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史文诗文美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杜甫《蜀相》原文及翻译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类标签:唐诗三百首怀古诗咏史诗忧国忧民   作品赏析   注解: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   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   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有人说:那首联是起,此颔联是承,章法井然。不错。又有人说:从城外森森,到阶前碧色,迤迤逦逦,自远望而及近观,由寻途遂至入庙,笔路最清。也不错。不过,倘若仅仅如此,谁个不能?老杜又在何处呢?   有人说:既然你说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他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此岂不是正写祠堂之景?可知意不在祠的说法不确。   又有人说:杜意在人在祠,无须多论,只是律诗幅短,最要精整,他在此题下,竟然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至少是写走了,岂不是老杜的一处败笔?   我说:哪里,哪里。莫拿八股时文的眼光去衡量杜子美。要是句句切题,或是写成不啻一篇孔明传,谅他又有何难。如今他并不如彼。道理定然有在。   须看他,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不过到他写诗之时(不一定即是初谒祠堂的当时),他感情上要写的绝不是这些形迹的外观。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写景云云,已是活句死参更何况他本未真写祠堂之景?   换言之,他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在这里,你才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汍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周汝昌)   上元元年(760)春,诗人由秦州漂泊到成都,耕读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诗人寻幽凭吊,写下这首七律《蜀相》,抒发对这位伟大政治家的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诸葛亮在历史上颇受人民爱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庙宇很容易找到。寻字之妙在于它刻画出诗人那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下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这里柏树成荫,高大茂密,呈现出一派静谧肃穆的气氛。柏树生命长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祠庙中的观赏树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接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铺展到石阶之下,映现出一片绿色只只黄莺,在林叶之间穿行,发出宛转清脆的叫声。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怅惆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又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以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使这位古代杰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产生使人奋发兴起的力量。   总的说来,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此公初至成都时作。先主建安二十六年即帝位,册亮为丞相,录尚书事。《方舆胜览》:庙在府西北二里。武侯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中。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上四祠堂之景,下四丞相之事。首联,自为问答,记祠堂所在。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见报国苦衷。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结作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宋宗忠简公临殁时诵此二语,千载英雄有同感也。)   直书丞相,尊正统名臣也。朱子《纲目》大书丞相亮出师,先后同旨。题称蜀相,仍旧称耳。《寰宇记》:诸葛武侯祠,在先主庙西,府城西有故宅。王逸《楚辞注》:公卿祠堂。《华阳国志》:成都西城,故锦官城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官。孙季昭曰:成都呼为锦官城,以江山明丽,错杂如锦也。赵注或以其地有锦官,如铜官、盐官之类。此更见官字取义。尝观范至能参政作诗,每官为一集,所著《锦官集》,盖镇成都时作,乃亲见成都为锦官城,故取以名之耳。顾注《儒林公议》曰:成都先主庙侧,有诸葛武侯祠,祠前有大柏,系孔明手植,围数丈,唐相段文昌有诗刻存焉。唐末渐枯,历王建、孟知祥二伪国不复生,然亦不敢伐。皇宋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柯再生。余于皇祐初守成都,又八十年矣,新技耸云,枯干存者若老龙之形,正所谓柏森森也。潘岳《怀旧赋》:柏森森以攒植。江淹诗:幽冀生碧草。谢朓诗:春色满皇州。陆玑《诗疏》:黄鸟,黄鹏留也,或谓之黄栗留,幽州人谓之黄莺,一名仓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黄,一名楚雀,齐人谓之抟黍。何逊诗:黄鹏隐叶飞。《诗》:睆黄鸟,载好其音。何逊《行孙氏陵》诗:山莺空树响,垄月自秋晖。空字、自字,不胜寥落之感,此诗即用其意。《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繁,言频数繁多也。陆云诗:黄鉞授征,锡命频繁。庚亮《辞中书令表》:频烦省闥,出总六军。《韩非子》: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两朝,指先主、后主。《杜臆》谓欲复高光旧业,似远。《贾谊传》:搴两朝之器。朱瀚注开济,谓章武开基,建兴济美。《谥法》:开物济务。《司马玮传》:性开济好施。又《桓宣传》:开济笃素。赵充国曰:无逾于老臣矣。《诸葛亮传》: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相持百余日,疾卒于军。《蜀志》:天下英雄,喁喁有望。王筠诗:泪满横波目。周甸曰:薛逢《筹笔驿》诗:出师表上留遗恨,犹自千年激壮夫。罗隐《武侯祠》诗:时来天地虽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吁!汉运告终,天啬其寿,使不能尽展其才,以光复大业。读二三君子之诗,未尝不流涕叹息也。   杨慎曰:正德戊寅,于武侯祠见壁间有诗云: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暖。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此诗始终皆武侯事,虽子美或未过之,惜不知其姓氏耳。   今按:杜诗先祠庙而后吊古,此诗先吊古而后祠庙。其云春水,指当时出师之时又云秋草,乃后人谒祠之日。结用万古、三分,亦本杜咏怀诸葛诗。但杜是以虚对实,此则以实对虚,尤为斟酌耳。此诗升庵阙其姓名,后阅《七修类稿》,载戴天锡集句,知是元人吴漳作也。   仇兆鳌《杜诗详注》
