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词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小编在此整理了关于国学经典的古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古诗、
古诗词、
国学、
经典、
关于、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清代诗词大全《村居》原文及赏析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作品赏析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农历二三月间,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万物欣欣...
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宋代:贺铸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
鹤壁淇河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中国诗河"据人民网河南分网报道:今天上午,中国诗歌学会在鹤壁举行活动,正式命名鹤壁的淇河为中国诗河,这是中国首个以诗歌命名的河流。鹤壁是一个与诗歌最为密切的城市,自《诗经》开始,鹤壁和淇河紧...
《水车》陈普宋代诗人陈普的古诗词大全《水车》陈普宋代诗人陈普的古诗词大全水车宋代:陈普人为万物灵,无处不可见。天地生物心,得人始周遍。有心郑国渠,关中为富衍。三十六陂流,江南谷为贱。况如禹沟洫,流注周丘甸。是皆人所能...
水龙吟落叶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水龙吟落叶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
宋代古诗大全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原文译文注释以及宋代古诗大全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宋代: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
初中生必背古诗词最全整理冲刺2019中考必备初中生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古诗词的背诵,下面初三网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初中生必背古诗词最全整理,仅供大家参考。以上就是初三网小编为大家总结的初中生必背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天古诗词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原文赏析春天古诗词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原文赏析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宋代:晏几道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
关于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简介介绍想必大家对李商隐并不陌生,我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位伟大的诗人,那他究竟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了,他又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呢?李商隐是唐代诗人,至今流传下来的诗歌约有600...
琴台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琴台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琴台唐代:杜甫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译文司马相如虽已年老多病,但仍像当...
鹊桥仙说盟说誓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鹊桥仙说盟说誓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鹊桥仙说盟说誓宋代:蜀妓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
宋词三百首宋词念奴娇闹红一舸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宋词三百首宋词念奴娇闹红一舸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念奴娇闹红一舸宋代:姜夔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
高中必背古诗文有哪些高中必背古诗文包括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离骚、蜀道难、登高、锦瑟、虞美人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乐黛云:《诗经》可以进行语内和语际翻译悠远的意境和优美的韵律成就了《诗经》。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是《五经》翻译成外文过程中最富有争议的,也是难度最大的然而不翻译《诗经》,中国的文化经典就不能为全世界所享有,所欣...
励志古诗七言绝句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励志古诗七言绝句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唐代:杜甫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
小学李白的古诗词全集李白作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留下了絮叨优秀的作品。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李白的哪一些古诗呢?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李白的古诗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宋代:李清照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
苏轼的诗词海棠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苏轼的诗词海棠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译文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
写秋天的诗句朝天子秋夜吟原文赏析写秋天的诗句朝天子秋夜吟原文赏析朝天子秋夜吟元代:李致远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译文寺庙里传...
夜坐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七绝是秋夜即景咏怀诗,诗人通过咏不甘凋零的梧桐来寄托自己倔傲的心志。首二句写庭院无人,月色光明,夜霜将降,空气清冷,不但点明了时令,渲染了氛围的沉寂凄清,而且烘托出诗人夜坐时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