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史文诗文美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粤读古诗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字字血泪陈树渠纪念中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937978)素有词圣之誉,流传下来的作品,眼界大,感慨深。其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以血泪写成,值得推介。   李煜,徐州(今属江苏)人,初名从嘉,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916961)的第六子,也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他继位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国势衰落。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被俘往开封,封为违命侯,备受凌辱。最后被毒死。   《虞美人》作於太平兴国三年(978),当时,李煜被囚禁在开封已经几年了。据说,七月七日那天,他抚今追昔,命以前的宫妓作乐,写下这首词。这首词流传到外面后,由於裏面有着怀念故国的情绪,触怒了宋太宗(赵光义,939997),不久遭毒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首词脉络非常清晰。上片起首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作者以悲愤已极的口脗,质问老天。春花秋月,在这裏既指极美的自然景物,也是快乐与幸福的象征,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更隐含过去的幸福不可重现之意。它与何时了三字相连,道出帝王生活已一去不复返,再美的春花秋月也不过是残酷的折磨罢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二句,承前而来,来一个物是人非的对比。东风意味着春天,加一个又字,表示经历被囚的日子甚久在往日的春天,作为君王,曾有过多少美好时光。东风是永恒不变的,然而作者的国家却已破亡,不堪回首了。眼前依旧是月明之夜,可是一切都今非昔比了。   下片接着上片的脉络而来。前两句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写得具体,从往事、故国,集中在雕阑玉砌和朱颜上,前者是以部分代整体,指皇宫后者可以指宫女(从史实来看,确实有宫女随李煜一起,被押送到汴京),也可以指自己。作者推想,雕阑玉砌应该还在,可是,和雕阑玉砌相关的人,却已经是朱颜改了,这正体现出物是人非的深深怅惘之情。我们也许会问,作者与宫女被幽禁毕竟只有三年,三年的时光如何令到朱颜改呢?因无尽的屈辱而导致容颜憔悴,是不难想像的,更有学者推想,作者之意,可能心中是指山河改,但不敢直言而已。   末二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前面的情感一齐归结,表现出浩蕩无边的愁怀,如大江东流一般,无穷无尽。以水喻愁,前人已有尝试,如唐代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的《竹枝词》中就有水流无限似侬愁的描写,但是,作者的这个比喻显然更加出色。中国的地形是西部高而东部低,江水浩蕩,向东奔流。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一个无休无止的存在。因此,用这样一种情形来比喻愁之无穷无尽、汹湧澎湃,一下子就能引发联想。同时,末二句一问一答,更容易打动读者。这个比喻能够引起天下后世普遍的共鸣,并不是偶然的。   全词以明淨、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真情实感。全篇以问天始,以问己结,在自然流畅的抒情中,也有着严整的章法。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作家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写这首词有关,这真是用血写的。李煜写的词,不尚雕饰,明丽如画的白描手法写成,不论是叙述事实、描写景物、刻画情态,都能曲尽其妙特别在抒情方面,或事中有情,或景中有情,当情到深处,情景融合而昇华入於理境,由个人的感慨,而表出人世间的相同感慨,於是其情其理已非李煜个人自己,而由他个人自己担荷着千秋万世人类之苦。这正是王国维所指的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读者多加体会,当自己偶有失意而生出愁、怨不快的情绪时,吟咏一下李煜的词,相对他的愁怨,自然获得稍宽稍解的疗效。
古诗树渠古诗文春花秋月字字、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赞美秋天的诗秋日行村路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赞美秋天的诗秋日行村路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秋日行村路宋代: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译文斜阳西照,孩子们正在院落的篱笆旁欢快地玩耍农妇烧...唐代古诗中年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宋代古诗中年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中年唐代:郑谷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鉴赏这...蓝田中学开展"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9月13号到14号,泸州市蓝田中学开展了一场以普通话诵百年伟业,规范字写时代新篇为主题的活动。在这场活动中,2020级1班表现尤为突出。班会由班主任和班会策划团几位同学共同准备完成...豪放派诗词合集豪放派诗词(一)《南歌子雨暗初疑夜》苏轼南乡子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南乡子寒...关于国庆节的古诗,庆祝国庆节诗词关于国庆节的古诗,庆祝国庆节诗词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全球"首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将首发中新网成都9月7日电(陈涛杨杰)记者7日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获悉,世界上首套多媒体邮票《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将于13日在诗圣杜甫故居首发。《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是国家邮政集团公司为...白居易的诗杭州春望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白居易的诗杭州春望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杭州春望唐代: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中秋节在家与国的守望里共享好时节9月19日,北京大观园凹晶溪馆,游客与华天凯丰的面点师傅一起制作瓦当图案月饼迎接中秋节到来(图片来源:。千龙网记者巢晶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阴晴圆缺都休说,...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原文译文注释以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代: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风古诗李峤《风》全诗带翻译风古诗李峤《风》全诗带翻译风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两汉刘邦的大风歌原文及译文以及注释赏析创作背景两汉刘邦的大风歌原文及译文以及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大风歌两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怎样...关于秋天的诗词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原文赏析关于秋天的诗词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原文赏析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五代:李煜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如果孩子上小学吃透这份16年级古诗词鉴赏腹有诗书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不断发展的瑰宝,不同的古诗词都会运用不同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虽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古诗词,但是不可否认每个时代的古诗词都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美丽的知识。随...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清代:纳兰性德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翦春旙。不禁辛苦况相关...刘禹锡的诗秋风引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刘禹锡的诗秋风引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秋风引唐代: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译文不知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一群群的大雁。早晨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第32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组图)第32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暨听见美李白诗歌音乐朗诵会于昨日19:30在马鞍山大剧院拉开帷幕。朗诵会参演嘉宾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演出,现场观众情绪高涨,掌声不断。其中由演员濮存昕独...《槟榔》李纲宋代诗人李纲的诗词全集《槟榔》李纲宋代诗人李纲的诗词全集李纲的诗词全集病牛宋代: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喜迁莺晋师胜淝上宋代:李纲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35岁诗人登台怀古一首22字古诗四不像却奏响盛唐在今天的世界当中,35岁是一个门槛。今天进行的很多招聘,年龄都限制在35岁。今天的人35岁基本上是黄金年龄,在这个时候无论是个人的经验积累,还是个人的精力和雄心,都可以说达到了最大...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唐代: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译文大地一...和平小学举行唱古诗之韵传文化之美元旦合唱展示活动12月29日,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铁东区和平小学举行唱古诗之韵,传文化之美元旦合唱展示活动,吟颂优美的诗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将《元日》、《咏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