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皇帝的工资有多少钱?
古代中国,高高在上的皇帝需要工资吗?答案当然是要了,虽然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但人总不能没有钱吧,特别是一国之主的皇帝,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的是呢!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降,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当于月薪。之所以说几乎每个皇帝都有,是因为中间出了个宋仁宗,按规定仁宗也有1200贯的月薪,但是他发扬风格,自己主动放弃了。
您说了,老板追逐利润,不要工资。其实也不是,就像一家大企业,董事长除了分红,还有薪水一个皇帝则除了威权,还有好用。好用就是皇帝的工资。
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降,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当于月薪。之所以说几乎每个皇帝都有,是因为中间出了个宋仁宗,按规定仁宗也有1200贯的月薪,但是他发扬风格,自己主动放弃了(见《宋史志第132》:仁宗帝命罢左藏库月进钱一千二百缗)。
且说没有放弃工资的宋太宗、宋真宗他们,作为皇帝,不方便亲自去填工资单,每月那1200贯,例来是由左藏库送过去。所以从形式上来讲,皇帝的工资是左藏库给发的。
左藏库在隋唐时就有,是太府寺下属机构,太府寺掌管天下财赋,左藏库则储存天下财赋。宋初不设太府寺,而是沿袭五代,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对国家财政进行管理,左藏库即在三司之下,与右藏库、内藏库一起,对盐铁专卖、度支盈余、户部税赋、皇庄租税、各地方长官进贡、各附属国进贡以及各项专卖所带来的货币与实物进行集中的收支管理。其中皇庄租税、地方进贡、附属国进贡以及宫廷主持的专卖收益,是交由左藏库管理的,这些财物集中于左藏库,用来给京官发补贴,给御前侍卫发饷,给太子、公主、后妃们发生活费,以及给皇帝发工资。
左藏库收入来源中,皇庄租税和各项进贡是微不足道的,大项收入还是来自于专卖。帝制时代常见的专卖品无非是盐、铁、茶、酒之类,然而这些属于政府财政,不属于宫廷财政,专卖收益再多,也不能划归左藏库,左藏库能利用的专卖品只有土地。宋代以后,元、明、清三朝都有楼店务这种机构,其实就是搞土地专卖的,该机构经宫廷授权,对城区尤其是都城内的国有土地进行出租,或者开发后再出租,每年收取大笔租金,除地方分成之外,大部分都流向了左藏库。宋太宗时期,楼店务以所收钱供禁中脂泽之用,日百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给皇帝发工资绰绰有余。
凡是号称有道明君的皇帝,都爱标榜自己无增赋敛,全是通过搞创收以增岁用(《宋史志第132),其实他们的创收形式单调得很,不过是圈一片地,说它属于国有,然后拿来专卖罢了。皇帝会说这是创收,而我们知道这叫剥夺。
在当今文物市场,赝品屡见不鲜。2011年,某汉代玉凳拍出2。2亿的天价,这件所谓文物不过是2010年的仿制品。一些人造假可以欺骗文物专家。上世纪90年代河南孟津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在北
在中国古代,演员被称为戏子,由于古代的艺术形式大多是戏曲,因此戏子也是古代戏曲演绎者的通称。早在汉代,史籍中就有了百戏的记载。然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皇帝贵为九五之尊,连当朝皇帝的名字人们都不
隋文帝热衷钓鱼执法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中纪委全会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戎马一生,享年65岁,虽然感叹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其年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长寿之人了。曹操之所以如此长寿,全在于他养生有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亦译为《量罪记》),改编自一部意大利悲剧《普洛莫斯和卡桑德拉》。故事是说维也纳的一个少年绅士克劳狄奥,因为与女友未婚先孕,被本城摄政安哲鲁判处死刑,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戏剧冲突
在小说《水浒传》里,潘金莲是个有名的淫妇。其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出身于大户人家,根本不认识西门庆这个人。婚后的她贤淑善良,却无端被人讹传成红杏出墙、与人苟合谋杀亲夫的荡妇rdqu
在古代,追星族不乏中大人物,比如宋朝的皇帝也爱追星。宋徽宗赵佶就是大宋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因痴迷于蹴鞠运动,而成为蹴鞠明星高俅的粉丝,于是高俅踢而优则仕,居然混到了太尉一级的高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洪秀全七岁的时候就上学了。18岁就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边教学,边参加高考。那时的高考没有扩招,所以,穷人的孩子中个举不太容易。时间长了,容易出现两个偏差:一,终身参加高考,一不小心
古代中国,高高在上的皇帝需要工资吗?答案当然是要了,虽然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但人总不能没有钱吧,特别是一国之主的皇帝,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的是呢!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降,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
史记、
揭秘、
皇帝、
古代、
工资、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管仲曾是出名"窝囊废"打工被炒3次鱿鱼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
管仲不荐鲍叔,管仲重病之时未推荐鲍叔接替他的相位孔子与子贡说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这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子贡给出的答案在孔门中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叫做进贤为贤,于...
