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史文美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七律长征原文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及赏析

  七律长征原文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及赏析   七律长征   近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注释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岷(m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这两句诗既具有王维的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汉江临泛》)的气势,又具有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境界,更具有以上诸人因时代、阶级的局限而缺乏的战天斗地的乐观主义精神。王维、孟浩然、杜甫等人的诗句,或总揽终南山脉,极写它的气势磅礴或鸟瞰汉江,极写它的水势浩荡,流域广阔或写洞庭湖的浩大、开阔和包容天地的气概。而毛泽东这两句诗所表现的不仅是气象阔远,磅礴峥嵘,而且是以山写人,含蓄隽永,洋溢着一种革命豪情。诗人居高临下,宛如一位站在昆仑之巅的巨人,极目万里,将整个的五岭、整个的乌蒙山纳入眼帘,视野是如此的开阔,境界是如此的浩大,气势是如此的雄浑,情感是如此的豪放。本来是红军在沿着五岭、乌蒙山攀登前进,本来是红军在翻越,在动,而五岭、乌蒙山是处于静止状态的。现在诗人不写红军之动,而写五岭、乌蒙山之动,这种以甲写乙,此显彼藏,变静为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增强了表达能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滩多流急,惊涛拍岸,浪花飞溅,水雾蒸腾,势若山崩的金沙江和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都先后渡过了,在彼岸企图阻挡我红军渡江过河的敌军被击溃了。颈联这两句是写金沙江,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实是写红军所进行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先头部队到达云南省禄劝县金沙江畔。此处除几个渡口以外,两岸全是悬崖绝壁。要渡过金沙江,必须控制渡口和船只。在皎平渡附近,红军俘获了两艘敌船,奇袭对岸守敌,胜利前进到泸定县大渡河铁索桥附近,大渡河两岸全为高山峻岭,水流湍急,其险恶之状比起金沙江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阻止我红军前进,敌人不仅加强了对大渡河铁索桥的防守,而且毁掉了桥上所铺的木板。红军二十二名勇士,冒着对岸敌人射来的密集子弹,攀着桥上的铁索抢过去,消灭了守敌。水拍云崖描绘了金沙江水流湍急,岩峻浪高这种险恶的地理形势,描绘了惊涛触岸层澜碎的景象。云崖暖之暖,既不同于今日天气暖,东风杏花坼(沈千运《汝坟示弟妹》)句中表示气温之暖,也不同于吴宫夜长宫漏款,帘幕四垂灯焰暖(元稹《冬白纻》)句中表示热度之暖。它具有以下的内涵,一是状写红军因江水咆哮翻滚,汹涌澎湃,水石相击,浪花飞溅,水雾蒸腾而产生的江水沸腾的感觉二是表现红军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险而产生的欢乐心情,表现红军万众欢腾,高呼胜利的热烈情景。铁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铁索的冰冷,它既与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句中用来形容气温的寒不同,也与飗飗青丝工,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幽琴》)句中用来形容有如松风的凄清琴声的寒有别,它重在渲染,重在烘托,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颈联两句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却从侧面得到了表现。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古诗长征七律全诗赏析、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古文名篇退出小学教材要慎重新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篇目改动很大,一些艰深的名家名篇将退出,而一些儿童故事则被收入其中。主编范守纲先生解释说,语言太晦涩、内容太艰深、文章太冗长是这些篇目被删减的原因。对于主编范守纲...勤政楼西老柳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勤政楼西老柳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勤政楼西老柳唐代: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译文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开元年间栽种...黄州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黄州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黄州宋代: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译...中国古诗千古名句20190828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知道答主回答量:250采纳率:7帮助的人:9。1万关注白话释义:看似咏楼台亭榭、花草树木,实则暗示:好处都被别人占了,而自己却得不到恩泽。2、...《饮酒》柳宗元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文全集《饮酒》柳宗元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文全集饮酒唐代:柳宗元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编诗歌大全100首天笑嘻嘻的有些人天,话大全一些情,浪漫情话情话大全,分的两小我浪漫情线。欠好时表情,问本人要经常,传口号那些宣,大全100宣传口号,大全100收绿化宣传口号录的斑斓生命,她的朝上进...小诗人们国学力大比拼作诗的奥秘原来在这里此次活动的特邀评委来自上海中小学生古诗文赏析大会专家组与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的程涵悦老师,她认为这个活动就像一把钥匙,让孩子们可以进入到国学的世界,她更鼓励孩子们要增加阅读量,在水草...我市文化界人士研讨《榆林历代诗词全集9月1日,《榆林历代诗词全集》研讨会召开。我市文化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榆林历代诗词全集》,论意义、谈心得、提建议。大家表示,《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为榆林建立了一套较为详尽的诗歌档案...五岁女童背唐诗300首背到伤感处潸然落泪(图)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打印关闭本报讯(记者蒋旭)经记者粗略调查,20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中无一人敢断言自己能背诵唐诗300首,可家住西安市西郊年仅5岁的王紫石小朋友...晏几道古诗词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原文赏析晏几道古诗词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原文赏析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宋代: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才子佳人"诗词挑战赛(第四季)第二场完成复赛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11月27日下午,才子佳人诗词挑战赛(第四季)复赛第三场正式开赛。经初赛胜出的12名乡镇代表队选手在融媒体中心综艺演播厅展开精彩对决。奉节网讯(全媒...清平乐春归何处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宋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关于鹊桥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鹊桥仙抒发的情感陆游在古代众多诗人中,留下来的著作最多,约有九千多首,他的文章饱含了对爱国的满腔热血,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今天这篇鹊桥仙,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鹊桥仙华灯纵博宋陆游华灯纵博,雕鞍...成都7旬老人谱曲300首用音乐"唱"古诗词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喜爱中国诗词,更容易记忆这些诗词,岳朝亮老人用了6年时间,为300首古诗词谱上了曲。矫健、反应敏捷,这是记者对岳朝亮的第一印象。一打开家门,岳朝亮脱下鞋子就直奔摆在...古诗词大全600首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译文注释以及古诗词大全600首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摸鱼儿东皋寓居宋代: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专项训练课外古诗文阅读。含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闲字将春草拟人化,(1分)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用草色闲衬托诗人有家难归、客居他乡之愁。(1分)2、独将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愁苦(1分)...临安春雨初霁(10首绝美古诗)晴窗细乳戏分茶,字务观,夜泊水村。谁令骑马客京华,号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唐代:温庭筠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译文长叹愁思,...重过圣女祠圣女祠:《水经漾水注》武都秦冈山,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武都,在今甘肃省武都县,是唐代由陕西到西川的要道。这是一首性质类似无题...延安一小学开授国学课要求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每到周一,宝塔区王家坪附近的居民就能听到学校里传来朗朗诵读声,可是这内容和以往课本内容不一样,而是一些文言文,有居民找到学问深的人一问,才知道背诵的都是一些国学内容。学校周围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