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居易的古诗《观刈麦》原文及赏析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分类标签:描写夏天初中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贾文昭)
古诗、
白居易、
古诗、
赏析、
原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以诗之名待月桂园"第四届中秋诗会举行安康新闻网本网讯(记者梁线日晚,由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主办,安康电视台、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藏一角博物馆和市图书馆承办的《以诗之名待月桂园》我市第四届中秋诗会,在市藏一角博物馆桂园广场拉开清丽的...
全2册2020年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30篇一二三四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银铃铛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划线价为参考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
苏轼的古诗20首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赏析苏轼的古诗20首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赏析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译文院无风...
雪夜感旧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雪夜感旧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雪夜感旧宋代:陆游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
忆江南三首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
教育部:中小学"必背"古诗词208首!仅此一套含首先,就是中小学古诗词必背数量的狂增,由原来的课本中的38首,增加到208首,涨幅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七不止,这个必背古诗词数量,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既然教育...
杜甫的八大名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原文译文注释以及杜甫的八大名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代:杜甫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译文...
唐代诗人李白诗歌作品集大全唐代诗人李白诗歌作品集大全李白诗集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
关于忆东山二首其一白云明月含义介绍《忆东山二首》其一当中白云、明月的含义,其实是诗人一语双关的表现方式,即指代白云堂与明月堂这两座建筑,也暗含有指代隐居生活的意思,这首古诗是我国唐代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的作品。全诗原...
关于初秋孟浩然赏析,初秋的简析介绍这首诗在作者笔下,极具魅力色彩,描绘出一幅初秋的凉爽景象,着也是坐着第一首,全篇描写景物的一首名作,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初秋。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
李白《静夜思》楷书书法欣赏王庭筠题《幽竹枯槎图》卷,绢本,38。1117。7cm(全幅),墨笔。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藏。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
"童心向党"2021年"爱心文体杯"少儿诗歌朗诵传承红色基因,展现时代风采。7月11日,由市少儿诗歌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少儿美育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童心向党少儿诗歌朗诵大赛决赛在岳阳爱心文体文创馆举行。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任欣欣...
《就义诗》(冀教版)最新资料推荐《就义诗》(冀教版)《就义诗》教学设计本文是夏明翰就义时,凶手问他有什么遗言,他要来纸笔,一挥而就,写了这四句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知识与...
宋代著名诗人的古诗《村晚》原文及赏析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作品赏析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
中秋背古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水变"汉城湖她是一幅画一首诗一座城(组图)历史的车轮已经悠然地转过了几千年,不管大浪怎样淘沙,不管天地如何变化,祖先留给后人的这个汉字却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今天,我们该到哪里去追寻那悠久的汉文化,该到哪里去感受...
陶渊明的诗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陶渊明的诗杂诗十二首其一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杂诗十二首其一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
李白送友人古诗全文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
陆机诗古诗全文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
江南汉乐府两汉江南汉乐府两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译文及注释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