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首诗在等着我们李修文的"山河人间与我
35年前,中国第一个大学作家班在珞珈山上开办,一批享誉文坛的作家从这里走出。10月27日,武汉大学迎来了首任驻校作家,他是在当代文坛和影视界十分活跃的70后实力派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 从《滴泪痣》《捆绑上天堂》,到《十送红军》《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以及即将出版的《诗来见我》,李修文的文学场域十分宽广,近年来创作势头强劲。 中国古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来路,是文化身份的证明。李修文成为驻校作家后的首场学术演讲以山河人间与我为主题。他说,日常生活中,总有一首诗在等着我们。面对一个新的时代带来的震撼与困惑,我们应该去追寻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作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专业作家,李修文成名甚早。13岁时他写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投给当时的大型文学刊物《当代作家》,很快就发表了。25岁时,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心都碎了》,以此敲开了武汉市文联的大门,成为一名专业作家。长篇小说《滴泪痣》《捆绑上天堂》推出并改编成热门影视剧,为他在专业写作道路上带来了一个美好的开端。然而,就在人们期待他拿出小说三部曲时,他停了笔。 到人海中去漂流,去遭遇,去见识一下。李修文提起行囊,用十年在人海里漂泊游走,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他随着各式各样的剧组,走遍祖国的山河,阅历东南西北无数普通人的苦楚,温存剽悍、炎凉冷暖,尽收眼底。他将他们的故事写进了散文集《山河袈裟》,于2018年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山河袈裟》我写了十年,是我的口供、笔录、悔过书。李修文称这本书让他重新成为一个作家,不亚于脱胎换骨。他认为作家唯有不断拷问自我写作的意义和目的,才有突破自我的可能。 他在自序中说:收录在此书里的文字,大都手写于十年来奔忙的途中,山林与小镇,寺院与片场,小旅馆与长途火车,以上种种,是为我的山河。在这些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写下它们,越写,就越热爱写,写下它们既是本能,也是近在眼前的自我拯救。十年了,通过写下它们,我总算彻底坐实了自己的命运:唯有写作,既是困顿里的正信,也是游方时的袈裟。 《山河袈裟》的汉语之美为读者津津乐道。有人说,这些是散文和随笔,可有时候觉得其实每篇都是小说,因为有人物、故事、铺陈和完整的结构。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李修文的文字不可等闲看他的文字苍凉而热烈,千回百转,渐迫人心,却原来,人心中有山河莽荡,有地久天长。 文字的美感起源于哪?李修文说,所谓的文字的美感,是本能,是一个作家的修为、产生巨大的热情的地方。我对于美学上很多萌动的认识都是来自于戏曲。 李修文的父母是戏曲票友,《牡丹亭》《四郎探母》《探阴山》是他最初的文学记忆。他说,不同于西方戏剧常见的转折、冲突,中国戏曲很少出现激烈的对峙,更重意境。《长生殿》《游园惊梦》《单刀会》里单是一人自说自话的唱段,足以让人深深迷醉,甚至将自己代入其中。 他也不断从杜甫、韦应物、罗隐等古典诗人的作品中借鉴美学经验,并以此来观照我们的时代。他认为,面对一个新的时代带来的震撼与困惑,我们的抒情传统充满活力与创造力,捍卫了一种纯正的文学生活,我们应该去追寻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写作中,李修文有着不能僭越的戒律:每一个词语必须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每一个句子必须浑然天成,读者读起来要有节奏感和韵律。 写《山河袈裟》的时候,李修文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重新成为作家,只是长久以来积压在胸膛里的写作热忱,催着他汪洋恣肆。那些文字挥洒着才情,洋溢着诗意一路狂奔,直到《致江东父老》,它们才放缓脚步,思考着,忖度着,如何不炫技巧、不动声色地展现创作者的美学。 他在《致江东父老》的序言中写道:在春天的黄河边,当我回过头去,看见渡口上长出的花,看见更加广大的人世,不由得再一次决下了心意:那些被吞咽和被磨蚀的,仍然值得我泥牛入海,将它们重新打捞起来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只要我的心意决了,他们便配得上一座用浪花、热泪和黑铁浇灌而成的纪念碑。 疫情以来,李修文潜心研究古典诗词,想从古典诗词里找到救赎自己、安顿自己的力量。为此,他写下20万字的散文集《诗来见我》,通过描写他与诗词的相遇,解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苦难,以及在苦中如何支撑下来,并从中感受到了王船山先生所说的古道和正统。 谈及自幼熟读的乐府诗,李修文直言乐府诗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乐府诗中的离愁别绪,与他十年漂泊生涯极为契合,诗词所诞生的际遇和关口,便更加真切地来到了他的感受之中。乐府诗中,他对《十五从军征》《飞来双白鹄》极为推崇,视之瑰宝。 李修文曾说,每当他在流离颠簸之时,他的面前就会出现一个杜甫。分享中,他反复诵读杜甫名篇《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于他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精美词句和优美意境,更是诗与命运的融合。他说,人们千百年来经历的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杜甫都曾经描述过了。诗句和诗意融进血液,在人们的命运与悲苦中印证,成为中国古诗千百年来不断被唱诵、记忆、感动的灵魂根本。 李修文说,中国的文学创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前辈带来的启示,将伴随我们和传统一同奔向未来。 不少读者关心李修文作为作协主席、专业作家、影视编剧监制的多重身份,对此,李修文表示,对于我来讲,我首先要把自己还原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生活中的人,我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动手能力的人,而不是关在书房里、被过度的专业生活阉割掉的人。 他说,古代文人和文章的领域从来都是十分宽广的,从没有人是专业的作家,每个人都在生存,他们留下的诗篇文章是他们生活为人的证据,而不是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写作。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古诗、修文、山河、首诗、人间、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