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千古最霸气的诗词
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就算是黄金千两一挥而尽,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纵观古代诗歌史,李白的作品无疑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象征着唐诗的鼎盛,也代表了盛唐气象。诚如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所说: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李白与他的作品,那便是豪迈。它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便是李白最豪迈的诗作之一。它是李白晚年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重游庐山创作的一首写景名篇。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从写景角度来看,它可以说是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 从抒情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表现了李白的豪迈气概,也抒发了李白寄情山水的情怀,还寄托了李白因为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它的开篇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即是千古名句,历来被认为最能表现李白的狂放不羁。且总领全篇的情调,可谓是至今无人能写出第二首。 诗的开篇两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引用了《论语微子》中楚狂接舆嘲笑孔子迷于做官的典故,表露了李白的豪迈气概。也就是说,李白在开篇便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自己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所以李白自夜郎途中遇赦后,便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几句颇有神话传说的色彩,主要是为了透露出李白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并且它也可以看作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至于好入名山游,在本诗中便指雄奇壮丽的庐山。 从庐山秀出南斗傍,到鸟飞不到吴天长。则是李白用浓墨重彩,描绘了庐山的雄奇壮丽。它的意思是说,我看到了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就像锦绣云霞一样铺张开来,湖光山影则相互映照着泛起青光。金阙岩前的双峰更是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则如银河倒挂在三石梁。香炉峰上的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莽莽苍苍。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李白对庐山下的长江雄奇风光的描绘。意思是说,我登临庐山高峰,放眼望去,只见长江水浩浩荡荡,直流东海,一去不复返。万里天空中黄云飘浮,天色也瞬息变幻。九道河流中的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堆叠如雪山。结合前面对庐山景色的描写,可见李白这里用笔错综变化,但气势磅礴,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最后,从闲窥石镜清我心,到末句愿接卢敖游太清,是李白对自己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的流露。意思是说,我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发现谢灵运的足迹早被青苔掩藏。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中的情感,只待自己修炼三丹和学道初成。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来迎接我一同邀游太清。 从这首诗的最后一部分,可以看出是李白的想象之辞。它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同时也说明了李白复杂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一方面在诗的开头,他对儒家孔子进行了嘲弄,但在最后又有对道家的崇信。另一方面,他热爱着祖国大好河山,却又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 但不管怎么说,李白这首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是可以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以及李白在感情上那种震撼山岳的豪迈气概。这些都是一般人不能所及的。所以说李白最豪迈的一首诗,开篇就惊艳了世人,千年来无人能及。 世人心中的李白是浪漫的、洒脱的。哪怕遇上伤心事,也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或许是不少人喜欢他的原因。但若只读这些,便不能算真正的了解了诗仙。事实上,在被赐金返还后,他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哪怕再大气磅礴的语句也无法掩饰他在这段时间的落寞。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小时候因为诗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写得太酷,又适逢93版《包青天》的风靡,为了在同学们面前装酷便默默背下了全文。而人到中年再读此诗,才真的读懂了诗仙的辛酸。让我们来品一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写于宣州,此时李白已黯然离开了京城,开始了多年的江湖漂泊。诗题目中的谢朓楼是诗人谢朓任太守时盖的,而校书叔云是被李白称为叔叔的李云。 这是李白最酷的一首诗,诗的前两联,开篇就令人惊艳,写出了愁的最高境界。这两联,每一联都长达11个字,极具李白诗随性而就的特点,读来酣畅淋漓。诗人用昨日之日和今日之日的对比,弃我和乱我都以自己为心中,写出了内心绵延不绝的愁苦。 而后三联诗人不再纠结于眼前的烦忧,而是笔锋一转,写起了眼前壮丽之景。秋雁在长风万里中翱翔,诗人正好与友人好好畅饮几杯。然后诗人还不忘夸对方和自己,说对方的文章有建安风骨,而自己的诗也像谢朓的一样清发。他们二人都心怀壮志,欲登上青天一览明月。小时候读到这三联,总觉得读到了诗仙的霸气和洒脱,然而如今再细想,这又何尝不是悲痛下的自我安慰。欲上青天览明月,正是其欲避开俗世烦忧之举,而自夸之语也似乎并不能真的让他放下。 因为放不下,所以才有了第六联的抽刀断水和举杯消愁。抽刀和举杯看起来很酷,背后却是满纸辛酸泪。刀再锋,以刀断水,也无法令水流停歇而愁苦之甚,喝再多酒也是无用的。这14个字的千古名句,其实并不洒脱,反而写出了诗仙心中最苦的愁。尾联年少时读也觉得颇为潇洒,不得意便可以散发随一叶扁舟而去。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一种逃避,是愁苦断不了后的无奈之举,个中辛酸令人动容。 纵观全诗,从语言上有着李白一贯的肆意和明朗,特别是开篇的两个11字长句,更是飘逸。少时读此诗,读到的是李白的酷,人到中年才读懂诗仙的心酸。但就算愁苦浓到化不开、斩不断、消不了,也要哀而不伤,不失平生之志,这是李白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古诗、李白、霸气、千古、诗词、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