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史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扬州慢淮左名都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扬州慢淮左名都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注释   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   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   解(ji)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   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赏析   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   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羔坞了。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荠麦青青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的诗句,并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废池极见蹂躏之深,乔木寄托故园之恋。   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卷二)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轻断送的痛心也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深恨彻。   词的下片,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此词在表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上非常突出。运用清寒空波心冷月等词极力表现语言上清雅空灵。同时,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牧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这些造境都是用来表现意境上清雅空灵。词人的笔法是清雅空灵的,却寄寓深长。用低婉的声调,清刚峭拔之势、冷僻幽独之情,写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赏析二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白石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萧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徜徉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   二十四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万树《词律》)此词作于淳熙丙申(1176年)冬至日,距金人兵临扬州已有十六年。当年繁华都会,如今满目萧条,引发词人抚今追昔之叹。千岩老人读后,"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述扬州眼前萧条的景况:以"淮左名都"之昔日繁华对比今日"尽荠麦青青"之荒凉,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极写伤乱之感。最后三句以"暮色、军角、空城",描绘眼前凄凉。下片侧重对扬州史事的虚拟。词人想象风流俊赏之杜郎今日重游扬州之"难赋深情",并多次化用杜牧歌咏扬州昔日景物的诗句,构成风月繁华与萧条颓废的意象对比。   赏析四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发达,市肆繁华。唐末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淮南道的治所设在扬州。他在这里写的关于扬州的诗篇,给姜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等城,烧杀掳掠,此后仍然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烽火连年,扬州自然受到影响。淳熙三年(1176)冬至这一天,在一场大雪之后,姜夔路过扬州。他说: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繁华的城市已变为一片断井颓垣。姜夔看到山河残破,不禁产生了《诗经黍离》所反映的情感。他自比为周代的大夫,在西周颠覆之后,看见宗庙宫室的废墟上长满了庄稼,心里感到悲痛。   姜夔在小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今,指眼前的扬州昔,指杜牧笔下的扬州。姜夔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描绘出扬州的荒凉景象。扬州,唐城有两部分:子城(即内城)是官署区,在蜀岗上罗城(即外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在蜀岗下。两城毗连。杜牧《扬州》诗说:街垂于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题扬州禅智寺》诗说: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又《赠别》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座富庶的城市,楼阁林立,丝管纷纷,但到姜夔前来游历时已经面目全非。上阕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淮左,指淮南东路。竹西,指竹西亭,在蜀岗上禅智寺附近。词中首先指出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而竹西亭又是景色宜人的去处,衬托出姜夔在开始的旅程中驻马暂停,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观赏古城的。但实际情况却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当年垂柳夹道、春风弥漫的十里街衢,如今却是一片自生的荠菜和野麦,青色无限。这又衬托出,这里的居民大都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几乎看不到人们活动的迹象。   这是什么缘故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胡马,指金朝的骑兵。窥江,指两次打到长江北岸。从此以后,扬州也只剩下荒废的池塘和高耸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至今感到愤恨,不愿再提起这种残暴的战争。姜夔有这样的体验凡是有创钜痛甚的经历的人,常常不愿意提起这种经历,因为怕引起痛苦的回忆,自己的心灵重新受到一次折磨。犹厌言兵,表示对这种战争的极端憎恶,这一句话刻划出创钜痛深的人们的复杂心理状态。至此,我们也才知道扬州还有幸存的居民,当姜夔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作出了上述痛苦的表情。景况如此萧条,而暮色又悄悄降临。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清角,指发音凄凉的号角。戍楼上号角吹出的使人感到阵阵寒意的声浪,震荡着空城。号角的声音更显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作者的痛苦心情层层增添,达到了高潮。   下阕说: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郎即指杜牧。姜夔认为他具有极高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但料想他如今重来,看到古城的沧桑变化,也必定大吃一惊。这几句衬托出,扬州所遭受的破坏远远超出姜夔的意料,因而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下来。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上引杜牧《赠别》诗中有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以初春枝头的豆蔻花比喻美丽的少女。杜牧的另一首《遣怀》诗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指妓馆。杜牧的这两首诗是写他在扬州的荒唐生活的。现在有些词学家指出,姜夔在这里所说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和作诗的表达能力而言。