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大全听蜀僧濬弹琴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李白古诗大全听蜀僧濬弹琴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听蜀僧濬弹琴听蜀僧浚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
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注释
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q):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
万壑(h)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客:诗人自称。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余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
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赏析
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创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此诗乃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期间所作。裴斐《李白年谱简编》也从其说。
古诗、
译文、
弹琴、
古诗、
李白、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儿童诗诗人柯愈勋因病去世20日凌晨,知名儿童诗诗人柯愈勋在重庆因病去世,引发川渝地区不少诗人悼念。21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到同样也是诗人的柯愈勋夫人陆政英,她证实了柯愈勋因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最终因心衰去...
小学必背古诗词诗词凝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人文精髓,它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起来看看小学必背古诗词,仅供大家参考!谢谢!1、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
《古诗二首》课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
《中华好诗词第5季》中华好诗词2015年全部《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自主研发的中国传统诗词记忆大考验的大型季播节目。节目以大力弘扬中国详细《中华好诗词第5季》中华好诗词2015年全部《中华好诗词》是一档由河...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赠孟浩然李白李白的古诗大全赠孟浩然李白李白的古诗大全赠孟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
高中语文重点文学常识最全汇总常考的文学常识题大全很多人想知道高中语文有哪些文学常识知识,重点的文学常识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1、鲁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感怀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感怀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感怀宋代:李清照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王昌龄的诗长信秋词五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王昌龄的诗长信秋词五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长信秋词五首唐代: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
古诗大全300首大全《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宋代古诗300首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原文译文宋代古诗300首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宋代:吴文英越山青断西陵浦。一片密阴疏雨。潮带旧愁生暮。曾折垂杨处。桃根桃叶当时渡。鸣咽风前柔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译文及注释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
白居易的代表作忆江南三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白居易的代表作忆江南三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忆江南三首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
李白古诗全集有关李白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李白古诗全集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静夜思...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唐代:岑参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译文破...
十大励志宋词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十大励志宋词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宋代: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无题二首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无题二首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无题二首唐代: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
古诗猜花名豆丁网人生七十古来稀老来少人约黄昏后大雪压青松忍冬一封朝奏九重天一唱雄鸡天下白萱草人生七十古来稀(花名一)老来少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人生在世不称意(花名一)郁李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古诗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古诗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宋代:晁补之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
完整的最美古诗词《菩萨蛮黄鹤楼》原文及赏析菩萨蛮黄鹤楼现代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作品赏析注释:黄鹤楼:故址在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上,因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