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史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苏轼的主要古诗作品《题西林壁》原文及赏析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分类标签:哲理诗小学   作品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在众多的歌咏庐山的作品中,苏轼的西林寺题壁诗与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著名。但两首诗的艺术构思却大不一样:李白通过香炉峰瀑布一处景色的描写,烘托庐山的磅礴气势,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苏轼则没有描写具体景特,而是概括抒写浏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普天下山山岭岭,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势互不一样?宇宙间事事物物,又何尝不是立脚之点有别,观察结果各殊呢!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一些。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这里不仅冈峦环列,山峰多达九十余座,而且长年云雾缭绕,烟雨弥漫。她那瞬息万变、瑰丽奇迷的山色,为历代文人骚客讴歌不已。唐朝诗人钱起这样写道: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里,犹有六朝僧。   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庐山如此神奇莫测,似乎在于云烟雾霭的作用。然而北宋大诗人苏轼却以他独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在这里,诗人透过云雾的迷纱打算直接体认庐山本体。你看,他从横里看观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岭再从侧面端详,则是座座奇峰。无论是从远处望,近处看,还是高处俯视,低处仰观,所见景象全然不同。然而苏轼并没有象其他诗人那样仅仅止于惊叹和迷惘,而是进一步地思索:人们所看到的万千异态毕竟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庐山的本来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庐山之外统观全貌,一味山间留连,见木不见林,自然难见其本象。   结尾二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难道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吗?小而言之,我们研讨某个问题时,不是也有因为钻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吗?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时,不是有时也由于纠缠一些枝节而难以自拔吗?大而言之,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见而未能着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观事物本质吗?这一切不都是由于当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得庐山真面目的结果吗?这种种人生境遇与游人看山不得其法何其相似啊!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多少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古诗西林苏轼古诗赏析、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送剑与傅岩叟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送剑与傅岩叟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送剑与傅岩叟宋代:辛弃疾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译文三尺长的莫邪剑剑光耀眼,让人胆寒,试着挑亮油...李贺的诗洛阳城外别皇甫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李贺的诗洛阳城外别皇甫湜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洛阳城外别皇甫湜唐代:李贺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译文洛...唐诗三百首全集唐诗300首大全古诗文网行宫(元稹)登鹳雀楼(王之涣)新嫁娘词(王建)相思(王维)杂诗(王维)鹿柴(王维)竹里馆(王维)山中送别(王维)问刘十九(白居易)哥舒歌(西鄙人)静夜思(李白)怨情(李白)登乐游原...赏诗词网古诗词古诗文大全古网文网唐诗三百首十九首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歌声。不是长干住,...《月夜》孔平仲宋代诗人孔平仲的诗词全集《月夜》孔平仲宋代诗人孔平仲的诗词全集月夜宋代:孔平仲出户怜清影,循除拥敝裘。霜寒方午夜,月色似中秋。丹桂何常有,姮娥为我留。竹阴如壁画,更助眼前幽。孔平仲的诗词全集子夜四时歌春宋...女冠子昨夜夜半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女冠子昨夜夜半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女冠子昨夜夜半唐代:韦庄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译文昨天深...形容秋天的诗句江上秋夜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形容秋天的诗句江上秋夜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江上秋夜宋代: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译文写苍江阴雨绵绵,时至傍晚仍未见晴,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两同心楚乡春晚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两同心楚乡春晚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两同心楚乡春晚宋代:晏几道楚乡春晚,似入仙源。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苏轼古诗大全300首望江南暮春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苏轼古诗大全300首望江南暮春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望江南暮春宋代:苏轼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宋代:吴文英春风吴柳几番黄。欢事小蛮窗。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昨夜灯前歌黛,今朝陌上啼妆。最怜无...《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及赏析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残阳铺水中整首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残阳铺水中整首诗意思翻译赏析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及注释译文快要落山的夕阳,...即日起第四届全省少儿诗词诵读大赛菏泽赛区开始报名7月22日,致敬红色经典赓续精神力量第四届全省少儿诗词诵读大赛菏泽赛区开始报名,报名时间截止到8月15日下午4时,本次活动设置69岁组和1012岁组两个组别,视频作品时长不超过5分...2019新版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80彩图注音版活动方式为云钻刮券,每次刮券需要扣除200云钻。奖励分为无敌券和店铺云券两种,100刮出无敌券,最低2元。店铺券由店铺提供,用户可以根据购物需求,在无敌券和店铺云券之间二选一。如因...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唐代:李白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译文清静的...和平小学举行唱古诗之韵传文化之美元旦合唱展示活动12月29日,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铁东区和平小学举行唱古诗之韵,传文化之美元旦合唱展示活动,吟颂优美的诗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将《元日》、《咏鹅》...江苏: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古诗徐州利国实验小学开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领略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近日,江苏徐州利国实验小学开展了古诗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中,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准备,选择出经典的古诗词,读...古诗词名句曲奇圣诞歌歌手:cookies专辑:merrychristmas作曲编曲:谢杰填词:黄伟文监制:jamestinge。yang想过开心圣诞若然要有圣诞歌开罐头听到厌就由我去唱首好过...七夕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七夕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七夕唐代:李商隐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译文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金缕曲(此恨何时已)金缕曲(此恨何时已)金缕曲1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2滴空阶,寒更雨歇,3葬花天气。4三载悠悠魂梦杳,5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6,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