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史文美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刘梦溪:如何评价儒学的历史地位?

  蔡元培先生是何等样人,中国现代教育泰斗的称谓,他比任何人都当之无愧。但他不赞成读经,致使被请来与之共襄民国初立之教部的马一浮离他而去。当然不伤友情,十五年后蔡先生出掌北京大学,又礼聘马先生担任文科学长。马先生的回复是:礼有来学,未闻往教。以古礼婉拒。于是改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又请来胡适之执教文科讲堂。   读经和反对读经,成为当时学界和舆论界争吵不休的一桩公案。反对者显然占上风,连鲁迅也站出来发声,批评提倡读经者即使是真正的老实人也不过是笨牛而已。   文革十年,不仅作为传统社会大传统的儒家思想成为众矢之的,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所呈现的文化的小传统也被冠以四旧之名,必欲清除扫尽而快之。   改革开放后中国拨乱反正,重新起航,把历史还给历史成为思想学术界的共同呼声。孔子由被幼童也参与唾骂的斯文扫地变而为正常的文化古人。   但儒学重启,则是近十年的事情。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经识者推动,但收效甚微。九十年代深入研究人文学术的风气开始出现,公正评价儒家学说、重估孔子历史地位的论著受到关注。但由于所经历的毁圣弃知的时间实在太长,难免积非成是,改变世人乃至学界部分人士的成见尚需时日。马一浮先生曾经拟过一副联语:鲁国多讥儒及戏,秦人惟以吏为师。诚然是借古典来嘲讽世情,但如果将孔子的家乡和儒家思想的故乡等量齐观,则儒家思想在百年中国的遭遇,就不仅仅是以之为戏了。   所以如此的缘由,也有对儒家学说本身存在诸多误读不无关系。我觉得有三个与儒学直接相关的问题,需要予以澄清,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评价孔子和儒学的历史地位。   第一个问题,需要明了在儒学产生之初,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其影响比之墨家或犹有未及。所以孟子颇为焦虑地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他因此想起而矫正此种仁义充塞的时代风气,欲以承继虞舜、周公、孔子的圣道为己任。   第二个问题,汉代中期汉武帝听从大儒董仲舒的建言,实施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使儒学的地位骤然提升,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儒学以外的学说仍有存在空间。东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即为明证。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释、道、玄之风大炽,其思想所宗更非只有儒学一家。隋唐佛教发展的势头,亦不在儒学之下。但如果认为隋唐时期的思想主潮是佛而非儒,轻忽儒家的地位,又有误读古人之嫌。直承郑康成而撰《五经正义》的孔颖达,即是当时继往开来的儒学健将。明清以还,儒学的地位日趋稳固,但佛、道两家在民间社会的影响也开始定式成型。   第三个问题,儒家思想在宋代呈现变易之势。二程和朱子等宋代大儒,诚然是承继了先秦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朱子的理学实为思想大汇流的产物,道家和道教的思想,佛教特别是禅宗的思想,一起参与进来成为理学的助发资源。三教合一在学理上得到论证,肇始于唐,而宋代实为集大成,此即陈寅恪先生所谓新儒家之旧途径是也。   我提出上述三个问题,是想证明儒家是具有包容性的学说。儒家的包容性,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而儒家所以具有包容性,在于儒家不是宗教。陈寅恪先生对此十分肯定:中国自来号称儒释道三教,其实儒家非真正之宗教,决不能与释道二家并论。(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版,第219页)儒家也重教,那是子以四教的教,有教无类的教,教化的教,而非宗教的教。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大传统的代表,处在不断地被检讨和重新诠释之中。经过检讨、诠释,便有增加、有变易、有更化。儒家由先秦而宋,已经是在增加、变易和更化了。明代心学出,是又一更化。王阳明的学理初衷,本在减少(他认为朱子增加的未免过多),但阳明心学很快被边缘化,可以为后学所宗,却无法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潮。   学者有制度化儒学之称,这在唐宋以前并不明显,主要是明清两朝,伴之以科举命题以四书取义,儒学不仅制度化,而且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方面影响尤为深钜,因此其存在形态难免因固化而僵化。儒学在晚清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大变局中出现危机,实与儒学在明清的固化与僵化直接相关。所谓危机,恰好是制度化儒学的危机,而非先秦孔子和孟子原初思想学说的危机。   这里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的问题。变易与更化给儒家学说带来了活力。但儒家精神亦有不变的一面。这让我想起《易》有三易,即不易、简易、变易。儒家原初思想的简易,有《论语》可证。孔子深知该说什么和不该说什么。所以出语至简,有时至于说予欲无言。理由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所不变者,是为儒家的理性精神和六艺经典的核心价值。   六艺后称六经,有的或为孔子所作,有的是前于孔子而为孔子所删订的典籍文本。孔子思想与六经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论语》即可视作六经的简易读本,只不过表达方式已化作日用常行。马一浮不称六经而称六艺,是沿用典籍的初称。孔门之教,分技能训练和典籍传习两大类。技能则礼、乐、射、御、术、数,此处之礼,为执礼,类似礼仪程序的排演,乐则咏歌诵唱,不学无以为能。典籍传习则《诗》《书》《礼》《乐》《易》《春秋》,以为传道之本。