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诗文史文美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一丛花初春病起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一丛花初春病起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一丛花初春病起   宋代: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译文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天气还很寒冷,美丽的春天依然被冰雪覆盖着。不光春天来得迟,它托东风带来的消息也被人们疏忽了,只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了些许春意。不过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毕竟已是大地春回,厚被子盖着有些热了,就连那报时的钟鼓声也清脆圆润起来。   早上起来太阳初生,被山遮住了一半,远处的楼阁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春天已到,人们开始计划着外出踏春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经争相开放了。我因为生病没有心情出去游玩,只想懒散的躺着,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注释   一丛花: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康熙词谱载此调只有此体,宋词俱照此填,惟句中平仄小异。   春浅腊侵年:在阴历遇有闰月的年,其前立春节后较迟。春浅,春天来得早。腊侵年,因上年有闰月,下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腊,岁终之祭,祭日旧在冬季后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   春妍:妍丽春光。   东风有信:曹松《除夜》: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东风,春风。   衾(qn):厚被。   清圆:声音清亮圆润。   寻芳计:踏青游览的计划。   少悰(cng):少乐趣。   疏慵(yng):疏懒懒散。   赏析   此词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心绪。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二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现了这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寒夜以下三句,感觉兼有想像在内。其实并不必真暖和,却仿佛暖和了,暮鼓晨钟其实也还是平常的声音,却仿佛格外清圆了,写早春极细。这和下片初日楼阁句并用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之一:旧注,俗以钟鼓声亮为晴占。亦与此词意合。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   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   清人黄子云说: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离乎真实无伪。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诗者若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则固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矣。(《野鸿诗的》)苏轼这首词恰是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笔一下之景,无论为虚为实,无不真笔下之情,无论是喜是优,无不诚,这原因就在于他抓住初春病起这一事的特殊情景,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熙宁九年(1076年)的春天。此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古诗译文古诗初春赏析、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传喜讯无锡市斩获各类奖项(晚报记者薛敏)近日,第三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评审结果揭晓,无锡市学生们的诗作参赛成绩喜人,13首作品从10万余首作品中脱颖而出:2首作品获一等奖、2首作品获二等奖、5首作品获三...唐诗宋词元曲在慈溪,有个养生古镇,在这里你可以穿梭曲弄幽巷、高墙深院,喝一杯养生茶,过一个老底子年味的春节,它叫鸣鹤古镇。与其它因河而建的古镇不同,鸣鹤古镇依湖而建,因河成。。。查看详情瞎字结...宋代古诗300首全集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原文赏析宋代古诗300首全集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原文赏析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宋代:姜夔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译文火红的枫叶片片飘落进秋天的...《静夜思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没...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法曲献仙音秋晚红白莲原文赏析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法曲献仙音秋晚红白莲原文赏析法曲献仙音秋晚红白莲宋代:吴文英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艳拂潮妆,澹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宛相向。指...有一种诗词令人心花怒放!前言:新婚,美景,登科,捷报,当你面对这样的喜事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是醉饮狂欢,把所有的激情尽情释放还是恣意享受,不浪费一分一秒的热情。不论哪一种,都将成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此诗除第...瑞安:打造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基地温州网瑞安支站讯日前,我市举行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研讨会,邀请中国古诗词演唱第一人、瑞籍歌唱家姜嘉锵及夫人金家勤来瑞传授演唱技艺。市领导白一帆、蔡永淼、黄长安等参加研讨会。研讨会上,...黄葛篇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黄葛篇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黄葛篇唐代:李白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万条长,缭绕几百尺。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唐诗三百首注音版正版全集小学生版必背古诗三百首儿活动方式为云钻刮券,每次刮券需要扣除200云钻。奖励分为无敌券和店铺云券两种,100刮出无敌券,最低2元。店铺券由店铺提供,用户可以根据购物需求,在无敌券和店铺云券之间二选一。如因...南越开排《凤凰台》演绎李白与南京的诗与爱诗仙李白,一生创作大量的诗歌作品,《李太白全集》中收录的就有1010首,而其中写南京的更有百余首。金陵也可以说是李白精神上的一个家园。著名编剧罗周如此形容李白对南京的喜爱。昨天,记...杜甫的诗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杜甫的诗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宋代:佚名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王者荣耀李白荣耀典藏王者荣耀2021年春节荣耀水晶商店上的新皮肤是李白鸣剑曳影,荣耀典藏皮肤可不是直接买的,需要先抽奖抽到荣耀水晶,再水。。。。。。阅读全文王者荣耀2021年春节要出的荣耀典藏皮肤很大...望江南春不见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望江南春不见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望江南春不见清代:贺双卿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出自宋代的《嘉泰普灯录卷十八》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赏析这两句是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前一句,月如佛性,千江则如众生...一曲《红豆》道尽爱的矛盾和不可捉摸(图)爱情的动人,半数在陪伴,半数在等待。陪伴里,有毋庸掩饰的柔情蜜意。而等待,又是连绵的相思期许。世间至为相思的,少不了红豆。春来发几枝的古诗有分教,绿窗红豆忆前欢的词章,也寄寓了飘渺...与歌者何戡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与歌者何戡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与歌者何戡唐代:刘禹锡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译文我离别京城已经二十多载,今日重闻宫中旧曲,心中无...宋代古诗300首点绛唇金谷人归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宋代古诗300首点绛唇金谷人归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点绛唇金谷人归宋代:姜夔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玉楼春己卯岁元日古诗原文注释以及评解玉楼春己卯岁元日古诗原文注释以及评解玉楼春己卯岁元日宋代: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咏物的古诗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齐!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