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原文赏析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原文赏析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宋代: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译文
曲折的水岸边露出旧日水涨淹没时留下的河床痕迹,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树根。
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人们利用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如果不是这里山险滩急,少人来往,树一旦被砍,就没有人知道,这原是猿猴栖息的树枝。
注释
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今河北徐水)人,工画山水。
落涨痕: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
欹倒:倾倒。
扁舟:一本作浩歌。棹: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创:砍掉。夷:削平。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成:一本作会。
鉴赏
诗题名其画为秋景,有的记载称这幅画为秋景平远,或作秋山林木平远。综合各种称谓来看,秋景是对这幅画的内容总的概括,而具体呈现秋景的则是山水及林木,所谓平远即是指画中辽阔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从而呈现出一片清疏旷远之景。
诗中写的画景是一幅水乡秋色,或可称作水乡秋意。首二句给读者展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两句联系来看,画中的水面是很远阔的。首二句所写是近处的岸边景象。参差是不整齐之意,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处的形象。由于深秋水落,岸边突出许多干地,同时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处,于是水岸边呈现出参差之状,夏季烟水弥漫时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下面继以落涨痕,表明秋水下落后旧日水涨淹没的岸边河床又都呈露出来了。这句展现出的是一派湾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写岸边景物。疏林点明秋景,与末句黄叶村前后相应,构成秋象。首句所写的水岸也可认为是冬天的景象,而疏林既别于木叶尽脱,更不同于枝叶浓密,只能是袅袅秋风中的树林。疏林下接以欹倒,使形象丰富多姿,更富画意。出霜根生于落涨痕,涨痕退落后霜根露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落涨痕与出霜根,在疏林的映照下,具有浓厚的深秋意味。
三四两句,再在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着眼,逗出人情。这两句展现的画面是,一舟棹向远方,尽处林木数点。面对这令人心神旷远的自然境界,于是诗人问道: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啊?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后隐语,启示读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
组诗第二首着眼于溪山林木,此诗后二句说: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可知这幅画内是有山的,是位于近处。这里树木龙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干同臆想中江南的黄叶村、有猿猴在其林间栖息的险山急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赋予画面以悠然无尽的情味,在景物中融进人情,引发读者情思。
七绝的写法,一般是前二句叙写事物,后二句抒发情思。第一首诗虽全章在题咏秋景画,仍于前二句着重以浓笔勾勒景物,给人以亲切的时节风物之感。后二句在用淡墨略加点染之际,凭虚发挥想象,表现出人的情感,画景之外,情调悠扬,极耐人寻味。这两首诗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将眼前的溪水、扁舟、树木枝干同想象中的景物融为一体,拓展了画面内涵,情味深长。苏轼才气横溢,情调高远,其诗善于驰骋神思,翻空出奇。其题风景画诗无论长篇短章,都能不停滞于物象,常从生活联想中蔚发奇思,丰富了画的意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前后,当时苏轼任翰林学士,与宣德郎李世南同在汴京。李世南善画,作秋景平远图,诗人为其画题了二首七绝。一说题了三首,今存者二首。
古诗、
二首、
十首、
秋景、
诗书、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嫦娥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p作品赏析注解:、深:暗。、长河:银河。、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夜...
探芳信为春瘦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探芳信为春瘦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探芳信为春瘦宋代:吴文英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娇...
中国小诗网声明:,,,。详情中国小诗网由俞小明先生创建,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小诗创作和研究的展示平台。由著名诗人杨正春担任站长,著名微型诗人、诗评家赖杨刚、亚夫、蓉儿担任副站长,自2009年1...
向日本中华学校学生讲解李白诗歌5月9日,国家主席参观横滨山手中华学校。这是同正在上课的小学生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鼓乐激荡,狮舞欢腾。5月9日,正在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25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
《七夕》朱景英清代诗人朱景英的诗词全集《七夕》朱景英清代诗人朱景英的诗词全集七夕寄内清代:朱景英夜凉天净昨宵秋,徙倚庭柯盼女牛。道是忆家家亦客,遥怜人忆海东头。朱景英的诗词全集赠吴门徐友松贡金清代:朱景英吴楚东南坼,胡...
小学生经典古诗词(44首)1。《梅花》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敕勒歌》南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南北朝敕勒川,阴山下,...
梅花梅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
孟浩然的诗送陈七赴西军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孟浩然的诗送陈七赴西军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送陈七赴西军唐代:孟浩然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译文我看到...
蒹葭蒹葭先秦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作品赏析(一名乌夜啼,又名上西楼、西楼子、月上瓜洲、秋夜月、忆真...
醉后赠从甥高镇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醉后赠从甥高镇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醉后赠从甥高镇唐代:李白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黄金逐手快意尽...
一生必背经典宋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赏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分类标签:山水诗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作品赏析注释...
必背宋词20首蓦山溪自述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必背宋词20首蓦山溪自述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蓦山溪自述宋代:宋自逊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客来便请,随...
莫用功利心看古诗文背诵针对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古诗文的背诵科目,是否增加学生负担的问题,教育部教材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称,不要认为要求背就是负担,要根据学科特点。对于语文来讲,过去推荐了14篇,现在变成...
雨露学习互助帮我的作文起个题目,真倒霉!今天晚上爸妈都有事出去了,家里只剩我一个人。虽然我已经不小了,但是就是天生胆小,每到晚上,爸什么理解向量差什么是向量差,为什么起点相同终点不同就要用向量...
十首"夸张"经典古诗词哪一首更胜一筹?出自唐杜甫《醉歌行》。这句诗夸张修辞手法写一个人文思敏捷、文笔盖世的绝代才华。出自宋陆游《航海》。这句诗夸张修辞手法写歌声美妙无比的效果与诗作感天动地的力量。出自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唐诗三百首(简易)《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相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水》释智圆宋代诗人释智圆的诗词全集《水》释智圆宋代诗人释智圆的诗词全集水宋代:释智圆本性澄明万古同,滔滔润物信无穷。百川奔注归沧海,五服安居赖禹功。动带晚风冲岛屿,静涵秋色混虚空。浮舟葬骨成何事,范蠡知机伍相忠。释...
薄幸淡妆多态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薄幸淡妆多态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薄幸淡妆多态宋代:贺铸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便认得琴心先许,与绾合欢双带。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