两者都称六艺而型态不同。   马一浮所述论之六艺,自是后者,故他说:此是孔子之教,吾国二千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泰和会语》)马一浮的发明处,是将六艺和诸子、四部区隔开来,称六经为中国文化最高的特殊的文化形态。而熊十力则标称,六经是中国人做人和立国的基本依据。这样,六艺即六经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系统中,便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诸子、四部无以取代,与现代学术的文、史、哲科分亦不相重合。   六经的形上意义在于它的系统的价值伦理,也就是马一浮所说的六艺之道。唐宋儒所致力的传道,所传者即为六艺之道,也就是六经的价值伦理。近年我从《易经》《礼记》《孝经》,以及孔子、孟子的著作中,抽绎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价值理念,包括诚信、爱敬、忠恕、知耻、和而不同等,经过分梳论证,我认为它们是几千年以还一直传下来的,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的永恒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不仅适用于传统社会,也适用于当今的社会不仅适用于中国人,也可以适用于全世界的人。此正如康德所说,道德理性具有绝对价值。   六经义理内涵所呈现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具有绝对意义的道德理性,永远不会过时。《易经》乾卦的《文言》引孔子的话说: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现代人的人生选择虽然更趋丰富,但其大道要旨,亦无非进德与居业二事。因此忠信和立诚便成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道德理性,甚至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论者有谓传统文化需要现代的转化,其实就道德理性的建构而言,六经的价值伦理进入现代人的精神血脉,自是顺理成章之事。可惜百年以来的现代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忽略了传道的内容,致使一千二百年前的韩愈之叹继续成为我们的今日之叹。   虽然,古与今宜有别也,礼俗政俗亦因地而异。但正如孟子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所以如是,盖由于人之心或曰人的心理,有理之所同然者(《告子上》)。故孟子又云:先圣后圣,其揆一也。(《离娄下》)而近世大儒钱锺书先生则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中华文化的最典范的价值伦理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正不足为怪。   在靖王府诗会中,范闲以一首杜甫的《登高》独拔头筹,一时在京城声名鹊起,成为第一才子。那么范闲为何在上万首诗词中独选中杜甫这一首当自己成名作呢,这首词有何独到之处?   10句经典惜时名言,珍惜时光,大好青春莫辜负。1。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出自三国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穷无尽,人的生命却像朝霞那样短促。2。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一剪梅》是宋词中很常见的小令词牌,因其格式颇为规整,历代词人大多都绘以此词牌作词,其中也不乏一些名句。譬如辛弃疾的杯且从容,歌且从容,唐伯虎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等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禅诗是非常受诗词爱好者喜欢的一类诗作。这种类型的诗歌,或融进佛理,充满哲理和智慧,启人心智或反映僧人或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以表现澄静圣洁的禅意和心境为特色,给人一种淡泊从容,静谧   相比于所有的一见钟情与白头到老,可能爱而不得,才是很多人感情的主旋律。大多人的感情,都是悲伤的主旋律,可是几乎所有的人,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感情。人生最怕什么都想计较,却又什   爷爷的告诫:做人,莫要在这三件事上卑微,不然会被人瞧不起。人在世间,烦扰之事必不可少。但如何应对眼前的繁琐小事却要仔细斟酌,毕竟眼前之所有只是暂时的,要想在一个圈子中混得风生水起就得万分努力,   人们时常打趣中年男人: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小烧虽好鹿茸贵,韭菜腰花多实惠。中年男人肩上担子最重,上有高堂悲白发,下有子女未成年,内里覆盖伤,脸上挂着笑。要让父母放心,让老婆安心,让   著名作家塞缪尔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皱着眉头看它,它也会皱着眉头看你我们笑着对它,它也会笑着看你。毫无疑问,情绪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不管是去玩还是去学习,我们都会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是小说《摆渡人》里的一句话,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灵魂叩问。什么是摆渡人?顾名思义,就是在码头摆渡的船夫,用船将河岸这边的人送到河对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人生
