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诗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蝶恋花出塞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蝶恋花出塞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蝶恋花出塞   清代: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   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   无定据:没有一定。宋代毛开《渔家傲次丹阳忆故人》词:可忍归期无定据,天涯已听边鸿度。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咏怀古迹》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往情深深几许:化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意。几许:多少。   鉴赏   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可是,此时的威武严整,并不一定能够使一个国家长久持续下去,它也许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这怎能不让人伤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这样轰轰烈烈而来,又这样失魂落魄而去?战场上的厮杀声,似乎也暗藏着几份悲伤。从结构上来说,第一句是后两句的一个概括,而后两句又是第一句的具体展现。   虽然塞外的景象广袤壮美,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心情愉悦,在他眼中,弥望的仍是一片荒凉,这满目的荒凉又能给谁诉说呢?荒凉一词,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又是作者心绪的如实昭示。秋天,万物凋零,落叶满地,一派衰败之象,可谁又能说这不是作者心境凄凉的抒写呢?作者贵为皇族,虽然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但仍然心存忧患,多少王朝就是在这起起落落中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风,即秋风。枫叶经霜会更红艳,越红离凋谢就越近。季节地逝去,风干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却风干不了作者满腹的忧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枫叶里。   词的上片,无论写景抒情,都没有雕琢的痕迹,以复杂的思绪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却景中带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饰。   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   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就下文铁马金戈而言,应该指的是不能报效国家,纵横沙场的幽怨。纳兰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卫,按理说,他有条件也有能力领兵打仗,但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其所作所为还得服从皇帝的安排。何处诉一语,就道出了他内心深深的孤独,也许是英才盖世,也许是位高权重,才使他的周围变得冷清。   作者虽然志向高远,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样独留青冢向黄昏?王昭君曾经因为没有贿赂画工毛延寿而被汉元帝错选作单于呼韩邪的妻子。为了汉与匈奴的和好,她远离家乡,可是最终还不是变成了一堆黄土,有什么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报国之志,可拥有这样的志向不也是徒劳的吗?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深山夕阳深秋雨这几个意象悲凉凄冷,让人生发出一种挥之不去又无法形容的伤感。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是很执着的,但却没有一个实现的途径,所以他的心头淤积着太多的郁闷。但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对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出来的,婉约深沉,耐人寻味。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篇写眼前之景,下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赏析   这首小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塞外古战场的荒凉景象。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说从古至今,政权更迭,江山轮回,兴替衰亡,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该句将词人的出塞放在这样广阔的历史空间中来写,自会给读者留下不一般的感受。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颇具动感,既是写实,突出边塞风物的卓异,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又像虚写,如同历史上无数纷争的一个缩影,让人想象塞外仍是战争频仍。该句为词人下面的叙事创设特殊的背景,并借此揭示事件的悲剧意蕴。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二句仍用描写,放眼望去,整个塞北,平沙万里,荒漠凄凉,连个说话的人也很难找到。西风飒飒,只有那几株枫树,又一次被吹红了叶子。使人联想起为争夺这块土地鏖战厮杀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象。这些红叶,又一次把人带进了对历史的回忆,加深了作品的纵深的历史感。   词的下片抒情,写自己出塞的感触。   从前幽怨应无数,当年昭君出塞时一定是幽怨无数吧!但从后来的情形推想,这幽怨则是横无际涯,深不见底。铁马金戈,让人想到的是英雄建功立业的豪情,但又有谁知晓与这豪情并置的竟是昭君无尽的幽怨啊!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两种景致,两种风格,反差之大,让善良的心灵何其痛哉!这不正是谁可语?的原因吗?若把历史比为一部长卷的话,那铁马金戈的场景只是其中的插页,而青冢黄昏路的悲凉却浸透着整个书卷。而词人的这种感受又是如何传达的呢?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一问一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沉痛至极。深山夕照已经让人感觉悲凉,而深秋暮雨则程度更重。意象递进叠加,既深化昭君幽怨的表达,也让读者感受词人渐趋悲凉以至不堪悲凉之苦。如此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汉元帝时,昭君奉旨出塞和番,在她的沟通和调和下,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六十年。她死后就葬在胡地,因其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所以昭君墓又被称为青冢,杜甫有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纳兰由青冢想到王昭君,问她说:曾经的一往情深能有多深,是否深似这山中的夕阳与深秋的苦雨呢。作为康熙帝的贴身侍卫,作者经常要随圣驾出巡,所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报国之心,但他显然不想通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方式来成就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在尾句中作者又恢复了多情的本色,他以景语结束,将自己的无限深情都融人到无言的景物之中,在这其中,既包含了豪放,又充满了柔情,甚至我们还会体味到些许的凄凉与无奈。   这首词通过诗人出塞所见,描绘了眼前荒凉的和平景象,回顾历史,总结出战争与和平两种情况,是对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规律性概括。因此毛泽东批注:看出兴亡,肯定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   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曾说过:长短调并工者,难矣哉。国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学胜,迦陵以才胜,容若以情胜。而读完作者这首词风苍凉慷慨的词作,可以得知谢氏此言不虚。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于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八月奉命与副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八岁。
古诗蝶恋花出塞译文古诗、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徐玉诺小诗古诗全文湿漉漉的伟大的榕树罩着的曲曲折折的马路,我一步一步地走下,随随便便地听着清脆的鸟声,嗅着不可名的异味这连一点思想也不费,到一个地方也好,什么地方都不能到也好,这就是行路的本身了。徐...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清代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及注释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古诗赏析第四首:李白《静夜思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内容是寂静的月夜引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白居易的诗杜陵叟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白居易的诗杜陵叟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杜陵叟唐代: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写牡丹最著名的诗句唐代写牡丹的诗唐代写牡丹的诗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蜀国弦原文、翻译及赏析枫香:枫树有脂而香。郭璞注《尔雅释木》云: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此水濯锦,锦彩鲜润,故称濯锦江。南山:不详何山,当在锦江南岸...朱淑真诗词清平乐风光紧急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朱淑真诗词清平乐风光紧急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清平乐风光紧急宋代: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注...小学必背古诗三百首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琵琶行琵琶行唐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淮中晚泊犊头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宋代:秦观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古诗词大全600首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译文注释以及古诗词大全600首摸鱼儿东皋寓居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摸鱼儿东皋寓居宋代: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哪一首你为什么喜欢?20190404世界很大,慢慢探索知道大有可为答主回答量:2。1万采纳率:95帮助的人:880万关注要说我最喜欢的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原文如下: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是:它...古诗词小说简介:春风夏雨几度回,秋叶冬雪厚情谊。帘外青松偷成长,树轮深处印姑娘!往事如风,故人似酒。当风吹过、等酒醒后,我为什么还想醉一次?开到荼蘼花事了,虚度二十几载方才明白:每段路上都会...西施滩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西施滩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西施滩唐代: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译文奸臣伯嚭使吴国走向灭亡,却反而让西施承担这恶名。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古人表达爱意的诗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古诗原文译古人表达爱意的诗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古诗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代: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明朝著名诗词十首谒金门春欲去原文赏析明朝著名诗词十首谒金门春欲去原文赏析谒金门春欲去明代:施绍莘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注释谒金门:词...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赏析这首诗文学界基本上肯定这是一首伪诗。第一,这首诗很可能不是...描写古今战争的诗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写古今战争的诗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4、此去...杜甫的诗东屯北崦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杜甫的诗东屯北崦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东屯北崦唐代:杜甫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译文因盗贼作乱致使民生困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