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们"露出尾巴"许多"10万"文章阅读量仅数千
9月29日,有关微信公众号刷量工具崩溃的消息在微信上、朋友圈间广泛被探讨。消息称由于刷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的工具坏掉了,不少公众号文章阅读量直线下滑。一些平时带有硬广嫌疑的10万rdqu 9月29日,有关微信公众号刷量工具崩溃的消息在微信上、朋友圈间广泛被探讨。消息称由于刷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的工具坏掉了,不少公众号文章阅读量直线下滑。一些平时带有硬广嫌疑的10万级别的大V文章现在仅有数千阅读量。 由于微信号刷点击的工具崩溃,很多微信大号露出了真尾巴。不少平时看起来阅读量上万甚至10万的号,在9月28日当天的阅读量直线下降,阅读量仅为平时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记者对比腾讯科技发布的数据发现,部分公众号在9月28日当天的阅读数,确实出现了断崖式下跌,部分公号的阅读量甚至比平时缩水50倍。 自微信公众号开始商业运营后,公众号的粉丝数、微信阅读量就成了商业价值的重要参考。一些公众号运营者为了让这些数据拿得出手,不惜进行数据造假行为。据一位互联网运营人士爆料,商家在微信公众号上投放广告的费用是看号而定的,在一个平均阅读量十万左右的公众号头条上投放广告一般就要两万左右。 据业内人士介绍,公众号刷量非常容易分辨,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看一篇文章有没有在发出后的一段时间后阅读量突然异常爆发。举例来说,一篇文章发出后一个小时点击1万、2小时1。8万、3小时后2。2万,这样的数据是符合传播规律的,如果你发现一篇文章前四个小时点击还在2万左右,第二天突然涨到了10万,那必定是刷量无疑。 据说,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微信系统升级,导致了原先的一些刷量机器人无法正常工作。 据了解,随着刷量工具的日趋成熟,刷量产业链上的竞争也在变得愈加惨烈。在淘宝上搜索微信公众号阅读,商家数量多达32页,有的店家交易量已经达到了数万笔。据知情人士透露,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因为有利可图,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一位科技行业自媒体人告诉记者,为了让阅读数据好看些,她主要是通过在各大群里发红包,获取一定的流量,偶尔客户有阅读数量要求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专业刷量软件。 实际上,刷量并非微信公众号独有的产物,早在微博时代,刷评论和刷粉丝的现象就曾广泛存在。此外,淘宝也被刷信誉和刷订单的行为搞得焦头烂额,阿里巴巴集团甚至专门成立了平台治理部,打击造假刷单行为,就连当下最为火爆的直播也成了刷量的重灾区。此前,有用户发现,只要开一个直播,即使黑屏,依然有21个用户在不离不弃地观看。而随着真实的用户进入,在线观看人数在剧增,甚至有人已经测算出了直播刷用户的公式,网上刷量水分之大可见一斑。 对于上述事件,被点名的李瀛寰在微信朋友圈中说这是她期待的好事,微信公众号的环境需要净化,只有这样才能回归价值,真正比拼文章质量和内容。自媒体人王冠雄则表示腾讯科技所列名单是基于错误数据的结论,他还称自己乐见微信生态不断优化,但微信不等于整个世界。 微信团队针对此事发出回复称:我们一贯坚决打击任何虚假、欺骗用户、影响体验的行为。 微信方面表示,随着平台的壮大,刷阅读量、刷点赞数已经成为一条较为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平台与黑色产业链之间的技术对抗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升级。但是,我们看到,这样的技术对抗很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猫鼠斗的游戏一定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我们也会继续加强技术手段,确保平台的真实、公正和公平。 记者在淘宝上调查发现,微信公号刷量确实存在这两种操作方式。刷阅读量由于只需要机械点击,操作比较简单,且需求量大,一般都是以机器操作完成,价格一般为每1000阅读量10至35元不等。公号文章末尾处的点赞和评论由于难以用机器完成,需要人手动进行,因此价格较贵,点赞和评论捆绑出售的线元。 这些店铺除了经营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业务外,还从事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淘宝等各大平台加粉、朋友圈转发和微信加群等服务,不一而足。 记者咨询的几家经营此业务的淘宝店均表示,从9月28日开始,刷量价格有不同幅度上扬,其中一家从一天前的每1000点击量10元涨到了每1000点击量35元。 对于彻底杜绝这一现象,专业人士并不乐观。前述安全专家表示:只要有市场存在,就会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技术可以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想要彻底根除,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平台可以通过技术调整来解决一个问题,但刷单者还会找到其他方法去模拟人的行为。严格地讲,技术不大可能彻底杜绝这种现象,所以说这种现象可能一直存在。 这一观点与一名态度乐观的刷单者不谋而合。当被问及刷单速度变慢的情况过一段时间是否会缓解,该刷单者自信地回答:过渡一段时间就好了,除非这个行业倒了。 新华社对此事发文评论称: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次刷量工具的意外失效,暴露了以微信公号为主体的自媒体行业的巨大泡沫。 泡沫破裂,受损的绝不仅仅是读者那点碎片化的时间,而是整个互联网经济生态。在人气即投资价值的互联网产业中,人气被具象化为点击率、阅读量、粉丝数。刷出来的量把真实的价值泡沫化。而市场异化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损害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公众号的泡沫是当前互联网产业泡沫的一个缩影。电商的刷单、应用商店的刷量、网约车的刷补贴、公众号的刷阅读量等等,都是危害互联网产业的病毒。本来应该公开透明的互联网,却因为这些虚假的光环,被催生出一些虚幻的泡沫。与之相随的后果,则是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企业估值,吹起了一个个虚胖的企业。 泡沫的可怕,不止于泡沫本身,更在于扭曲的价值对其他行业产生的虹吸效应。一旦虚假繁荣的市场诱导资本脱实向虚,受到危害的可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摘抄、数千、尾巴、露出、许多、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