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诗文史文美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乌夜啼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乌夜啼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乌夜啼   唐代: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译文   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来后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看着窗外喃喃自语。   放下织梭,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怅然若失,独守空房,泪如雨下。   注释   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   黄云城边:一作黄云城南。乌欲栖:梁简文帝《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乌欲栖,敦煌残卷本作乌夜栖。   哑哑:乌啼声。吴均《行路难五首》:唯闻哑哑城上乌。   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   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   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怅然:一作怅望。   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孤:一作空。   赏析   乌夜啼为乐府古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而李白此诗题材相似,却别翻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此诗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秋晚鸦归图中间两句写人物身份、身世及所处环境最后点明秦川女的愁思及其原因,包含着许多言外之音。全诗短短六句,既写景色烘托环境气氛,又描绘人物形象和心态,绘形绘声最后既点明主题,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意味深长。传说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欣赏,并以此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此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   沈德潜评这首诗说: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如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便可明白这点。   创作背景   传说李白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乌栖曲》和《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大概作于开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年)李白初次到长安之时。
古诗译文古诗赏析注释、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唐代: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宋代:晏几道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观游鱼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观游鱼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观游鱼唐代: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译文闲来无事围着水池散步看鱼儿游来游去,正好遇到小童在船上钓...春日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p作品赏析注释: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好的日子。2、寻芳:游览(河边),欣赏春花。...走进芒种诗歌节"十佳诗句"如何诞生?首届芒种诗歌节20172018年度十佳诗句评选活动将于2018年6月的5日、6日、7日在天津华苑商务核心区开华道20号智慧山举行。对于将在6月6日晚上,本次诗歌节山丘朗诵会上即将揭...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原文赏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原文赏析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宋代:辛弃疾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词三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词三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九月追逐美景邂逅秋天山东景区优惠门票尽在大众网周游齐鲁预订平台点击今天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在研究河道景观提升工作时强调,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广泛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按照打造河道景观...及第后寄长安故人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及第后寄长安故人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及第后寄长安故人唐代:杜牧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译文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榜上三...蝶恋花春暮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蝶恋花春暮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蝶恋花春暮五代:李煜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古诗词语文360网拟上虚舟还载酒,更邀别院看移花。枯枝落水皆堪赏,何必樽前有丽华。。。。查看全文月色微茫僧入定,钟声断续客初眠。回思十七年来事,似与名山有宿缘。。。。查看全文一顾空群传冀北,万山何处...好了歌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好了歌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好了歌清代:曹雪芹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静夜思床:今传五种说法。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意图》。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酒泉子无题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东风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唐诗三百首古诗大全古诗诗歌唐诗宋词三百首全集诗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神:苏轼,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家天子:王昌龄,诗佛:王维,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豪:刘禹锡,五言长城:...集一方之诗词传一代之文脉贺《沪上盐乡枕水情新场古诗词选集》出版座谈会暨四库书房新场雅集成立五周年活动成功举行最是一年好风景,春光烂漫读书时。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恰逢四库书房新场雅集迎来了落户新...冬至夜怀湘灵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冬至夜怀湘灵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冬至夜怀湘灵唐代:白居易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译文心中思念多年却没办法相见,棉被冰冷简直无法挨身。怎能忍受得了...李白诗集大全《渡荆门送别》原文及赏析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分类标签:送别诗思乡诗唐诗三百首初中作品赏析注解:、荆门:山名,在湖...梅花吴江诗词网梅花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唐骆宾王《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兜转人生,相伴的依旧是书法我的家乡地处苏北平原东部,在我的少年时代,那里还是一望无际的盐碱荒滩,时称苏北兰考,经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工改造,现在已经是鱼米之乡。当时,父母艰难的承担着繁重的改造土地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