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的诗代表作《咸阳城东楼》原文及赏析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诗题目有两种不同文字,今采此题,而弃咸阳城东楼的题法。何也?一是醒豁,二是合理。看来西字更近乎情理,而且晚眺也是全诗一大关目。
同为晚唐诗人的李义山,有一首《安定城楼》,与许丁卯这篇,不但题似,而且体同(七律),韵同(尤部),这还不算,再看李诗头两句: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这实在是巧极了,都用高城,都用杨柳,都用汀洲。然而,一比之下,他们的笔调,他们的情怀,就不一样了。义山一个迢递,一个百尺,全在神超而丁卯一个一上,一个万里,端推意远。神超多见风流,意远兼怀气势。
一上高城,就有万里之愁怀,这正是巧用了两个不同意义的数字而取得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万里之愁,其意何在呢?诗人笔下分明逗露蒹葭杨柳似汀洲。一个似字,早已道破,此处并无什么真的汀洲,不过是想象之间,似焉而已。然而为何又非要拟之为汀洲不可?须知诗人家在润州丹阳,他此刻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湄风物,居然略类江南。于是笔锋一点,微微唱叹。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盖蒹葭秋水,杨柳河桥,本皆与怀人伤别有连。愁怀无际,有由来矣。
以上单说句意。若从诗的韵调丰采而言,如彼一个起句之下,著此蒹葭杨柳似汀洲七个字,正是无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再从笔法看,他起句将笔一纵,出口万里,随后立即将笔一收,回到目前。万里之遥,从何写起?一笔挽回,且写眼中所见,潇潇洒洒,全不呆滞,而笔中又自有万里在。仿批点家一句:此开合擒纵之法也。
话说诗人正在凭栏送目,远想慨然,也不知过了多久,忽见一片云生,暮色顿至那一轮平西的红日,已然渐薄溪山,不一时,已经隐隐挨近西边的寺阁了,据诗人自己在句下注明: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形势了然。却说云生日落,片刻之间,天地异色,那境界已然变了,谁知紧接一阵凉风,吹来城上,顿时吹得那城楼越发空空落落,萧然凛然。诗人凭着生活经验,知道这风是雨的先导,风已飒然,雨势迫在眉睫了。
景色迁动,心情变改,捕捉在那一联两句中。使后来的读者,都如身在楼城之上,风雨之间,遂为不朽之名作。何必崇高巨丽,要在写境传神。令人心折的是,他把云日雨风四个同性同类的俗字,连用在一处,而四者的关系是如此地清晰,如此地自然,如此地流动,却又颇极错综辉映之妙,令人并无一丝一毫的合掌之感,也并无组织经营、举鼎绝膑之态。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在事实经过上是一层推进一层,井然不紊然而在艺术感觉上,则又分明象是错错落落,参差有致。起之与沉,当句自为对比,而满之一字本身亦兼虚实之趣曰风满,而实空无一物也曰空空落落,而益显其愁之满楼也。日风两处,音调小拗,取其峭拔,此为诗人喜用之句格。
那么,风雨将至,形势逼人,诗人是此境凛乎不可久留,赶紧下楼匆匆回府了呢?还是怎么?看来,他未被天时之变吓跑,依然登临纵目,独倚危栏。
何以知之?你只看它两点自明:前一联,虽然写得声色如新,气势兼备,却要体味那个箭已在弦,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意趣。诗人只说欲来,笔下精神,全在虚处。而下一联,鸟不平芜,蝉吟高树,其神情意态,何等自在悠闲,哪里是什么暴风雨的问题?
讲到此处,不禁想起,那不知名氏的一首千古绝唱《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诗人许浑,也正是在西风残照里,因见汉阙秦陵之类而引起了感怀。
咸阳本是秦汉两代的故都,旧时禁苑,当日深宫,而今只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鸟,不识兴亡,翻如凭吊。万里之愁乎?万古之愁乎?
