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史文诗文美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代: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句意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有所感悟,陈皇后再度承宠。事实上,《长门赋》并非司马相如所作,史书上也没有陈皇后被废后复得宠幸的记载。   正如《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其他女子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脉脉真情又能向谁倾诉呢?   词人似为陈皇后而伤感,其实是为自己伤感。   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辛弃疾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不免对它痛惜、失望。在词的上片,春的离去,实际上喻指国家的败落。他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但国势却如残春,风雨飘摇。他不愿面对这个现实,然而他又怎能回避得了?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可是事与愿违,眼见这些都落了空,他的心中异常苦痛、矛盾。   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痛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陷害忠良,痛恨朝廷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所以,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哀叹自己遭受小人妒忌,无法大展宏图的悲惨命运。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杨玉环、赵飞燕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一个是唐玄宗的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后来安史乱中被缢死马嵬坡下一个是汉成帝宠极一时的皇后,结局是被废为庶人后自杀。   词人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此刻正与同事一道饮酒话别。在这闲暇之时,他的愁,依然是家国之愁、命运之愁。惟其如此,才令他感到闲愁最苦,才说道,不要去倚靠高楼,否则会看见斜阳坠落烟柳中,令人伤心断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唐温庭筠《望江南》)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北宋柳永《蝶恋花》)从这些词中,读者可以想见:靠着高楼,会看见一点点下坠的残阳、苍茫迷蒙的江水、轻烟笼罩的垂柳。这些都会令人伤悲。所以,辛弃疾说休去倚危楼,他害怕看到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害怕由此想到江河日下的国家。他的哀愁,本就已经太多太多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注释   摸鱼儿:词牌名。   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消:经受。   怕:一作恨。   落红:落花。   无:一作迷。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脉脉:绵长深厚。   君:指善妒之人。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赏析一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赏析二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转来转去,大材小用。这一次,又把他从湖北漕运副使任上调到湖南继续当漕运副使。漕运副使是掌管粮运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作这种官当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负。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后方去,更加使他失望。这次调动任职,使辛弃疾意识到:这是南宋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示。不让抗战派抬头,关系到辛弃疾个人,事情尚小关系到国家民族,那问题就大了。当时女真统治者的军队屡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他们不仅忘了徽钦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沦陷区广大人民长期置于女真族统治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收复山河的大计,已为纳金币、送礼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满怀悲愤。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所以这次调离湖北,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读者不妨运用联想,这风雨,难道不是象征金军的进犯么?这落红,难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么?草迷归路,难道不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么?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即辛弃疾)晚春词云: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简评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于其任。他曾在《论盗贼札子》里说: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与蛾眉曾有人妒语意正同。作者本来是要积极建功立业的,被调到湖北去管钱粮,已不合他的要求再调到湖南,还是管钱粮,当然更是失望。他心里明白朝廷的这种调动就是不让恢复派抬头。一想到国家前途的暗淡,自不免要发出烟柳断肠的哀叹。表面看来,词人是在伤春吊古,实际上他将自己的哀时怨世、忧国之情隐藏在了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中。词里所流露的哀怨确有对朝廷表示不满的情绪。《鹤林玉露》云此词: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便在汉唐时,宁不贾种豆种桃之祸哉。愚闻寿皇见此词颇不悦。当年宋孝宗读到这首词心中非常不快,大概他是读懂了其真意。   此词的写作手法颇似屈原《离骚》,同样是以香草美人为比兴,来抒写自己的政治情怀。风格上,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偏向柔美一路,委婉含蓄,却又与一般写儿女柔情和风月闲愁的婉约词大有不同。今人夏承焘评之曰: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创作背景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古诗译文古诗赏析注释、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古诗古诗大全词写人的好词好句好段1一、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如下面例段:小丽抿...孟浩然的诗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孟浩然的诗秋登万山寄张五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唐代: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一作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捧剑仆诗古诗全文注释:捧剑仆是咸阳郭氏之仆,大概是晚唐时人。他没有留下姓名在人间,只流传三首诗。作为仆人,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见《全唐诗》卷七三二捧剑仆小传)。其勤学如此,确实难能可...唐代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原文及赏析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分类标签:边塞诗战争诗初中作品赏析注...唐代古诗三百首宫词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唐代古诗三百首宫词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宫词二首其一唐代: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译文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到...李贺诗词全集(238)首)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简单唐诗十首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及翻译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分类标签:山水诗小学作品赏析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课外古诗大全《题乌江亭》原文及赏析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分类标签:励志诗怀古诗咏史诗作品赏析注释:兵家:一作由来。事不:一作不可。才俊:一作豪俊。杜牧会昌中官...诗歌合集《东去来》在福州首发东南网12月7日讯(本网记者蔡丽洁)12月5日上午,福建本土诗人诗歌合集《东去来》首发式在福州举办。现场嘉宾品茶读诗、点评感言,构成榕城诗意生活的写照。《东去来》作者为福建诗坛的岁...《静夜思》古诗原文《静夜思》是唐代作者李白所作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作者于屋内抬头望月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是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及注释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孟浩然简介的代表作品中国唐代诗人孟浩然简介的代表作品中国唐代诗人孟浩然(689740)中国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满庭芳堠雪翻鸦古诗原文译文以及赏析满庭芳堠雪翻鸦古诗原文译文以及赏析满庭芳堠雪翻鸦清代:纳兰性德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宋代:晏几道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即日起第四届全省少儿诗词诵读大赛菏泽赛区开始报名7月22日,致敬红色经典赓续精神力量第四届全省少儿诗词诵读大赛菏泽赛区开始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到8月15日下午4时,本次活动设置69岁组和1012岁组两个组别,视频作品时长不超过5分...《饮酒》赵抃宋代诗人赵抃的诗词全集《饮酒》赵抃宋代诗人赵抃的诗词全集饮酒宋代:赵抃江头落寞穷冬日,天末崎岖薄宦身。休问世途千态巧,且贪杯酒十分醇。颜间戚戚成何事,醉里熙熙即是真。梅雪半残烟柳吐,一番消息又青春。赵抃...霸气的古诗词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黄金缕家在钱塘江上住宋代:司马槱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家在一作:妾本)斜插犀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