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幽居初夏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幽居初夏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幽居初夏
宋代: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注释
湖山:湖水与山峦。胜处:美好的地方。
野径:村野小路。
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
无处:所有的地方。鸣蛙:指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箨(tu)龙:竹笋的异名。
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叹息:叹气嗟叹。老来:年老之后。交旧:旧友老朋友。
瓯(u):杯子。
鉴赏
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句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
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令人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时,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寂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无人可诉说。志士空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只能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陆游这组诗一共四首七律,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四首诗都着意写幽居初夏景色,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但心情都显得不平静。第二首有句云闲思旧事惟求醉,老感流年只自悲,可见旧事不堪回首,只求于一醉暂时忘却。第三首颈联说: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说明先生之所以日晏眠,乃由于末俗人情之险恶不堪回。第四首结联说: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则是嗟叹自己空有移山之志,而乏回天之力笑愚公,其实是自慨平生。陆游晚年村居诗作,周必大评为疏淡,刘熙载称为浅中有深,平中有奇。这类诗的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即使所写景物十分幽静,总不免一语当起微澜,在一路坦易中,忽然触着。梁清远《雕丘杂录》说:陆放翁诗,山居景况,一一写尽,可为村史。但时有抑郁不平之气。这是陆游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闪现,也正是这首《幽居初夏》的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是南宋诗人陆游于晚年所作,为诗人表达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田园诗。
古诗、
陆游、
幽居、
译文、
宋代、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天津"芒种诗歌节"选出年度最美十佳诗句芒种诗歌节诗歌朗诵会暨2017至2018跨年度十佳诗句评选活动,6日晚间在智慧山山丘广场上举行。该活动点燃了普通民众对诗歌的热情,吸引了近千位诗歌爱好者的参与,同时,也为天津这个城...
四愁诗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四愁诗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四愁诗两汉:张衡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
《如梦令》赵彦端宋代诗人赵彦端的诗文全集《如梦令》赵彦端宋代诗人赵彦端的诗文全集如梦令宋代:赵彦端嫩柳眉梢轻蹙。细草烟凝堪掬。争似小桃秾,酒入香肌红玉。清馥。清馥。不觉花阑漏促。赵彦端的诗文全集点绛唇途中逢管倅宋代:赵彦...
初到黄州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初到黄州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初到黄州宋代: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
王安石的一首古诗语言精炼却层层深入令人百感交集古诗词中经常有忧国忧民的主题,但各人选材、立意却不尽相同。比如杜甫虽然关心天下苍生,却无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李商隐有很多情感悲怨的诗歌,虽然也表达出对百姓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抒发...
关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于哪位文学家介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这两句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水调歌头》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诗人在中秋月夜,望月怀远,对月当歌,思念亲...
飞花令含花的七字诗句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3、《晓出净慈寺送...
词四首轻卷云烟,杨柳飘絮,花葬暮春。看桃梨樱杏,溪云松竹,子规啼血,花落香尘。盛宴韶华,极时必散,无奈花春夏已循。叹春短,发万端感慨,以挽长存。春归初夏开新。又嫣紫、树阴正可人。有槐花如...
四时之风四时之风作者:郭熙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
正月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正月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正月先秦:佚名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
柳营曲叹世古诗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柳营曲叹世古诗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柳营曲叹世元代:马谦斋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
述国亡诗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述国亡诗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述国亡诗五代:花蕊夫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译文后蜀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
古诗词100首声明:,,,。详情《彩绘注音启蒙读物:古诗词100首》应广大小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的要重求求,本书编者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相关资料,编写了这本《小学生必...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宋代:苏轼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
右溪记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右溪记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右溪记唐代:元结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
西江夜行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西江夜行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西江夜行唐代: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赠何七判官昌浩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赠何七判官昌浩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赠何七判官昌浩唐代:李白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
四句话的古诗有哪些?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
《蜀道难》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蜀道难》李白蜀道难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蜀道难唐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
王尽美:三首小诗与二十七年人生据新华社济南4月21日电(记者萧海川)1925年8月,青岛。病榻上的青年,面貌英挺、身材清癯,却已是病入膏肓。他想说话却不时被剧烈的咳嗽打断,咳出来的是一口口鲜血。前来探视的同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