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白居易的诗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cu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王莽(mng):汉元帝皇后侄。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古诗、
白居易、
放言、
其三、
译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昨日》皮日休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古诗词大全《昨日》皮日休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古诗词大全南阳唐代:皮日休昆阳王气已萧疏,依旧山河捧帝居。废路塌平残瓦砾,破坟耕出烂图书。绿莎满县年荒后,白鸟盈溪雨霁初。二百年来霸王业,可知今日是丘...
《唐诗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绝句你最欣赏哪个位有名有姓的诗人,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冠绝古今。清代蘅塘退士等,在数以万计的唐诗中选取了三百余首经典作品,编入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的想象,更没有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
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关于根源的诗句至道本无言说,全凭立志刚坚。心常不昧究根源。一月千潭普见。会取击风捕影,便知火里栽莲。任他海水变桑田。只这本来无变。诗歌概念起源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
勤政楼西老柳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勤政楼西老柳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勤政楼西老柳唐代:白居易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译文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开元年间栽种...
静夜思(李白)介绍:《静夜思(李白)》是唐诗宋词演唱的歌曲,时长00分52秒,由李白作词,青蛙乐队作曲,该歌曲收录在唐诗宋词年的专辑未知之中,如果您觉得好听的话,就把这首歌分享给您的朋友共同聆听...
明代诗词精选代父送人之新安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明代诗词精选代父送人之新安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代父送人之新安明代:陆娟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译文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春风中人们饮遽了饯行的...
唐诗三百首全集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
全名单!新课标普通高中古诗文72篇推荐内容近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课标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其中...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呼前拥后。只有相随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
《诗经》全文:墙有茨(带注释和译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诗经》全文:墙有茨(带注释和译文),欢迎阅读。中...
乞食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乞食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乞食魏晋:陶渊明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
孟郊的诗全集《游子吟迎母漂上作》原文及赏析游子吟迎母漂上作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分类标签: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诗人50岁才任溧阳县尉,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
乐府诗集敕勒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乐府诗集敕勒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与...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原文及赏析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作品赏析这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
杜甫的诗曲江二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杜甫的诗曲江二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曲江二首唐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静夜思》古诗原文《静夜思》是唐代作者李白所作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作者于屋内抬头望月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下面是小...
韩愈最著名十首诗石鼓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韩愈最著名十首诗石鼓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石鼓歌唐代: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朱熹所有的诗句(经典的)1、《九曲棹歌》宋朱熹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2、《春日》描写春天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