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诗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刘备的成功说明,虚伪的最高境界是诚实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三国演义》里刘备演戏的场面太多太多了。比如:为收买赵云而摔阿斗,为了让诸葛亮安心辅佐刘禅而说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为了瞒过曹操而掩藏锋芒、栽花种草,为了夺取徐州而与刘表称兄道弟这一路数下来,真是太多了。下面,我们就捡刘备人生中比较重大的三次转折点来分析刘备如何表演,感受一下这位演技派高手的高超演技。   刘备曾对关羽说: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宵,不受笼网之羁绊也!说的是刘备离开许都,挣脱曹操的束缚,有惊无险地脱离了虎口。那刘备是如何脱离曹操束缚的呢?不靠别的,靠演戏。   刘备在下邳投了曹操,处决吕布后跟随曹操一起回许都。在许都期间,刘备和董承等人预谋诛杀曹操。为了不让曹操看出自己的志向,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刘备种菜的这一招没能够骗过曹操。曹操为了进一步试探,请刘备去喝青梅酒,酒桌上,曹操说出了那句惊天劈地的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想要通过这句话来试探刘备,进一步确定刘备有没有野心。结果,刘备的表演成功打消了曹操的疑虑。刘备因为曹操看穿了自己的心迹,筷子都吓掉了。他一定觉得这下完蛋了。这时恰好响起了雷声,刘备借雷说事,轻描淡写且不乏幽默和自嘲地说了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时候的曹操,已经没有了顾虑,他相信了刘备的话,所以大笑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于是借题发挥说道: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一个害怕雷声的男人,有何前途?曹操因此不疑刘备。还是郭嘉、程昱等旁人看得清楚,说曹操放走刘备是放龙入海、放虎归山,把刘备比喻成龙、虎,可惜曹操终被刘备表演所迷惑,说了句我有朱灵、路昭二人在彼,料玄德未必敢变心。   为什么要把煮酒论英雄这一节当作是刘备人生的转折点?因为,通过曹操的口,刘备从此声名远播。刘备还和董承等结盟,皇叔的头衔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用行动确立了正统的地位。从此,刘备正式与曹操对立。所以,这是刘备人生的第一大转折点。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主要包括荆州大部、益州、汉中等地,征服孟获后还包括南蛮(云南、贵州的一部分),但蜀国的根基乃是益州,都城成都即属益州。益州原属于刘璋,刘备取益州,表演成分极重。刘备的目的就是夺取益州,但他让自己的这一行为合情合理。所以他从始至终都在表演,通过表演,这种夺人地盘的行为竟然成了仁慈宽厚的做法。且看他是怎么做的。   夺取益州,张松献图是关键一步。张松本来要把地图献给曹操,可惜曹操怠慢了张松。这个消息一定被刘备的细作探得,所以刘备很准确地知道张松的行程,才会派赵云来迎接。   在酒宴上,刘备故意不提西川之事。张松用言语试探,结果刘备与诸葛亮庞统一起上演了一出双簧戏,一步一步赚取张松的信任与同情。且看《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对话:   张松要走,刘备设宴送行。此时刘备仍旧没有得到地图,所以他故伎重演。一番煽情道别之后,又是潸然泪下。这泪一流,张松彻底被征服了。他建议刘备取西川。刘备说刘璋是我宗亲,不忍夺取。张松说刘璋太懦弱了,守不住,益州早晚要被人夺走,你不取,便宜了别人还说了一番益州的重要性。这些刘备当然知道,可问题是怎么取呢?此时刘备终于说出了早就想说的那句话:虽欲取之,用何良策?此话一出,刘备的真实意图便显露无疑。此时张松已经被刘备征服。不但献了地图,还把法正、孟达拉作内应,让刘备轻轻松松就进入西川继而占为己有。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话是有道理的。刘备进入西川后,刘璋手下多人劝刘璋杀掉刘备。可惜刘璋早已被刘备的演技迷惑,反把忠良作不仁。刘备干强盗之事,却要立仁义之名,就像俗语说的:当了妓女,还要树牌坊。   刘璋的帐前从事官王累在刘备入川前曾进谏说: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刘备入川,乃心腹之大患。况刘备世之枭雄,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心术如此,安可同处乎?王累把刘备看得很透彻。怎奈刘璋不纳其言。   刘璋之所以对刘备如此放心,一、他认定刘备和他是同宗,不忍加害。二、他认为刘备是仁慈宽厚的君子。刘璋忘记了徐州的刘表也是刘备的同宗,但结果怎么样呢?   刘备要取益州,但他顾虑的是别人说他夺同宗之地,所以他迟迟不作决定,也不明说,只是独坐沉吟。庞统这种聪明人当然知道刘备的顾虑。于是说了一堆大道理,把夺人城池的行为说成是汤武之道。刘备这才恍然大悟。   刘备兵不血刃,得了重镇涪关,非常兴奋,搞了个庆功宴。酒桌上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为乐乎?   刘备入川,名义是保护刘璋,实际是要夺西川。不然,何至于乐呢?刘备的酒后之言,和曹操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何区别?   在前几篇里我们就分析过,刘备的人生目标是当皇帝。所以,在他有了稳固的地盘、建立起根据地后,称帝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称帝的事情当然不能由他自己提出来。诸葛亮很识趣地当了发起人。诸葛亮说:   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请便择吉。   刘备的目标是当皇帝,为什么愿意自称汉中王而不直接称帝呢?这是有原因的。古话说枪打出头鸟。这时候称帝的时机还不到。刘备的国策是联合孙权,抗拒曹操,如果这时候贸然称帝,必然被曹操抓住把柄,孙权也不会同意。倘若孙曹联合,刘备危矣。刘备、诸葛亮都对当下局势了如指掌。所以,诸葛亮提议刘备反对诸葛亮降低要求刘备同意,一来一往,目的达成了,声名远播了,正所谓名利双收。   曹丕称帝,刘备表现出的是忧虑。他忧虑什么呢?《三国演义》上没有说,但孔明说了,孔明说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这话不能从刘备嘴里说出,只能由诸葛亮等人说。所以刘备只是忧虑为何忧虑?我本来是不想当皇帝的,但是为天下苍生计,我还从了吧!这是刘备的潜台词。为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刘备当皇帝是被迫无奈,诸葛亮与百官还玩了一手,把整个严肃的称帝仪式彻彻底底搞成了皆大欢喜的喜剧。   