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史文诗文美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古诗三百首大全点绛唇长安中作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古诗三百首大全点绛唇长安中作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点绛唇长安中作   金朝:元好问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译文   在水边,春天归来了,绿纱窗轻轻的吟唱着长留春在的歌。春在何处?落花纷飞,莺燕无语。   情意绵远的抒发我内心的情怀,却只见树木在朦胧的烟中。日下西楼,独剩下帘外的细雨,怕是只能在梦中去寻找春的踪迹。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双调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异名。   沙际:沙洲或沙滩边。   绿窗:绿色纱窗。指女子居室。   渺渺(mio):悠远的样子。   吟怀:抒发情怀。   漠漠:迷蒙的样子。   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创作背景   元好问十九岁时,随叔父官陇城(今甘肃天水),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二十一岁时扶叔父丧由陇城还乡里,其后未再到秦中。此词大约作于公元1208年(金章宗泰和八年戊辰),是年元好问十九岁,他面对长安春色,有感而发。诗中曰二十,盖举其成数。   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   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之所以说说春从水边归去,北宋诗人苏轼的《春江晚景》中所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就是说,春来之时,柳树发芽,杨柳青青,而春归之时,柳絮飘飞,随水而去。真有唐代诗人韩愈在《晚春》中说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最终却是花落有意随水流,流水无心恋落花。这里就表现出了残春时节凋落的花瓣随着流水飘去的景象。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词牌有《留春令》,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   词人对春天是无限的眷恋的,也是没有放弃才对春的追求。所以,下片词人接着写道: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渺渺即悠远的样子。意思是说,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所见是雾气沉沉中隐隐约约的树林。这里,词人化用了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眺《游东田诗》中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的诗意。词人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见雾气沉沉中的树影,心中无限惆怅。于是,词人写道: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西楼也许就是在西边的一座楼,也许就是一座楼的名称,在诗词中经常用到,也许就是一种情怀的表现。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的《相见欢》中写道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们都有用了西楼,但各自有不同的情怀。元好问这里的意思是说,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上西楼,在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心中的春意。特别是最后梦里寻春去一句很有用意的。梦境本来是虚幻的,可词人偏偏要到梦中寻觅。从这里,我们不但感觉到词人对寻春的执着与对春的深情,而且也能感受到词人即使伤春,也没有那么失望,那么感伤,毕竟是在长安中作,比起悲秋来,感觉还是要温和多了。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该词在艺术特色上,语浅意深,意蕴深厚。侧面落笔,尽情抒写。以梦结尾,提升境界。
古诗百首长安译文古诗、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高适的诗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高适的诗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送前卫县李宷少府唐代:高适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首届珠江儿童诗歌奖获奖名单公布在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为了让少年儿童用诗意描绘新时代的图景,广州市文艺报刊社《诗词》编辑部与安徒生快乐作文联合举办首届珠江儿童诗歌奖征稿活动,在校园中引发诗歌创作的热潮。首届珠...李商隐的诗全集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原文译文注释以李商隐的诗全集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代: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译文骆氏亭外竹林环绕,雨后亭外...梁启超最经典作品读陆放翁集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梁启超最经典作品读陆放翁集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读陆放翁集近现代: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注释陆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靡靡:柔...唐代诗词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唐代诗词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一作:春已深)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李白最经典的一首诗只有四句却写出了世间最深的友情友情,即朋友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它是没有血缘关系,也能够超越亲情的一种情感。我国传统诗歌中就有着很多有关友情的诗,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在《别董大...唐诗300首声明:,,,。详情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唐诗300首》是2009年7月1日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独角王工...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清代:纳兰性德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新年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新年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新年唐代:无可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译文从早到晚都点着灯火,肉体逐渐年...生僻却美到爆的宋词湘春夜月近清明原文译文注释以及生僻却美到爆的宋词湘春夜月近清明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湘春夜月近清明宋代:黄孝迈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带翻译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赠内原文、翻译及赏析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至此千载后,...关于描写秋天的诗裴迪南门秋夜对月原文赏析关于描写秋天的诗裴迪南门秋夜对月原文赏析裴迪南门秋夜对月裴迪书斋望月唐代: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译文夜...古诗经典名句在我们接触到很多古诗中,有很多经典古诗名句,这些古诗句子简短,但是,包含深刻意义,下面是古诗经典名句,欢迎参考阅读!14、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原文及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原文及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兰溪棹歌唐代: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译文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苏轼的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苏轼的词行香子过七里濑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行香子过七里濑宋代: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李贺的诗梦天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李贺的诗梦天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梦天唐代: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除夜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除夜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除夜宋代: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译文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人生在世,应知进退,用则行,不用则藏。不妨权且做一回小人,效法樊须学稼,躬耕田园。安贫乐道,清心寡欲,便可怡然自乐。多年来就像孔子那样,辗转多地,南北驱驰,一意从政,而四处遭受挫折...古韵飘香遂平县三小举行学生古诗词比赛活动此次古诗词大赛活动的开展,在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与默写情况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既丰富了校园传统文化,又调动了学生诵读诗词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