武丁资料介绍:商朝国君,商朝著名军事统帅相传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继位后,勤于政事,任用工匠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
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了元朝,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黄金家族内部的最高权力斗争结束之后,元朝恢复了征讨南宋的计划。宋理宗依仗权臣贾似道,而贾似道的统治使南宋军民的反抗成了泡影。宋理宗死后,贾似道扶持四岁幼孩宋恭帝(12751276年...
孟尝君的一个食客,竟能保其一生孟尝君: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冯谖这人是孟尝君养的一个食客,刚去到人家门...
澶渊之盟事件,澶渊之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幽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北宋与辽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自宋太宗赵匡胤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宋真宗景...
从"生育工具"熬成太皇太后的传奇丑女从西汉到满清,从吕后到慈禧,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2位太皇太后。能当上太皇太后的女人,决非人间凡品。但是,其中却掺杂着三个丑女,她们分别是东晋的李陵容、大辽的萧耨斤、南宋的谢道清。...
土木之变,明朝土木之变历史资料介绍1435年明宣宗去世,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年号正统。此时太监王振开始干政,1442年限制王振权势的张太皇太后去世,当时明英宗仅十五岁,王振更加揽权。元老重臣三杨死后,王振专...
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斩子之谜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生将门,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
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历代皇帝,历史资料介绍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汉朝也是中...
康熙智除鳌拜,康熙除鳌拜的历史故事玄烨八岁那年(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病死了。临死以前,他指定玄烨做继承人。因为玄烨年纪太小,还不能料理国家大事,顺治皇帝又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人做辅政大臣。这四个辅...
冯道:中国历史上的的"政治完人"长期以来,许多史学家因为冯道没有在王朝交替的时候杀身成仁而对他多加指责。司马光对他的评价是滑稽多智,浮沉取容。不过,我们不应该拘于这种传统的愚忠思想。作为一名职业官僚,冯道虽然多次...
聂政简介聂政(?公元前371年),战国时侠客,韩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
四大才女20世纪五四时期及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她们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而独树一帜,令当时的男性作家耳目一新。尤其是她们将自身大胆的人生情爱追...
吴楚柏举之战,吴于公元前473年为越所灭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诸樊、余祭、余眛、季扎。季扎贤,寿梦本来想立季扎。季扎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以后,依次立。余眛卒,按照兄终弟及的习惯,吴人欲立季扎,...
关于曹操的典故轶事望梅止渴、横槊赋诗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司马师专魏,司马师个人资料介绍,家族资料介绍魏嘉平三年(251)八月,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做了抚军大将军,领尚书事。次年正月,司马师做了大将军,从此掌握了魏国政权。在政治司马氏父子实行高压政策,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书令李...
新解诸葛亮:陷害同僚钳制皇帝的伪君子葛亮安心辅佐刘禅,回成都后主掌蜀汉大权。自他上台后排挤李严,安插亲信,独掌朝纲。他开府理事,大小事物咸决于亮,俨然就是一个假皇上。最露骨《出师表》应是最好的证明。诸葛亮掌握一切事务...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对天下百官的纠风监察机构自古就有,且一直为中央枢要。明代以前这类机构多称作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明清两朝都察院主官叫左、右...
看看古代皇帝们那些治吏奇招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中纪委全会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成语、典籍,铁腕反腐让人印象深刻。习总书记历来注重在反腐倡廉、群众路线等方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