有人会说,这是诸葛亮的计谋。我觉得持这种观点的人太天真了。三国社会等级森严,诸葛亮作为一个大臣,如果没有得到刘备的授权或者暗示,他能这么做么?他敢这么做么?   曹丕逼献帝退位。献帝没办法,只得写份诏书,传位于曹丕。曹丕读了诏书,乐得屁颠屁颠就要坐龙椅。还是司马懿提醒了他。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提议说:不可。虽然诏玺已至,殿下宜且上表谦辞,以绝天下之谤。看吧,还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演技高。   多少年来,很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认为刘备是个诚实的人。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最虚伪的人。因为刘备已经达到了虚伪的最高境界,所以,人们都觉得他是个诚实的人。所以,我们要不就诚实做人,要不就虚伪到最高境界。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刘备虚伪诚实境界、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姜子牙的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大多数人知道姜子牙是因为电视机《封神榜》,讲诉的是姜子牙带领众神帮助周文王取得江山的故事。小说、影视剧中的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后奉命下山,扶周灭商,其间历经种种...窃符救赵的信陵君为何只求速死?信陵君魏无忌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和春申君,孟尝君和平原君并称,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安厘王的异母弟。对魏国而言,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苏轼的故事:少年逃婚晚年纳妾这是苏轼著名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当时作者在密州知州任上。这首词为苏轼怀念结发之妻王弗而作。王水照先生曾云:此词含悲带泪,字字真情...古代皇帝与皇后的洞房之夜古代皇帝大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哪位皇后被废了,皇帝就还有可能再来一次大婚的机会。也就是说另有一位美丽女子就要欢...弘治中兴,明朝弘治中兴历史资料介绍1487年明宪宗去世,其子朱佑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得自明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明孝宗先是将明宪宗时期留下的一批奸佞冗...皇太极,皇太极简介,秘史,爱新觉罗皇太极,或作黄太吉、洪太时、洪太主、红歹是等,均为同音异写,也有称为阿巴海,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元宵节习俗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南柯一梦的成语典故,出自唐代淳于棼的故事相传唐代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他家院中种着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凉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夜...苏轼和王安石的故事:苏东坡与王安石是一对仇敌苏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苏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王安石的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司马氏统一中国的原因分析:孙刘曹后继无人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公孙弘自认"沽名钓誉"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儿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历代列表1。窦皇后,太穆顺圣皇后,正室,生隐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卫王李玄霸、巢王李元吉、平阳昭公主。唐太宗广孝帝李世民(599年649年),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文帝、文武圣皇帝,62...八仙过海,《东游记》中神话"八仙"的由来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刘春霖(1872年1944年),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之中状元,实属偶然,在他的背后还有一段趣事。公元...古人如何打"群架":三国时期阵法揭秘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很少看见对阵法的描写。对中国人而言,评书中描写的阵法都带有玄幻色彩,比如杨家将中的天门阵,是一个妖道布下的魔幻阵法,军队进入阵中就会遭遇飞沙走石等超自然现象,需要...兰陵公主竟被驸马打死,善妒的金枝玉叶兰陵公主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女儿、北魏宣武帝的姐姐、北魏孝明帝的姑姑,虽然确切的出生年月早已不可考,可她生活的年代正是北魏最为辉煌和繁盛的时代。生于帝王之家,兰陵公主必然过着锦...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是如何发迹的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他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有关火的神话故事火神是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但是,汉族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李师师简介李师师,北宋末年的名伎,北宋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据传,李师师曾深受宋徽宗喜爱,并得到宋朝著名词人周邦彦的垂青,更传说曾与《水浒传》中的宋江有染,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