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守护法院的安全防线
中等个子,瘦削脸庞,说起话来有点腼腆,甚至还会脸红到耳根。但是一提起工作,陈伟的目光一下子就炯炯有神起来,透着一股坚定劲儿,即使是坐着,也挺拔如松。 今年是陈伟从事司法警察工作第五个年头,但实际上,这身警服已经陪伴他十七年了。从司法行政系统到公安系统再到法院系统,陈伟经历了从狱警到刑警再到法警的转变,变化的是他胸前的警号,不变的是信仰和坚守。穿一辈子的警服,这是陈伟踏入警校之初便许下的承诺。 我并没有什么华丽的业绩,工作量体现在纸面上只是安全考核时的一连串数字0。谈及自己的工作,陈伟十分谦虚。纸页上的一个个数字0一挥即就,但对长期处于指挥调度、现场处置和矛盾化解工作一线的陈伟来说,安全事故无发生、突发事件无扩大、保障预案无漏洞,数字0的背后是他用无数个日夜坚守书写的,其中的份量,每一个法院人心里都清清楚楚。 对于警察这份职业的憧憬,早在陈伟的童年时期就埋下了种子。他的父亲也干了一辈子的警察,父亲工作的高压和忙碌他都看在眼里,但这身警服的魅力促使他义无反顾地也走上了这条道路。他勤勉细腻的个性部分来源于父亲的以身作则认真做事,吃得起苦这八个字,是这位不善言辞的父亲在陈伟进警校那天赠予他的经验和期盼。 不负父亲的期望,27岁那年,陈伟选择到条件相对艰苦的上海白茅岭监狱成为了一名狱警。这段担任监区管教民警的工作经历锻炼了他心细如发的本事。 一次,一名犯人在过安检闸机时警报声反复响起,但是搜遍了全身都找不到任何金属制品。大家都以为是安检闸机误判,陈伟却不这么认为。他反复检查犯人衣服、鞋子的边角,最后竟在布鞋底的缝隙里找到了一节比指甲盖还小的、被拗断的美工刀片。 很多隐患就藏在细节里,不论是狱警还是法警,就是要在毫厘之间清扫落灰。 事实上,最难的并不是发现隐患,而是在高重复性的工作中时刻保持细致和耐心。陈伟用空气来比喻自己现在的工作,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一分一秒都不能离开。他每天都坐在指挥室里,紧盯着监控、看看各岗位的履职情况,又看看公共审判场所的安全情况。即使是这样,他依旧不放心,有空就带好装备一遍遍地巡逻。 每天陈伟总是提早到达警务指挥室,晚一些离开单位。开庭时长不可把控,但不论下班时间过了多久,指挥室的灯光总是更晚熄灭。一次,一位民庭法官开庭审理案件直至晚上十点,结束时才发现,陈伟竟一直默默地陪伴在法庭外。 正是他长期以往多做一点的积累,才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曾有一位女性当事人没有携带任何物品进入法院。按照规定,在经过安检门之后她就可以进来,但陈伟却将她拦在了门口。女性当事人进入法院,怎么会没有背包呢?陈伟提出了疑问。对此,他细细盘问了一番,才发现这位当事人确有所隐瞒,为了快速入院,她将背包、文件都托付给了律师顺进来。虽然不过虚惊一场,但这份时刻悬挂的警惕心,却是法院安全保障工作能做到严丝合缝的一颗定心丸。 30秒能够做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30秒还来不及穿好一身衣服。但对于陈伟来说,30秒意味着从突发事件发生到他在指挥室接到消息、下达命令,直至法警出动的时间。 特保,你将他带至西门指定区域。顾凡和李晨晓,你们即刻疏散周围群众,不要引起其他当事人恐慌。注意当事人情绪和自我防护。在接到特保上报门口有一名健康码为黄色的当事人要求进院时,陈伟的命令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几秒钟的思考便囊括了方方面面。 联系疾控中心、安抚当事人情绪、保证周边群众安全,最后成功劝离当事人,一系列动作虽说没多久,酷暑之下,陈伟的防护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处突工作看似分秒必争,实际上这份快工背后是需要大量的细活支撑的,这些细活就像小齿轮,只有经过不断地打磨才能推动处突工作的进行。 从接到报告到下达命令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一个判断可能会影响整个局势,因此我的判断绝对不能有一丝偏差。陈伟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之重。他有一本厚厚的小本子,记满了他对各式各样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自己的工作总结。 上述案例只是防疫处突事件的一个缩影,在陈伟的本子上,由他牵头制定的防疫工作预案已经被涂涂改改了很多回。疫情防控政策不断变化,他也不断更新工作措施,并且一次次地进行应急处置演练。正因为他对每一种可能事件类型都有所考量,每一个处置预案细节都了然于胸,才能在事件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决策,将这些突发事件的小火苗都浇灭在土壤中。 主动成长,是陈伟的另一个标签。即使是妥善处理完的事件,他也总在脑海中复盘一下:这个命令下得对不对?是不是那样说能更加考虑到当事人的心情?我是不是遗漏了一些点?下次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怎么做得更好?