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宋代: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译文
看尽江、湖、河、海,阅过千万山峰。小小的云梦泽薮,哪里会芥蒂在胸?
借得一点天真,请来了西塞山前的月亮与我一齐倾听东林寺的钟声。
没有想到我今天能够再次故地重游,老僧却记得八年前相逢的情景。
我敞开窗儿睡了,是谁把我惊醒?原来远处的村野,还有水碓夜舂。
注释
东林寺,庐山著名古刹,晋高僧慧远所建,为我国古代著名寺院之一。自唐代开元以来,是诗人墨客歌咏题名处所。白居易《东林寺经藏西廊记》:元和初,江西观察使韦丹,于庐山东林寺建多罗藏一所。刘长卿诗:绝巘东林寺,高僧惠远公。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入蜀时曾住宿于此。
云梦:楚国泽名。其址大致包括今湖南益阳、湘阴以北,湖北江陵、安陆以南地区。
芥:芥蒂,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快。
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县东,山临长江,是古代水战的要塞。
今再到:陆游曾于1171年(乾道七年)入蜀中途来东林寺游览。
虚窗:敞开窗。野碓(du),碓是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木杠,杠的一端装置一块圆石,以足连续踏木杠的另一端,石连续起落,可以舂米,故舂米有连续的声响。野碓,山野间的水碓。
创作背景
陆游在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路过九江,曾游历庐山,并住宿在东林寺。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正月,宋孝宗召陆游东归,二月诗人离开成都,顺江东下,秋天到达京城临安。这首诗写于六月东归过九江时。
赏析
首联以议论入诗。颔联写邀月闻钟,涤除尘虑,表现对游宦的厌倦。颈联用转折含蓄的笔法,写与老僧的话旧,表现出诗人对东林寺的深厚感情。尾联写山寺熟睡和野碓夜舂,点明题旨。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诗的起势突兀,好似千里归来,有说不尽的心意。事实也是如此。诗人由临安到夔州,再由夔州到南郑,然后调往成都府,又在蜀州、嘉州任官。最后顺江东下,来到九江。他宦游八年,不仅阅尽巴山蜀水就是汉中、云栈、剑阁,也无不跋涉至于长江、汉水,浩渺的洞庭湖也尽在游赏之中。诗人行程万里,真可以说是看尽江湖,阅尽了千万峰。
陆游的不嫌云梦芥吾胸句,既用了司马相如的句意,也含有苏轼诗句的意思。这句是说,云梦虽大,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它岂能梗塞在我的心中,言外之意,云梦在我心目中也不过是小小的水泽罢了,既能容纳它,也能忘却它至于宦海沉浮,人间的恩怨,更算不得什么。这首诗以议论开始,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行程,抒发了胸臆,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情怀。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再次表现了诗人豪放豁达的胸怀。这本是写实之笔。诗人留宿在东林寺,眼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耳听着寺里悠扬的钟声,这境界确实很清幽,但不免又想起一段往事。那是乾道六年八月中秋节。诗人曾记述过当时的月景:空江万顷,月如紫金盘,自水中涌出,平生无此中秋也。(《入蜀记》)这优美的中秋夜景,是诗人人蜀途经西塞山,在大江对岸留宿时所见到的。自此以后,那如紫金盘的明月似乎一直伴随着自己,今日在庐山脚下,又看到她,何不邀来共听古寺钟声。月下闻钟,当然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诗人对钟声那样感兴趣。但用佛教的说法,寺院的钟声可以发人深省。这两句诗写得洒脱而含蓄,反映诗人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远客是诗人自谓。诗人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真是喜出望外,而且老僧还曾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这两句虽似浅近,但含意丰富,从中可见诗人倦于仕途,委心任运的思想。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从这句透露出诗人喜出望外的心情。虚窗指敞窗,敞窗入睡,而且睡得很熟,说明诗人心情坦然,忘怀一切。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虚窗熟睡点明题旨,全篇诗意尽蕴含其中。结句以野碓夜春的田园生活把诗人沉寂的心带进一个新的境界。
从全诗来看,首联以议论入诗,这是宋人常用手法。此诗意境高旷超脱,得庄生委心任运之旨至于野碓无人夜自舂,虽说是化用唐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句法,但别出新意。前者写静,后者写动,各有千秋。
古诗、
东林寺、
十四日、
译文、
古诗、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用一首诗表达我们的怀念读者郑建军说,他最早知道海子就是通过那首非常有名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小区门口景观上就有这两句话。郑建军说,他是教师,很喜欢这首诗,希望参加这个活动。读者汪先生是一名40多...
论语全文古诗文网《陋室铭》流露的是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在古诗文网中的详细资料,供大家查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读经典诗词过重阳节学文化课程育民族情举行了一场重阳节诗词朗诵大赛,学生们通过对重阳节相关诗词的朗诵,进一步了解了重阳文化,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北京市日坛小学校长魏小娟表示:学校在现代社会的理念下以校本课程为...
初冬夜饮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初冬夜饮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初冬夜饮唐代: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译文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声明:,,,。详情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诗类图...
奥巴马访华引用的古诗文如何翻译?奥巴马到中国来了。他访华会引用哪句中国古诗文?昨天中午就有了答案:奥巴马在上海的TownHall演讲中引用了一句Chineseproverb:Considerthepastyous...
王维的古诗杂诗三首其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王维的古诗杂诗三首其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
李白最豪迈的六句诗词读来让人顿生豪气!李白是中国诗词届的带头大哥,他的作品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再加上他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给我们留下很多豪迈干云之作,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这一句出自《将进...
纳兰性德的诗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原文译文注释以及纳兰性德的诗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代: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开门见山一句诗一座城不管是相机、航拍无人机,甚至是简单的手机捕捉,点点滴滴的画面都是成都颜值的最生动注脚。2016年9月29日,由成都市互联网协会和成都商报社主办的颜值成都2016全民摄影节正式启动。...
描写秋天的诗清平乐秋光烛地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描写秋天的诗清平乐秋光烛地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清平乐秋光烛地宋代:陈师道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百名硬笔书法家手写李白诗全集传承中华文化(图)(董媛媛杨勇)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的作品汇聚到一起,线日,在《中国百名硬笔书法家手写李白诗全集》作品集首发式暨李白重要游踪地书画摄影联展开幕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唐国光如是说。中新网...
青海湖畔耸立起"诗歌的长城"闻名中外的青海湖如今又多了一道诗意的风景。8月8日,青海湖国际诗歌墙揭幕仪式在青海湖畔举行。来自中国、蒙古、韩国、日本、西班牙、巴西、英国、美国、比利时、喀麦隆等国家的14位诗人共...
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16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新课标的相关情况。据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此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
清平乐太山上作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清平乐太山上作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清平乐太山上作金朝:元好问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宋代:柳永自从回步百花桥。便独处清宵。凤衾鸳枕,何事等闲抛。纵有馀香,也似郎恩爱,向日夜潜消。恐伊不信芳容改,将...
我市文化界人士研讨《榆林历代诗词全集9月1日,《榆林历代诗词全集》研讨会召开。我市文化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榆林历代诗词全集》,论意义、谈心得、提建议。大家表示,《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为榆林建立了一套较为详尽的诗歌档案...
七夕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七夕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七夕唐代: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译文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
古诗词朗诵为了进一步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我校学生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在我校小学生中掀起热爱读书学习活动的热潮,我校决定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现将有关...
25首经典怀古诗词荡气回肠穿透古今很值得背下来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每每读到怀古诗时,小编总有一种感慨兴衰、时光穿越之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