行人者谁?过客也。可泛指古往今来是处征人游子,当然也可包括自家在内。其曰莫问,其意却正是欲问,要问,而且问了多时了,正是说他所感者深矣!
故国东来渭水流,大意是说,我闻咸阳古地名城者久矣,今日东来,至此一览而所见无几,唯西风吹渭水,系人感慨矣。
结句可谓神完气足。气足,不是气尽,当然也不是语尽意尽。此一句,正使全篇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好处,确有悠悠不尽之味。渭水之流,自西而东也,空间也,其间则有城、楼、草、木、汀洲其所流者,自古及今也,时间也,其间则有起、沉、下、鸣、夕、秋。三字实结万里之愁,千载之思,而使后人读之不禁同起无穷之感。如此想来,那么诗人所说的行人,也正是空间的过客和时间的过客的统一体了。
(周汝昌)
古诗、
咸阳、
东楼、
代表作、
赏析、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写长江的诗句古诗《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分类标签: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丑奴儿:即《采桑子》。...
古诗词配图画古诗词配画图片大全细雨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张志和朝代唐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译文注释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你什么画山...
唐诗大全300首送宇文六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唐诗大全300首送宇文六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送宇文六唐代:常建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译文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
《水车》陈普宋代诗人陈普的古诗词大全《水车》陈普宋代诗人陈普的古诗词大全水车宋代:陈普人为万物灵,无处不可见。天地生物心,得人始周遍。有心郑国渠,关中为富衍。三十六陂流,江南谷为贱。况如禹沟洫,流注周丘甸。是皆人所能...
经典的爱情古诗词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
当下是一个能够产生大诗人的时代(组图)1961年出生于四川大凉山的吉狄马加,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青海省副省长,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2015年,吉狄马加离开工作9年的青海,...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减字木兰花立春原文赏析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减字木兰花立春原文赏析减字木兰花立春宋代: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译文牵着春天...
宋代诗词大全300首西江月送朱泮英原文译文注释以宋代诗词大全300首西江月送朱泮英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西江月送朱泮英宋代:谢逸青锦缠条佩剑,紫丝络辔飞骢。入关意气喜生风。年少胸吞云梦。金阙日高露泣,东华尘软香红。争看荀氏第三龙。...
柳宗元的诗岭南江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柳宗元的诗岭南江行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岭南江行唐代: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
宋诗300首全集陵王卷珠箔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宋诗300首全集陵王卷珠箔原文译文注释以及赏析陵王卷珠箔宋代:张元干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怯杯...
写首古诗吟中秋陆体才,笔名小石(晓石),号墨石居士,自喻鼠人。他在名片上这样概括自己:勤耕数十载,曾农、亦工、现商,好文,爱诗,偶书,暇时涂艺,闲来恋棋他喜欢写字,或指或笔,指笔随心。更喜欢他的...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原文赏析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宋代:苏轼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成都卖卜与毕卓持螯《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君平(严光)卜筮于成都市,裁(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无)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释义严君平居成都,以卖卜为...
西江月遣兴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西江月遣兴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西江月遣兴宋代: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枇杷》方岳宋代诗人方岳的古诗词大全《枇杷》方岳宋代诗人方岳的古诗词大全枇杷宋代:方岳击碎珊瑚小作珠,铸成金弹蜜相扶。罗襦襟解春葱手,风露气凉冰玉肤。并世身名扬氏子,旧家门户北村卢。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泪湿无。方...
青年节青春万岁(青春诗歌朗诵合集)丁建华等朗诵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
宋代的诗句古诗大全《示儿》原文及赏析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分类标签:爱国诗忧国忧民作品赏析这是陆游临终时写给自己儿子们的遗嘱,它充分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陆游(...
赠汪伦声明:,,,。详情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
古诗东城高且长的原文及译文以及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古诗东城高且长的原文及译文以及注释赏析创作背景东城高且长两汉:佚名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南歌子转眄如波眼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以及创作背景南歌子转眄如波眼唐代:温庭筠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译文转动的明眸,流盼着清澈的秋波纤秀的腰肢,如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