会什么是思乡,什么是手足情深。 诗评读此诗时,正值春节。古代的元旦,是农历新年。正要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叫做年的怪兽孩子打断说:我早就知道了三滴汗。 诗评春节过了,孩子快开学了。带他她一起去放风筝吧,把这首诗背下来不成问题。 诗评读春天的诗。草色遥看近却无,带他她去公园里寻找草地中正在萌发的青草去看看河畔的垂柳,顺带复习前面学过的《咏柳》。 诗评春天的景象越来越气象万千。白描的手法,让各种小动物、小植物活跃在纸面上。蒌蒿、河豚都是美味,苏轼是个馋嘴猫,跟小孩子们心心相印。家在江南的朋友,一定要带他她去吃吃看! 诗评正值烟花三月,所以选这首诗。孟浩然、李白,他们居然是好朋友,孩子顿时觉得那是一个多么厉害的时代。带他她去看大江大海,体会什么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什么叫地球是圆的。 诗评进入了春的时节,抓住时机多念几首春天的好诗吧。杜甫的诗,大多是沉郁顿挫,小孩子不容易理解,大诗兄也不建议这么早给他们念。这是杜甫难得的一篇小清新,田园生活的恬淡、邻里关系的温馨、生机勃勃的美丽,都是亮点。 诗评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这是古代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不能生火做饭。让孩子体会一千多年前帝都长安的风貌,以及傍晚时分、灯火初上的那种静谧。 诗评大诗兄的故乡,也是孩子户口本上的籍贯。不能忘本。再说,这首诗本身就很美!父女曾经亲临潺潺涧溪,幽草犹在,黄鹂不减。 诗评孩子第一次接触到词。描摹江南之春,《忆江南》与上周的《江南春绝句》堪称双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仿佛自己就站在朝日喷薄的船头,于大江之上顺流而下。现代人很难想象,如此壮阔的一条大江,居然能够澄净如斯!小孩子会有一点不解:为什么说绿色像蓝色?原来,蓝是古代的一种植物染料。 诗评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律诗,而且是七律,56个字,本来担心背诵下来有难度,没想到很轻松搞定。这说明孩子的潜能很强大,也说明这首诗真的很朗朗上口。早莺、新燕,应该还有蝴蝶、蜜蜂,萌物多多。读上几遍,感觉真应了那句话:春暖花开时,杭州萌萌哒!杭州离上海不远,可以全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诗评还是唐白居易啊。没错,还是。农历的人间四月天,花期极盛之后,地面落英一片,细小的、青涩的果子开始挂上枝头。不过,山里的桃花刚刚盛开。这是为什么呢?给孩子上一堂五分钟的科学常识课《海拔和温度对植物花期的影响》。 诗评话说读这首诗的时节,真的是漫天飞雪、喷嚏连天!大约两三个月前,不是学过一首《早春》吗?孩子那时就在问:有没有《晚春》呢?现在,《晚春》真的来了。一看作者,还是这个韩愈呀,哈哈。 诗评不知不觉,春天就在念诗中过去了,梅雨天来了。夜晚,能够听到不远处公园池塘中传来的蛙声。 诗评继续梅雨季。梅子黄时日日晴?上一首《约客》不是说黄梅时节家家雨嘛?这怎么解释?呃,看这首诗的样子,大概是快出梅了小孩子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着接受考验吧。添得黄鹂四五声,可以回忆一下《滁州西涧》里的上有黄鹂深树鸣。比较,对照,总是很有意思。 诗评初夏到来。我们去公园里看卷卷的小荷叶,尖尖的荷花苞,还有飞舞的红蜻蜓。 诗评还是杨万里,还是写荷花。现在,小荷叶已经舒展开来,小花苞已经绽放吐蕊。 诗评我们读过白居易的西湖,读过杨万里的西湖,现在来看苏东坡的西湖。夏天的疾风骤雨,来匆匆,去匆匆,仿佛在变魔术。 诗评晴西湖、雨西湖,道不尽的夏日西湖!话说,这苏东坡是有多么地爱西湖,又多么地爱喝酒啊。他会不会遗憾,如果西湖的水是酒就好了 诗评小荷才露尖尖角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后,相隔几周,我们接着说荷花。船女们穿着跟荷叶一个颜色的裙子划入荷池,脸蛋儿跟荷花一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花木兰、秦罗敷、采莲女,劳动的少女透着健康的美。 诗评依旧采莲。小女孩哈哈大笑:这也叫诗?!就这么东西南北地过去?但是,如此简单重复的韵律,却不知不觉就征服了孩子。田田,什么意思?繁盛、广阔,读起来从容舒畅,听上去也悦耳动听。 诗评城市里的孩子,很难亲身去体会农村的夏夜,这就是我们的代沟。有鹊、有蝉、有稻、有蛙,有朗月、有稀星,赶路人真的不寂寞。七八个星有时背成六七个星,两三点雨变成三四点雨,引发一阵爆笑。 诗评跟着李白走,游遍全中国。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孩子说,李白就是夸张!仔细算一算,白发比楼房还要高。 诗评跟着李白去了一次庐山,再跟苏轼去一次。可以让孩子比较比较,唐诗和宋诗有什么区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在跟我讲道理如果说唐诗是记叙文,宋诗是不是像议论文呀? 诗评秋天就要来了。我们读过那么多汉唐中原人的边塞诗,现在读一首匈奴、鲜卑这些牧马人的边塞诗吧。《敕勒歌》是诗,但更是歌。字句长短有变化,韵律朗朗上口,意境也是苍茫辽阔,一口气唱下来,令人倍儿爽! 诗评中秋节快到了。自古中秋第一诗词,当然是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么长的词,居然也能背下来。其实也不是背下来的,是跟着王菲阿姨唱下来的中秋夜,我们在阳台上举起望远镜,依稀看到了嫦娥和玉兔?孩子说,那是环形山。 诗评第一次学习元曲。大诗兄肚子里的元曲,其实也没有几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没有动词?对,不需要动词,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不信你看,《春江花月夜》,不也是名词的堆砌嘛。倒也奇怪,这么罗列下来,意境全出来了。 诗评智者乐水。这里的乐,不见得是高兴的意思,而是喜欢、亲近的意思。在一个冷静清冽的自然环境里,人可以变得很空灵。读完这首,我们再回忆一下《宿建德江》吧。 诗评仁者乐山。我们曾经去过莫干山,看到山间层层云雾,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峰会路转,我们还会看到白云生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孩子会在很多励志小故事里看到这一句,这样的比喻没错不过,也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里看看枫叶,就欣赏那层层叠叠的红,不必想那么多。 诗评回忆我们夏日读过的那些《采莲曲》《江南可采莲》,再去看看秋天里的荷塘,荷尽已无擎雨盖,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去江边的橘园采橘,看看小橘子点缀下,秋末初冬的江南。 诗评我们回转头来再读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后,原来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个李白,真是夸张得没救了 诗评跟着李白,继续在大江南北游历。我们曾经在马鞍山、在芜湖,在南京、在崇明,多少次跨越长江,每次经过大桥时,壮观的景致都让我们的鼻尖紧贴着车窗玻璃。古诗、首诗、年级、小学、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