摘抄梦溪儒学地位评价、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红楼梦当中的爱情故事,人物故事等等会描绘的极好,这本书完全配得上四大名著之一这个称号,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红楼梦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唐朝诗人酒桌上如何撩妹的?无论酒伎还是胡姬,其实都是男人酒宴上的点缀,说到底,都是为了给男人找乐子的。唐朝酒桌上的乐子离不了这些年轻的女孩子,她们通常是酒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艳菜,有色,有香,有的时候,也有些...关于成长的作文从出生到幼儿园,有幼儿园到学前班,从学前班到小学,我的成长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陪伴。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叫我起床,帮我穿衣,把我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还经常叮嘱我让我小心一点注意...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精选优秀范文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500字精选优秀范文《不抱怨的世界》是2009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灵励志图书,作者是威尔鲍温,译者是陈敬旻。在美国亚马逊、宝岛金石堂、诚品书店心灵励志...正能量文章励志文章生命的滋味正能量文章励志文章生命的滋味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心灵美文欣赏凌晨的爱如烟火心灵美文欣赏凌晨的爱如烟火我不知道爱准确无误的定义是什么,更不知道何种方式的爱才会天长地久。但我清楚的明白那种彰显而且又惊扰到人们的爱一定会夭折,就像凌晨绚烂的烟火。纵然美丽,终转...温暖心灵的名家短篇美文导语:人活的是一种心情,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勇敢的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败了就再努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相信不管自己再平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平凡人生中最灿烂的风...围城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围城读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围城》里面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是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下面是《围城》读后感,欢迎查看《围城》读后感2000字这周...爱屋及乌的故事有典故的成语故事爱屋及乌的故事有典故的成语故事爱屋及乌的故事:成语:爱屋及乌拼音:iwjw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成语故事:商朝末年,纣...张恨水经典诗文书法展在山西太原开幕4月23日,为期一周的张恨水经典诗文书法展在山西太原开幕,70位三晋书法名家向经典致敬,为世界读书日添彩。活动中,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用心书写了《张恨水全集》(25周年纪念版)中的经...很现实的人生哲理句子句句深入人心!01。生活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过于完美的感情,只发生在童话和想象中,现实的常态,除了平淡,就是千疮百孔与劫后重生。02。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励志心灵的短篇美文大多数人距离他们的目标只缺少了一个正确的决定,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正确的决定就是下决心对自己说:我决定展开行动,追求目标。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一个决心达到目标的人更有...美言美句摘抄1、爱过的心总会有梦,流过的泪总有痕迹。所有会发生的一切,也许永远不能安宁。如果故事能够重演,你始终是我的唯一。2、天空包含着白天和黑夜,即使黑夜的阳光远不及白天,但天空却不能失去...小鹿斑比读后感500字精选优秀作文小鹿斑比读后感500字精选优秀作文小鹿斑比读后感篇一:《小鹿斑比》读后感一只名叫斑比的小鹿,聪明善良,天真活泼。他和顽皮的兔子朋友、害羞的臭鼬以及睿智的猫头鹰等生活在美丽的森林里。...美文欣赏崔灵雨:像雷锋一样做人站在雷锋塑像前,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雷锋,他有着一颗始终无条件向外开放的无比强大的内心,包容着整个世界,他站在时代道德的最高峰,成为时代的主流励志偶像,为世人播撒下道德的种子,并...美文摘抄书包里的对话仙桃小学四年级何泇桦今天放学,我走在路上,突然听见我的书包里好像有声音,就像一只小老鼠在我书包里咬文嚼字呢!我悄悄低头。。。一句话点亮世界仙桃实验二小六年级任婧祺从小到...美文摘抄200字40篇美文摘抄200字40篇美文摘抄200字(一):1:雨水轻轻地、柔柔地洒在大地上,冲洗掉人间地面上切脏乱地灰尘,给人们带来清洁干净地感觉,然而冰冷地雨水却不能冲洗掉我身上灰色地心境!...作家美文陈泰才:爱国需要情怀作品一经本平台录用,将可能再发表在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新闻、微信公众号四大媒体平台!陈泰才(细石),副巡视员,硕士导师。中国硬笔书协会会员、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外联部副部长、中国爱...浙江六年级女生作文火爆网络:我只想静静(图)长假余额不多,全部用在了堵上,昨天是长假最后一天,返程加下雨,让全省高速多个路段拥堵较为严重。嘉兴秀洲实验小学一个六年级学生倒是颇有预见,她在长假前几天就写了一篇《静静》的文章,从...悦听丨我喜欢出发一个个深埋于时光洪流中的瞬间,一段段镌刻在历史碑铭上的记忆,生命在这些闪光的瞬间与不灭的记忆中不断丰厚。让我们在朗读与聆听之中汇聚勇气与力量,用声音传播温暖,在《悦听》中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