姜夔对这时复杂的情感,自己认为已经不能表达了,即使杜牧重来,也难以为他表达出来。姜夔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这场灾难,但心情同样是创钜痛深的。夜晚,姜夔在月光下徘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也见于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桥名。当年的明月夜,有多少人在桥上赏月,不时听到美人吹箫的声音,而今桥仍然存在,水中微波正环绕着月影荡漾,但冰冷的月亮却默默无声。还有谁来欣赏月光!多么寂寞的月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可怜桥边的红芍药,仍然每年盛开,还有谁来欣赏呢?多么寂寞的芍药!物尚如此,人何以堪,悲痛的心情又达到一个高潮。   本词层次清晰,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评解   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这是写得最早的一首。上片纪行,下片志感。时届岁暮,春风十里用杜牧诗,并非实指行春风中,而是使人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盛况。过春风十里同尽荠麦青青对举,正是词序中所说的黍离之悲。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后人常从其诗中了解唐时扬州的风貌。姜夔此词的下片即从杜牧身上落笔,把他的诗作为历史背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同眼前战后的衰败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时也借以自述心情。姜夔这年二十二岁,正可以风流年少的杜牧自况,但面对屡经兵火的扬州,纵有满怀风情也不能不为伤离念乱之感所淹没了。这是以艳语写哀情,可以说是此词的一个特点。作者并非追慕杜牧的冶游,实以寄托当前的哀感,不应多予责怪。   赏析三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古诗扬州名都译文古诗、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宋代诗人的古诗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原文赏析宋代诗人的古诗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原文赏析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宋代:周邦彦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注释翠葆:...登池上楼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登池上楼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清代古诗大全春愁原文注释赏析以及简析清代古诗大全春愁原文注释赏析以及简析春愁清代: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译文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想起往事就深感惊心难安,不...最全的中文古诗词数据库数据库作者云:古诗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瑰宝,我们应该传承下去,虽然有古典文集,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拥有这些书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庞大的文集离我们是有一定距离的。而电子版方便拷贝...《黄河》张翥元代诗人张翥诗文全集《黄河》张翥元代诗人张翥诗文全集踏莎行芳草平沙元代:张翥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古诗词一直在身边为什么今年有了"爆款"相?昨晚,红透整个春节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之夜。之前在朋友圈刷屏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问鼎冠军,16岁的小才女果然不负众望。这档央视科教频道的节...满庭芳堠雪翻鸦古诗原文译文以及赏析满庭芳堠雪翻鸦古诗原文译文以及赏析满庭芳堠雪翻鸦清代:纳兰性德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十首狂喜诗词:感到快乐你就写首诗新婚,美景,登科,捷报,当你面对这样的喜事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是醉饮狂欢,把所有的激情尽情释放还是恣意享受,不浪费一分一秒的热情。不论哪一种,都将成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隐娘说:此诗除...9句带"爱"字的古诗文句句皆经典:李白可爱杜牧从这里的爱当然不单单指爱情,有对自己的爱,也有对家人朋友的爱有对特定事物的爱,也有对世间万物普遍的爱。大家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读一本小说、看一场电影,无论其中情节多么曲折离奇,无论主...白居易的古诗100首长安春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白居易的古诗100首长安春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长安春唐代:白居易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译文门外的杨柳无力的下垂着,春风把柳枝吹成了金黄色。...他是历史中"最懒"诗人一生连一首诗都没写完诗句却中国自古以来便是诗词之乡,礼仪之邦,诗词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历史上因为诗歌而名垂千古的诗人数不胜数。其中既有像李白这样诗中富含浪漫想象的大诗仙,一首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在杭举行3月28日,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举行了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开幕仪式。这次展出中有102幅彩墨插画,涵盖古诗中的童趣之美、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家国之美,以此向古老而常新的抒情传统致敬,将...唐代古诗三百首题邻居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唐代古诗三百首题邻居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题邻居唐代:于鹄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译文偏僻的街巷里邻居很多,高...诗词赏析大全《沁园春雪》原文及赏析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名家女诗人陈文玲诗词十首陈文玲,笔名颍川,著名经济学家、诗人、书法家。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唐代: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关于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赏析,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鉴赏《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名诗,是作者王安石在仕途上受阻后,退隐山林后写的作品,三两好友的陪伴还有这山中宁静祥和的美妙生活,让作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随即写下这首诗,...赠写御容妙善师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古诗一百首1、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魏晋古诗词扶风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魏晋古诗词扶风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扶风歌魏晋:刘琨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