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到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到秋
唐代:李商隐
扇风淅沥簟流离,万里南云滞所思。
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
译文
像扇子般的凉风吹过,像长簟般的细雨闪光。我遥望南天层云万里,怀人不来呀多么惆怅。
从春望到夏,从夏望到秋,只是一片寂寞凄凉。枫叶红时,苔藓翠绿,正是我闭门独处的时光。
注释
淅沥(xl):形容风声的轻微萧索。簟(din):竹席。流离:竹席纹路光洁的样子。
南云:南方的云,指代南方。滞:停留。所思:指所怀之人。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怀人诗,大约作于大中二年(848)诗人滞留巴、楚之时。
赏析
纪昀评此诗说:到字好住得恰好。纪昀对到字的理解可谓是慧眼独具,别有会心的。先言好,后又言恰好。前面称好,是因为诗人选字精到,言约意丰,后面称恰好,是因为此诗含蓄深婉,情韵悠远。其实,细味全诗,这到字的好处不只两点,它还别有一番深意在。
首句扇风渐沥簟流离,先拈出扇子和竹席这两件东西,以必不可少的夏令用具来点明时令节气。选物典型,特征鲜明。而夏季的点明,又将预示箸秋天的来临。要知道,这秋天在诗人心目中是个重要而喜人的季节。因为到了秋天,他就可与早有相约的友人相聚,把酒临风,一任倾诉离别的愁苦,秋天,对于诗人来说,已不是一般的季节概念,而是喜庆的象征,幸福的象征,是相聚的代名词,正因为现在已是夏天了,那么秋天不会远。当此际,他的盼望之情当然急迫难忍,火灼火燎。他恨不得时间老人一夜之间就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然而,愿望再好也不等于现实,他依然只能苦苦地等待着、等待着。每到夜晚,他只能独自一人躺在光滑的竹席上扇着凉风,百无聊赖,无人共话语,唯闻扇风浙沥声。这单调枯燥的声响,更衬托出诗人孤独寡居的愁苦,一阵阵撩拨起对远方友人更为炽热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万里南云滞所思,紧承首句,集中写对友人的深深念情。万里,是虚写,即指与友人相距之遥。诗人与友人虽然相隔万里,但与友人始终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他对友人的思盼之情并未因万里之隔而淡薄,却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剪不断,理还乱。此句将诗人的一往情深纳入广阔的万里空间来展示,表明他们感情之厚重,友谊之深笃,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两句: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诗人千盼万盼,好不容易盼来了秋天,实指望友人即来相会,谁知道迟迟不见踪影。诗人的一腔热望和期望,至此已无可奈何地变成了空望与失望。守到清秋还寂寞中的守字与还字,看似寻常,毫不经意,其实含意颇深。先看守字。自从诗人与友人秋以为期的相约之后,就一直信守着这个约定。他从春守到夏,又从夏守到秋,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信守不移。如此之守,表现了诗人与友人那如胶似漆般的挚情密意。再看还寂寞的还字,与前面的守字相看,诗人的寂寞已非今日始,像这样盼寂寞,诗人不知经受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而到了这一次,本可实现的团聚之望,却一下子又落了空。这回的寂寞,可要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使他简直到了难以忍受的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地步。一个还字,写活了诗人的焦躁和烦怨之情。叶丹苔碧为秋天所特有的两种景象,与上句的清秋相呼应。闭门时的闭字,十分形象直观地写出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所特有的孤寂冷寞之感,意深思远,耐人寻味。
剖析了全诗,再回头看诗题到秋之到的妙处,至少还有两点可作为纪昀评语的补充,即到字隐含了诗人由希望而失望的心灵历程。通过时间的延伸跌宕,加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此其一。到字,还稍露出诗人由失望而生出的对友人未能践约的淡淡的怨艾之情。而诗人的怨艾,恰恰是其对友人怀有深情厚谊的怨中寓爱的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怨得越深,爱得越切。总之,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已全部凝聚到达个到字上了。诗人锻字炼句之功,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短小精美,含蕴深广,通篇不着一愁字,而诗人思念友人的深沉愁思和寂寞凄凉之景已跃然纸上。通过从夏至秋的时间和万里之遥的空间来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久及友情之深,含情绵邈,十分感人。
反衬手法在诗中运慝得也很成功。叶丹苔碧本是清秋季节的美好景物,可此时诗人恰因故人未得相会而闭门孤愁。就在这情与景甚不协调的氛围中,反衬出诗人极为寂寞的心情。这像诗人《天涯》诗中用春日莺啼和花开的美景来反衬出悲凉的心情一榉,同样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所不同的是,《天涯》为思乡,此诗为怀人,于怀人中写出失望的心情。因此,达首诗的深意又超过了《天涯》。
古诗、
译文、
古诗、
赏析、
注释、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中华经典古诗文选》(江立员编者)简介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银铃铛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划线价为参考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
李白的古诗词全集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李白的古诗词全集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小池古诗小池古诗全文小池古诗解释意思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指刚刚长出...
