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诗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读者》"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发行量反弹了

  40年前,在甘肃兰州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里,编辑部仅有的两位理科男恐怕不会料到,他们创办的杂志日后会成为万千中国人在悠悠时光里点亮心灵的一盏暖灯。   1981年4月,一本名叫《读者文摘》(后更名为《读者》)的杂志悄然问世。红色的封面上,不施粉黛的女孩侧身仰望,眼神里满是向往。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人们被压抑许久的精神得以舒展,他们渴求知识、追求自由,他们更期盼着,改革的春风吹醒一个勃发的春天。   1980年秋,敏锐嗅到出版业改革开放的机遇后,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曹克己找到编辑胡亚权,希望他来办本杂志。   办啥,你自己去想人,你自己去找。报人出身、被年轻人称作老曹的曹克己说。   胡亚权找到了与自己经历相近的郑元绪。两人都学理科,前者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学专业,后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两人都被分配到甘肃西部戈壁滩中的农场锻炼。后来,他们又辗转来到甘肃人民出版社。   书店、书摊、图书馆为了确定办刊思路,两人把有书的地方跑了个遍。他们发现,当时的人们如饥似渴地寻找知识,但是书荒严重。无法满足求知欲的人们,被乌烟瘴气的地摊文学所吸引。   考虑到甘肃本地作者缺乏等因素,我们决定创办一份品位较高的综合性文摘杂志,并请读者推荐稿件。依靠读者,回馈读者。胡亚权回忆道。   两个人的编辑部开张了。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16字办刊宗旨被确定下来。两人到处搜罗文章,胡亚权还兼任美编。   刊名题字来自赵朴初先生。他在小学生作业本上扯下小小纸条,写了横版、竖版的《读者文摘》,如今的《读者》依然沿用这一题字。封面上的女孩是演员娜仁花,但并没有标明她的名字。当时选择这个照片是觉得没有脂粉气、不造作,既庄重,又有活力。胡亚权说。   第一期杂志,新风扑面而来。有严肃的《研究笔迹的巴尔扎克》,有温情的《爱的语言》《原谅我吧,妈妈!》,有趣味十足的《植物也有感情》《旅鼠集体自杀》,还有《呼叫飞碟的人》《生男生女早知道》等探秘的时代印痕。   起初销路不畅,新华书店订购一部分后,还剩下一万多份。我们就把杂志分给出版社的同事们。晚上,编辑们就骑上自行车、驮着书,在兰州南关十字等地出售。胡亚权说。   很快,这本新颖、内容丰富、知识性强的杂志就获得了市场认可。1981年底,《读者文摘》的月发行量就达到了9万份1984年,印数突破100万份。   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胡亚权说,除了质量高外,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走群众路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和读者互动。我们欢迎读者投稿,和读者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开门办刊,读者来信纷至沓来。编辑部一天最多能收到9麻袋信件,有推荐文章的、有写读后感的、有探讨办刊方向的   一份当年的读者来信这样写道:读你,是一种享受、一种撷取,细细咀嚼,用心品味。不知不觉中,你的墨香已经驱散了我的疲惫和烦恼。可以这样说,如果桌上放着好几种书刊,我要挑一种看首选必将是《读者》。   改革开放造就了《读者》。《读者》代表了巨变社会中的这一代人、这一段历史,是带有某种编年史特征的。胡亚权说。   多年以后,当数百人的阶梯教室关掉灯光沉浸在黑暗中,黄谦轻轻扭亮一盏暖黄色的小桔灯为学生们朗诵《读者》时,他常会想起40年来与《读者》相伴的那些阅读时光。   黄谦是一名来自江西的高校退休教师。40年前,20岁出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初识《读者文摘》,此后几乎期期不落地购买。他甚至觉得订阅不太有感觉,至今仍坚持去报亭购买。现在每半个月去一次报亭,像是和朋友的定期约会,和报亭老板都成了老熟人。   黄谦做过文学院院长、干过学报主编,却对《读者》如此长情。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爱好未免太小儿科了。可他却说:我是被《读者》塑造的人。   在他看来,社会不仅需要学术话语,更要传播健康的常识。《读者》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坚持,坚持向全国人民推荐健康、积极、温暖的文章,充满人文关怀。文章选择不同,但情怀没有变化。   如果把《读者》看作一个人,她一定是充满慈爱、微笑看着你的人。这样的人,你难道不喜欢吗?难道会喜欢一个满是戾气的人吗?冷漠是社会的癌。黄谦说。   2011年,在《读者》创刊30周年之际,他在学校开了一门公选课《美文赏析》,《读者》是唯一的教材。小桔灯点亮黑暗,外面的喧嚣似乎一下子停住了,黄谦与同学们诵读、欣赏,回归了读书人应有的状态。   这门被秒选的公选课常常爆满,甚至有市民驱车十多公里来旁听。有同学给我写很长的信,说这堂课是大学期间最美好的回忆。黄谦说。   2016年退休后,黄谦带着这门课走向学校、工厂、军营、农村,在南昌、深圳等13个城市举办了75场《读者》分享会。