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史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一丛花初春病起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一丛花初春病起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一丛花初春病起   宋代: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译文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天气还很寒冷,美丽的春天依然被冰雪覆盖着。不光春天来得迟,它托东风带来的消息也被人们疏忽了,只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了些许春意。不过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毕竟已是大地春回,厚被子盖着有些热了,就连那报时的钟鼓声也清脆圆润起来。   早上起来太阳初生,被山遮住了一半,远处的楼阁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春天已到,人们开始计划着外出踏春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经争相开放了。我因为生病没有心情出去游玩,只想懒散的躺着,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注释   一丛花: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平韵。康熙词谱载此调只有此体,宋词俱照此填,惟句中平仄小异。   春浅腊侵年:在阴历遇有闰月的年,其前立春节后较迟。春浅,春天来得早。腊侵年,因上年有闰月,下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腊,岁终之祭,祭日旧在冬季后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   春妍:妍丽春光。   东风有信:曹松《除夜》: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东风,春风。   衾(qn):厚被。   清圆:声音清亮圆润。   寻芳计:踏青游览的计划。   少悰(cng):少乐趣。   疏慵(yng):疏懒懒散。   赏析   此词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心绪。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二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现了这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寒夜以下三句,感觉兼有想像在内。其实并不必真暖和,却仿佛暖和了,暮鼓晨钟其实也还是平常的声音,却仿佛格外清圆了,写早春极细。这和下片初日楼阁句并用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之一:旧注,俗以钟鼓声亮为晴占。亦与此词意合。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   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   清人黄子云说:诗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离乎真实无伪。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诗者若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则固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矣。(《野鸿诗的》)苏轼这首词恰是能随境兴怀,因题著句,笔一下之景,无论为虚为实,无不真笔下之情,无论是喜是优,无不诚,这原因就在于他抓住初春病起这一事的特殊情景,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熙宁九年(1076年)的春天。此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古诗译文古诗初春赏析、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曹操经典诗词《观沧海》原文及赏析观沧海魏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分类标签:初中作品赏析注释:...五言诗作七宝塔五言诗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汉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絶时人。亦省称五言。南朝梁江...关雎佚名先秦关雎佚名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春天的古诗大全300首独望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春天的古诗大全300首独望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独望唐代:司空图绿树连村暗,黄花出陌稀。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译文一片高大茂密的树把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2018中考语文初中古诗词赏析汇总更多中考资料下载中考最新资讯中考录取分数中考体育等最新中考信息,请关注新东方在线中考网。2017中考线中考成绩查询及录取分数线北京中考成绩查询及录取分数线中考复习资料大全(下载版)...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唐代: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译文长江远...专家在线咨询我们都有着自己的名字,这是个人的符号,也是能体现出个人特点和气质的标志。好的名字会更加突出,无形中就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了,在我们的身边都有着许多有关于孩子起名的方法,不过哪些才...白居易诗全集《卖炭翁》原文及赏析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元代:杨果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写出含花字的诗句形容花的诗句诗中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容花的诗句(孟浩然:《春晓》1黎莎,...宋代古诗大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原文赏析宋代古诗大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原文赏析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宋代:苏轼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内翰执事: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第四届梅花文化节在越秀区梅花村开幕第四届梅花文化节在越秀区梅花村开幕。本届梅花文化节共评选出诗词、绘画、书法作品奖项,包含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55名,其中一等奖1名。据悉,梅花村书画展将持续至1月18日,可前往...使至塞上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及注释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大型唐诗古典音乐剧《琵琶行》即将在西安上演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鲁逸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黄博)6月27日,大型唐诗古典音乐剧《琵琶行》唐诗文化交流暨演出发布会在西安曲江书城举办。该剧将于7月3日4日在西安人民剧院正式上演,并拉...李贺的诗开愁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李贺的诗开愁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开愁歌唐代: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古诗绝句杜甫《饮中八仙歌》原文及赏析饮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评论:一句"建定了"吼出多少权力傲慢在闹出和尚尼姑同寺修行的传闻后,南海行宫火了一把。根据南昌市的规划,西湖区将拆掉2座男众寺和1座女众寺,合建为一座寺,并命名为南海行宫。三庙合一的愿景,遭遇多方反对。南昌市规划局负...王安石梅花古诗全文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金朝:元好问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