从懵懂的新人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指挥长,陈伟始终保持着虚心学习的姿态,总是向领导、同事们请教每一个细节是否还有进步的空间。 在不断地沟通交流中,陈伟萌生了一个主意。为什么不把自己和同事们的经验和日常工作相结合,让更多新进干警们都能学到呢?写剧本、拍宣传片、做公众号、组织在线知识竞赛陈伟自称被新时代赶着成长,十八般武艺一个个去学会。 数据常年保持为0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努力,而我能做的就是将这些经验不断传递下去。 老杨,你怎么一直骂人家年轻干警,想儿子了?所以找个人说说话?一句戏谑的话,却让陈伟记了好多年,也正是这句话让他对群众工作有了切身的感悟。 多年前在白茅岭做公安民警的时候,陈伟曾接待过一个老人,他每周都要过来找麻烦。不缺养老金的他,会为了两三百块多次闹到派出所。还有一次他报假警声称自己被人打了,实际上却是走路不小心摔着了。甚至陈伟到他家去探望时,他依旧喋喋不休地抱怨民警们的工作。邻居看到了以后,便说出了这句话。 老人听后只是憨厚地笑了一下,但之后他对待陈伟的态度逐渐好转了起来。原来老人的孩子早就去外地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两趟,他常常感到孤单。而无论他怎么闹,陈伟总是很耐心,还常来看望他,老人这才琢磨着自己怎么才能一直找他聊聊天。 从这件事之后,陈伟开始不断反思,群众究竟在想什么?群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个经验也被他带到了法院工作,他每次处理信访事件前都要问一下自己这两个问题。司法警察的职能范围有限,但是我会把我最大的耐心给他们,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们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路径。陈伟坦言。 不同于接待信访的柔,司法惩戒是司法警察的一项刚硬的执法权。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权的规定》,授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某些情况下自主提请司法制裁的权力。教育和惩戒,蕴含的意味大相径庭。一方面,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另一方面,是要以惩戒为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何拿捏好这两方面的尺度、如何发挥好法院牙齿的职能,陈伟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司法惩戒这一制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惩戒,而是要排除妨碍、化解矛盾。陈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因此,我认为司法惩戒也是要带点温度的,用中庸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当事人和对方律师发生肢体冲突时,陈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边通过罚款的强制措施让过错方为自己的冲动买单,维护审执秩序一边耐心地教育当事人,让其打心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对方表达歉意,帮助双方真正握手言和。 陈警官,谢谢你。事后,陈伟收到了两句感谢,一句来自于被打的律师,而另一句来自打人的当事人。 时代在变化,司法警察的职权发生了一些改变,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但无论怎么样,我将一直站在这里,我、我们法警的初衷也永远不会变。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的光芒。 采访结束时已是万家灯火之时,恰巧一名老太太在法院门口想要寻找案件的主审法官,拦住警车但支支吾吾地讲不清楚缘由。已经下班的陈伟没有半分犹豫,一个箭步冲到了老人面前,弯着腰,耐心听完了她的诉求,温柔地说:法官已经下班了,阿姨你不要着急,留个联系方式,明天上班了我帮你找他。看着昏暗路灯下被拉长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陈伟身后闪耀着光芒的警徽。 在采访的结尾,当问及陈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他质朴地说:穿着警服,就有一份荣誉感和责任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我退休的时候,别人给我的评价说,他是一个好警察,这就够了。故事、陈伟、防线、守护、法院、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