文化浸润下,才能有大气开放包容的大国气度,才能真正有文化自信。   青春、陪伴、温暖,这也是宗晓龙的《读者》记忆。30多年来,看《读者》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读者》让少年时代的我有了看世界的广阔角度。很多东西就像种子一样深深埋下了,它慢慢发芽、抽枝散叶,至今仍滋养着我。   宗晓龙说,上世纪80年代,信息渠道单一,对外国的了解很片面。《读者文摘》刊登了很多外国文章,令人耳目一新。《一碗清汤荞麦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日本的故事,看完感到非常温暖。虽然国界有差别,但是人性是相通的。   起初,父亲为宗晓龙订阅《读者》是想让她多读书,她却从中看到了亲子关系相处的另一种方式。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之间是缺少亲密话语的。当时看《读者》,发现外国人常说我爱你,这让人有点向往。后来自己有了孩子,就尝试着用这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时至今日,对宗晓龙来说,《读者》仍具有神奇能力:随便抽出一本,就能沉浸在阅读中,让人阴霾一扫,安静下来。每逢外地朋友来到兰州,她都会带着朋友们去黄河畔的读者大道走走,告诉他们,《读者》就在这里。   赵泽薇生于1999年。初中时,她的语文老师是一名狂热的《读者》爱好者。每到阅读课、作文课,老师就提着一个沉重的大塑料袋来班上,里面装的全是《读者》。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大家一起阅读、探讨。   摘抄美文、学习写作、爱上阅读,《读者》的影响映在赵泽薇身上。后来她考入西北师范大学,读的是中文系。   今年,她到《读者》实习,尝试用新媒体手段让这本已有40岁的杂志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有一段时间,《读者》被窄化为心灵鸡汤。传媒方式的变革,也让纸质杂志的路变得艰难。这个月发行量曾突破1000万份的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还好吗?   2006年,在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基础上,读者出版集团成立。2015年,读者传媒上市,被称为国内期刊第一股。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读者》的月发行量从2006年的顶点一路下滑,到2018年跌落至487万份。   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永升说,《读者》诞生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那时书刊是奢侈品,只有少部分人能看到,提供优质内容就能成功。今天,各类信息丰富,只要人们愿意读书就能读书。   这是进步,也是难点。解开难题的钥匙,就在于不固守过去,随时代而发展。在做好品牌维护的同时,搞好品牌开发。刘永升说。   40年来,《读者》守正创新。不变的是对社会的观照、对人的关注。她向善向美,给人以健康阳光的精神力量。《读者》杂志社副社长王祎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人仍追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时,《读者》就引入了核心家庭的理念。上世纪90年代,环境保护、素质教育被大量讨论。21世纪后,《读者》践行公益,筛查救治贫困地区的弱视儿童,数千人受惠。   对《读者》的读者来说,这份杂志就像老友,是报摊上一眼就能辨识的封面,是风格独具的版式与插画,是字里行间流动的浓浓暖意。   人们也惊讶地发现,《读者》不仅仅是一份杂志,众多隐藏技能被开发出来。   在上海外滩的读者书店,精美的过刊装饰墙、幽微的敦煌石窟书籍走廊、袅袅萦绕的咖啡香,与静心阅读的人们一起,成为热闹街道上最别致的风景。独特的气质,也让它成为热播剧的取景地,引来众多年轻人争相打卡。   在兰州,读者小站成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阅览、讲座、分享等活动,让小站成为社区居民文化体验的新场所,尤其吸引退休老人、4点半后的儿童。   在敦煌,读者研学团队带着青少年领略大漠风光与人类奇观,在行走的课堂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新的业务板块被不断创造,《读者》品牌的活力被不断激发。2019年起,读者传媒的营业收入、利润逆势上扬,杂志的发行量也回升至520万册。   我们希望打造期刊界的百年老店。在持续提供高质量内容、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正能量的同时,也创新形态,让《读者》成为一种场景,嵌入人们的生活,助力书香社会建设。刘永升说。
