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诗文美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悯农》唐诗赏析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元和元年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古诗唐诗赏析、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词牌《浪淘沙》唐宋词格律(龙榆生)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白居易的诗南浦别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白居易的诗南浦别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南浦别唐代: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译文在西风袅袅萧瑟的秋天里,到南面的水滨旁心情凄凉的分别。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鹤冲天梅雨霁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鹤冲天梅雨霁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鹤冲天梅雨霁宋代:周邦彦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唐诗三百首完整版word版,这是一个word版的唐诗三百首文档,在这份文档里面收集了乐府诗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等共300余首,全部都是大家制作,像张九龄、李白、杜甫、王维、孟...水墨风古诗词文学诗词大会ppt模板这款水墨风古诗词文学诗词大会ppt模板共有三十页,实用传统水墨风山水画作为主要背景图案,唯美壮观,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内容共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十分适合用作教师公开课、教师说课、...石家庄市白佛小学开展"寒露"节气主题班会河北新闻网讯寒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秋季已近尾声,气温下降,露水转寒。10月8日,石家庄市白佛小学三一班开展了寒露至,秋意浓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同学们通过制...颍川推出第三部诗词集蒋子龙:地地道道的古诗词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唐云云)今日下午,《颍川诗词陈文玲诗词集(三)》新书发布会暨中华诗词高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该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陈文玲(颍川)出版的第三部古典诗词集,三部书收录..."双减"后的孩子们诗意浮梁古诗词晨练公益课堂开课10月16日早晨7点,县生态公园广场廊桥上,清风和着细雨,此起彼伏的朗读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诗意浮梁古诗词晨练公益课堂在这里正式启动开课活动。晨练活动以示范朗诵、分享诗歌、互动问...南歌子再用前韵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南歌子再用前韵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南歌子再用前韵宋代:苏轼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关于松的古诗9、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水田铺座时移画,金地谭空说尽沙。傍竹欲添犀浦石,栽松更碾味江茶。有时捻得休公卷,倚...五代李煜古诗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原文赏析五代李煜古诗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原文赏析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五代:李煜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译文东风吹动春水,远山连接着落日,春天来了长期都很无聊。落...忆雨纪忆中,头扎两只羊角辫小女孩蹲在旧木门前,四月里的风带着一丝凉意,伴随着淅沥沥的雨丝吹着敞开的老木门吱呀嘎的作响。木门那发出的绵长的声响,悠悠晃晃,敲醒正在沉思的小女孩。顺着她残留的...表达心情好的古诗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古诗词里咏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关于嫦娥李商隐的思想感情,嫦娥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嫦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虽然题为嫦娥,实际上写的是诗人身处孤寂的诗人的感受和心灵独白,在感叹嫦娥在月亮中孤寂的情景,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玉连环影何处轻轻地将屏风掩紧,玉炉中所焚之香也已燃尽。谁能看到有个人正满含哀愁、深锁双眉,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上。纳兰与妻子卢氏恩爱情深,可惜天妒红颜,卢氏双十年华便香消玉殒。此作想必是纳兰描摹回...关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为谁写的介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写的,此诗出自李白所创作的《清平调》这组诗歌当中的第一首,是古诗当中的前两联,这两句诗主要描绘了杨贵妃那比牡丹花还要美...意境唯美的古诗词《桃花庵歌》以及赏析桃花庵歌明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清代古诗大全300首七夕二首其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清代古诗大全300首七夕二首其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七夕二首其二清代:德容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注释鹊桥:传说,每年七月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五字六句的古诗属于几言绝句?五字六句的古诗不属于绝句,属于五言古诗。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