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曲江二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杜甫的诗曲江二首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曲江二首 唐代: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译文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注释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减却春:减掉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 伤:伤感,忧伤。江上小堂巢翡翠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推: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虚名。 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 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 鉴赏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的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颔联是说,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的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的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的随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只是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尽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的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感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颈联是说,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第三联就写到了人事。有人说此联奇想惊人,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之中。诗人的目光随着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在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尾联是说,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面对这残败景象又有什么办法呢?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难道物理就是这样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已,乐处又在哪里呢?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以上的谏官。因为上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了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解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第二首开头四句是说,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钱来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少有的了。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尔用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走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走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致到处欠着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味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那就今日有酒今日醉吧!这事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第三联是说,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上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第三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人生如此短促,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末联是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啊,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曲江二首》是因为仕途不得志而作,所以惜春、留春之情包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抒写的是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当时京城虽已收复,但兵革未息,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游曲江正值暮春,所以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哀时。古诗、曲江、二首、杜甫、译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