摘抄发行量读本反弹读者、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四年级想象作文大全桌子和椅子的对话四年级想象作文大全桌子和椅子的对话放学了,除了我还在等妈妈以外,一个人也没有。呜是谁在哭?吓了我一大跳。我扒着教室的窗户偷偷向里看。咦,竟连个人影都没有!那是谁在哭呢?我忐忑不安:...复习高考作文温情励志的题目多纵观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大部分试题都与学生内心状态相关,或是感悟,如北京卷《读古诗写感想》、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湖南卷《诗意的生活》等或是励志,如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散文经典美句摘抄50句导语:沈惜凡一直都喜欢桂花,清晨,午夜,在微凉的雨后,鹅黄色一簇一簇并没有什么重量铺在枝头,淡香抑或浓郁,即使无风,也能深深的沁入心脾。下面励志故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0句散文经典...班主任给学生写了50万字小纸条你真棒,冬季长跑,你是坚持最久的。你真棒,始终放学后帮大家打扫卫生。我欣赏你,热情善良自带喜感。坐在第二排的一名内向的女生得到了最多纸条7张,她没想到,自己被这么多同学认同。这是天...沈从文《时间》赏析沈从文散文:《时间》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沈从文《时间》阅读练习及答案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沈从文《时间》阅读练习及。。。。。。夜读《...全国高考作文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全国高考作文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都说给永远比拿快乐,自愿的被需要,不仅让人在忙碌中感到快乐,看到对方接受了自己的帮助,更是一种爱的满足,更是一种幸福。人最大的需要,不一定是金钱,也不...我和谁过一天作文400字四年级上册大全我和谁过一天作文400字四年级上册大全佳琪今天,我和马良一起度过一天。你不信?没错,就是神笔马良,这一天我们是怎样过的,你一定想知道吧?请听我慢慢讲来。今天早上,穿上衣服后,拿出课...十字路口的爱情故事3个月前,杭州某闹市区的岗亭多了一位漂亮女交警。在附近上班的小伙子某天开车途经此地,见了这位美丽的警花怦然心动。之后他就经常故意变更车道,满心欢喜地让她来处罚。三个月下来,小伙子缴...高考作文满分荆韵湘语高考作文满分荆韵湘语诗经是典型的北方语言:黄土上的事,黄土一样的情感,他是中华平淡的多数,宽厚、坚忍。然而我们最华美的篇章是水的:楚辞。它的语言是晦涩的,是文人才能跨过的门槛。在语...作文300字中秋节,中秋赏月描写作文300字中秋节,中秋赏月描写1、中秋节300字作文中秋节到了。我和妈妈提着礼物去外公家玩。我们来到外公家。可爱的小狗晶晶摇着尾巴,跳跃着欢迎我们,然后跳在我身上。早晨六点,我和...见证时代记录成长第34届中小学生汉语作文等级评价第34届中小学生汉语作文等级评价活动是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读写教学分会主办,旭日弘文教育科技集团承办的作文权威赛事。本次等级评价活动涉及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几百家教育机构...经典美文美句美段摘抄赏析作文2200字1、不知什么时候难眠闯进了我的世界,恍恍惚惚也爬上了身。有人说难眠是真情的袒露,眼泪是痛苦的呻吟,眼泪雕刻的这一美好的爱情的耕耘者,成就了爱情的所有。既然如此,面对悄然走近的爱情,...甜甜的爱情文章美文摘抄大全纸上的旧时光甜甜的爱情文章美文摘抄大全纸上的旧时光母亲终于下定决心,把家里别无用途的旧书都卖掉。她是很念旧,一张老照片,一件旧衣裳,都能勾起她的记忆。家里读书的人,燕子一样,一只接一只地飞走了...美文欣赏(一)09年9月9日,有3个9相连,很多人相信这是特别的一天。999代表美满、吉利、长长久久。如同去年奥运的888,美好的数字总能引发人们美好的期待。我也不例外,逐一给朋友送去祝福...诗词中的八种人生苦境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否会回忆过去?曾经所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曾经所经历的种种,都成了生命中或深或浅或甜或苦的回忆,如同梦幻空花,但始终无法忘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生命...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一字千金的故事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谁一字千金的故事一字千金的主人公是吕不韦,他主持编纂了《吕氏春秋》,并且将这本书贴在咸阳城门上,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于是经过后人改编,就出现了成语一字千金。吕...月如清辉洒人间,寂寞清秋节诗集古诗网为您推荐阅读:月如清辉洒人间,寂寞清秋节。一轮明月海上生,岁岁年年明月见,年年岁岁人不同。时间煮雨,又是一年中秋明月夜。丹桂飘香,隐隐约约的在月光下透露着馨香,浓淡相宜。...求是网文章:一弯水渠一条隧道一份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曾在多个场合作出精辟概括和阐述,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我们要建...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在线口译精英研修班"开,受到了不少各国青年学者的关注。近期,第一期在线口译精英研修班即将开班。在此,还有一些福利送给大家,快来一起看看吧在线口译精英研修班是高级中文翻译人才培养项目的重点活动之一。研修班...小学想象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想象作文4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