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史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十大经典唐诗燕歌行并序古诗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十大经典唐诗燕歌行并序古诗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燕歌行并序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锦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边将身受朝廷恩宠厚遇麻痹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元戎:军事元帅。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极:穷尽。   凭陵:仗势侵凌。   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腓(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摇: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摇,一作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   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   一夜:即整夜,彻夜。   血:一作雪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鉴赏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赏析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不能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   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创作背景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古诗歌行译文古诗唐诗、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唐寅的诗词全集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复...古诗《静夜思》解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古诗宋词元曲大全贺圣朝留别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古诗宋词元曲大全贺圣朝留别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贺圣朝留别宋代: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诗润生态福地相约智造名城"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润生态福地相约智造名城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在即安青网讯第33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将于10月13日盛大开幕。诗歌节以诗润生态福地,相约智造名城为主题,开展:第33届马鞍山李白...岁晚原文、翻译及赏析岁晚原本指时节。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但这个节气有时候出现在农历年初,有时候又出现在农历上一年年末,凡后一种情况,即称作岁晚(岁晚,即年末),民间亦称作内春。岁晚,在这里是指农历九...宋代古诗大全300首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原文赏析宋代古诗大全300首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原文赏析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宋代:陈亮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初中生学习古诗词要注意背诵和默写远远不够记住这几小学生学古诗词,背诵加默写,考点中给上句搭答下句,或反过来,再问问作者和朝代,基本上古诗词学习就是这些内容。灵活一点的问题,会出现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些?在诗句中,哪句话是赞美荷花的...杜甫诗集绝句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杜甫诗集绝句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绝句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燕子衔着湿泥飞...好书赏读随衾诗卷拥嶙峋写在《徐邦达诗词集》出版之徐邦达先生(19112012)生前以擅书画、精鉴定名世,著述极丰,有《古书画过眼要录》《古书画伪讹考辨》等行世,但先生于书画、鉴赏之外,亦擅诗词。20世纪80年代,河南大学征得全国...小学所有古诗词大全小学所有古诗词大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大全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气势磅礴的励志宋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古诗原文赏析气势磅礴的励志宋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古诗原文赏析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宋代: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经典诵读古诗词我们的国学:经典古诗词论语(全3册)小达人点读版国学经典诵读唐诗宋词(麦芽童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彩图注音版指定语文古诗文诵读赏析小学生通用教辅书人教版必备经典小学生古诗词...唐代古诗三百首海人谣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唐代古诗三百首海人谣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海人谣唐代:王建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译文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撷珍珠...王安石的诗思王逢原三首其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王安石的诗思王逢原三首其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思王逢原三首其二宋代:王安石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陈迹可怜随...唐诗300首全集下载唐诗三百首完整word版东坡涵盖的都是多位经典诗人的著作合集,作为家喻户晓的儿童诗词启蒙书籍,是居家必备。今天东坡小编给大家提供《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小学生宋词三百首思帝乡春日游原文赏析小学生宋词三百首思帝乡春日游原文赏析思帝乡春日游唐代:韦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译文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原野小...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有哪些意境优美的古诗词?唐人诗中多有描写这一习俗的,如施肩吾《幼女词》云: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拜星月慢》的调名,就是来自于这一习俗,所以,它往往也用来写温柔缱绻之事,表缠绵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声明:,,,。详情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学宝藏,古诗词无疑是其中的精华。《...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p作品赏析注释:1钱塘湖:杭州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