古诗杜甫原文翻译、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十首最经典的《古诗词》惊艳千年之美!诗人说,古诗词是一瞬临风落泪、对月伤心,倾一尊薄酒,吟一首黯然销魂断魂篇乐师说,古诗词是一刹心如止水、倏然弦惊,挑一丝清弦,奏一曲离合悲欢错杂弹画者说,古诗词是一眼万水千山、回眸成...十首绝美宋词李清照(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语言清丽,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故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现特辑其诗词十首,一窥才女风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小学必背古诗词诗词凝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人文精髓,它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起来看看小学必背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谢谢!1、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江南曲原文、翻译及赏析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完善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饮酒》柳宗元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文全集《饮酒》柳宗元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文全集饮酒唐代:柳宗元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长相思》王之道宋代诗人王之道的诗词全集《长相思》王之道宋代诗人王之道的诗词全集长相思宋代:王之道花一枝。酒一卮。举酒对花君莫辞。人生多别离。行相随。坐相随。更有何人得似伊。春融胡蝶飞。王之道的诗词全集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温庭筠最出名的诗酒泉子花映柳条原文赏析温庭筠最出名的诗酒泉子花映柳条原文赏析酒泉子花映柳条唐代:温庭筠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译文在这花红柳绿...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原文带翻译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通:渡)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分类标签:爱情诗...《三贤集》展现诗词之美4月7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版权协会远集坊共同主办的《三贤集》新书发布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三贤集》分别精选了当代中华诗词领域的知名作家刘征、沈鹏、周笃文的诗词代表作120余首,...一小学推行古诗考级背会70首可获八级证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是近日武昌区三角路小学课堂上,五年级(6)班的学生在集体诵读杜牧的《秋夕》。每周掌握一首新诗,是该校本学期推行的中...五言诗作七宝塔五言诗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汉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絶时人。亦省称五言。南朝梁江...关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修辞手法介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两句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诗人用夸大的方式将白发的长度写成三千丈,这是日常当中不可能出现的,由此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郁闷,诗句出自诗仙李白所作的《秋...述国亡诗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述国亡诗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述国亡诗五代:花蕊夫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译文后蜀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中国古代节日元旦的起源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解连环秋情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解连环秋情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解连环秋情宋代:吴文英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能否用一首诗词表达你的心情?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今日诗原文翻译赏析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在杭举行3月28日,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举行了寻找古诗之美插画展开幕仪式。这次展出中有102幅彩墨插画,涵盖古诗中的童趣之美、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家国之美,以此向古老而常新的抒情传统致敬,将...初中古诗30首1《。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2。《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3。《海棠》苏...小学李白古诗50首小学李白古诗50首有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望天门山、夜宿山寺等。释义: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