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史文美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示儿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p   作品赏析   注释:   1示儿:给儿子们看。   2元:同原。   3但:只。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洲,后以九洲泛指中华大地。同:一统江山。   4王师:指宋朝军队。北定中原:收复中原。中原指的是被金人侵占的北方领土。   5家祭:家人对祖先的祭祀。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   这是陆游临终时写给自己儿子们的遗嘱,它充分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   陆游(一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这是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见《朱自清选集》,年开明书店版)   朱自清本人也是一个深情的爱国者,新、旧诗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对陆游其人其诗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从《示儿》诗中看到陆游"爱国热诚的理想化",换言之,也就是陆游爱国思想的进步性和它所达到的高度。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略加说明和补充:第一,陆游热爱祖国是和他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紧密结合的,既包括对"忍死望恢复"的中原"遗民"的深切怀念,也包括对"岁辇金币输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与哀悯。其次是他对祖国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系念,如"三万里之黄河"和"五千仞之太华",以及"两京宫阙"等等。再则是他对民族语言和整个民族文化的爱护,惟恐在异族的长期统治下遭到破坏与同化,以致"东都儿童作胡语",甚至整个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忘记了自己祖先的传统(有关例证,详见拙著《陆游传论》下编第四章)。这些才是他"但悲不见九州同"和热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爱国思想的根本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对家乡、对祖国和对自己的人民、对优秀传统的爱。陆游诗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正是这些。因此朱文声称:"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这个评价虽显得过于强调,有抹杀他人之嫌,但为了指出特色,我们应该承认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儿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距陆游写出他的《示儿诗》虽已过去七、八百年,但诗中所表现的爱国热诚,仍然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首诗里"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哀音,对祖国统一,认同回归,仍然是一个有力的呼唤!(齐治平)   p
古诗、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湘南即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湘南即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湘南即事唐代: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译文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唐代: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译文本想...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惟有诗词懂寂寞,惟有寂寞懂诗词中的名篇名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奇葩。且不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对于我们提升人格,激发想象和创造力,也是很有帮助的。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说的就是这个道...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10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100首为孩子收藏吧!在小学语文试卷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古诗词填空,为了方便同学们背诵掌握,今天小六就分享一下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100首诗歌,希望同学们加强掌握!有心的家长们记得给孩子收藏哦大朋友小...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饮马长城窟行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古诗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古诗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清代:纳兰性德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译文在...隰桑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隰桑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隰桑先秦:佚名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心乎爱矣,...期末总复习!小学语文五年级期末复习要点总结掌握考本学期的学习已经过去一大半,高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中考、小升初考试以及期末考试。很多家长在看了我分享的一些文章后,觉得对孩子非常的有帮助,所以最近也有不少家长希望我能够分享一...典藏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7580首PDF彩图注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75首80首PDF彩图注音版)》除给原文加注汉语拼音,以适合小学生朗读、背诵外,书中还设置了作者简介、重难点字词注释、原文翻译、原文赏析、拓展阅读等栏目,以期...古诗PPT模版行路难(唐)李白阳泉实验中学教1、体会诗歌比喻、用典等学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者目的浪漫主义情怀。标2、背诵这首诗。3、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一、我问你...李清照的词双调忆王孙赏荷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李清照的词双调忆王孙赏荷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双调忆王孙赏荷宋代: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古代唯美诗词最唯美的10首中国情诗古代唯美诗词最唯美的10首中国情诗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趣记忆APP全新升级来袭赋能智慧教育!6月13日,趣记忆App发布2。3。2新版本。作为由世界记忆总冠军、最强大脑王峰团队亲力推出的在线学习平台,趣记忆APP自上线以来便收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并于今年1月成功通过教育部...宋代古诗大全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原文赏析宋代古诗大全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原文赏析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宋代:谢逸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如梦令》向滈宋代诗人向滈的古诗词大全《如梦令》向滈宋代诗人向滈的古诗词大全如梦令宋代:向滈厮守许多时价。谁信一筹一画。相送到矾园,赢得泪珠如泻。挥洒。挥洒。将底州司马。向滈的古诗词大全临江仙其一再到桂林宋代:向滈瘦损...居民共读悯农诗抵制浪费粮食行为26日上午,记者刚刚走到环北路社区门口便听到了社区院子里传来了朗读悯农诗的声音,走进社区大院记者看到公安站前分局西广场派出所民警党炜带着近百位居民整齐地站在一起大声朗读:锄禾日当午...李白古诗大全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李白古诗大全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唐代:李白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水色渌...大码头镇中心小学举行迎元旦古诗诵读比赛)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一阵阵悦耳动听,富有情感的古诗诵读声在大码头镇中心小学校园里回荡,这是该校12月25日上午举行吟古诗,迎元旦古诗文诵读比赛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