晏几道词集长相思长相思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晏几道词集长相思长相思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长相思长相思宋代: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译文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
《鱼》丁谓宋代诗人丁谓的诗词全集《鱼》丁谓宋代诗人丁谓的诗词全集鱼宋代:丁谓江湖各相忘,鱼虾同一波,乐哉乐哉。莫贪钓上饵,去鼎中羹,戎哉戎哉。丁谓的诗词全集垂虹亭宋代:丁谓悠悠风物四时新,苒苒山屏万古春。多少江山...
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纳兰性德《鹧鸪天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五字古诗大全五字网名大全1、夜染、繁华处2、花、开到荼蘼3、很酷不聊天4、樱桃小丸子5、别离、碎碎念6、走在冷风中7、软妹轰炸机8、清风伴烈酒9、柠檬没我萌10、残阳照、墨痕11、习惯性想你1...
15首经典怀古诗词荡气回肠每一首都值得背下来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的组成部分,千百年后我们再读依然余音袅袅,那些富有辞采声韵之美,又饱含作者深刻人生感悟的佳作,给予了我们精神上极大的享受。相信你和我一样,每每读起它们总...
《红莲》许及之宋代诗人许及之的诗文全集《红莲》许及之宋代诗人许及之的诗文全集红莲宋代:许及之叶侧临妆镜,波摇濯发盘。慇勤数多叶,落日更凭栏。许及之的诗文全集寓居婺倅厅秋夜观书有感四首其三宋代:许及之子城高处易为秋,密点...
最全最好的古诗词网站想找一个古诗词网站,有几点要求,清朝以前的诗词最好全部都能找到,分类比较详细,便于阅读。最好网站只专注于古诗词,不要弄一大堆现代诗词进去,当然这点不强求。有满意的网站,本。。。想找...
简单的古诗10首购物上淘宝,诚信商家,高人气热卖商品,淘你满意!支付无忧,交易更放心!已生效。购物上淘宝,诚信商家,高人气热卖商品,淘你满意!支付无忧,交易更放心!已生效。购物上淘宝,诚信商家,高...
古典文学大家刘永济:人生归有道此外更何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刘永济先生是...
《汉武帝》叶绍翁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文全集《汉武帝》叶绍翁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文全集汉武帝宋代:叶绍翁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叶绍翁的诗文全集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
和青春有关的古诗原文及译文江南春怀将进酒劝学题禅和青春有关的古诗原文及译文江南春怀将进酒劝学题禅院长相思花似伊1、唐代李白《江南春怀》原文: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
关于二十四节气谷雨的诗句古诗关于二十四节气谷雨的诗句古诗1。谢中上人寄茶唐齐己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赏析:谷雨是采茶的时节,民间谚云谷...
宋代著名诗词清平乐别来春半原文赏析宋代著名诗词清平乐别来春半原文赏析清平乐别来春半五代: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
唐诗大全300首汉江临眺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唐诗大全300首汉江临眺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汉江临泛汉江临眺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译文汉江流经楚...
送无可上人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送无可上人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送无可上人唐代:贾岛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译文雨后初晴,圭峰上蔚...
《唐诗三百首》中最优美的八首写景诗寓情于景、各有唐代,诗歌文化高度繁荣,共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诗人,有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样的诗歌才子,也有沈佺期、王建、皇甫冉等默默无闻的诗人,但毫无疑问,他们为唐代诗歌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