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诗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后世对宋太祖的评价为何不及秦皇汉武等帝王

  熟谙中国历史,在他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中列举了中国历史上五大杰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宋太祖榜上有名,可见宋太祖在心目中的位置是比较高的。建隆元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开国皇帝。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雪夜定策,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五代十国的战略方针,先后攻灭了南方九国,赵匡胤离世后,宋太宗赵匡义继承其遗志,吸取其北征失利的教训,率军征服北汉,从而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赵匡胤注重战争文明,安民为先,不嗜杀戮,善待俘虏和亡国君臣,尽可能减轻战争带来的伤亡和破坏,从而赢得了人心归附,消除了统一后复肘腋生变之虞,为大宋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赵匡胤坚持士大夫与皇帝共定国是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的重大原则,营造了宽松的政治、思想、文化环境,促进了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赵匡胤致力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遭受严重战乱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赵匡胤的治世思想和实践,对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空前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后世对宋太祖的正面评价远不及秦皇、汉武、唐宗、成吉思汗等帝王。   赵匡胤丢分之处在于他忘恩负义篡夺皇位。他受尽周太祖、周世宗的赏识、信任和恩赐,直至升任殿前都点检,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可以说,周氏皇帝把子孙后代和江山社稷都托付给了赵匡胤,可赵匡胤却是个无情无义的野心家,借周世宗离世之机,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改朝换代。赵匡胤丢分之处还在于他统一南方九国过于顺利,而征服北汉又归于失败。唐宋之间的五十三年中,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朝代,五代之后,我国内地还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十个小国。在统一南方九国的过程中,宋军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平定了荆南,以摧古拉朽之势攻灭了不肯归宋的南方割据政权。南方九国之中,吴越政权在宋军统一南方之初,就与宋军结成了军事同盟,为宋军彻底平定南方诸割据政权中最强盛的南唐起到了重要作用。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忠懿王钱弘俶基于吴越钱氏之祖训和佛学大师延寿舍别归总,纳土归宋的建议,以民族大义和民众利益为重,不惜将吴越三千里锦绣山川和十一万带甲将士悉数献出而归宋,保持了江南的繁荣与稳定。北汉则是他死后赵匡义率军攻灭的。北汉政权以太原为中心,割据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区,地狭产薄,国力不强,然而由于它依附于契丹族,得到了辽朝的扶持和保护,竟得以在五代后期的风云激荡中维持自身的统治。虽然北汉有辽朝为后盾,但赵匡胤始终在等待时机,以图一举攻灭之。宋开宝元年,北汉易主,导致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赵匡胤认为有机可乘,便令宋军北上,征伐北汉。宋军长驱直入,屡败北汉军,直逼太原城下。北汉再次易主,并向辽朝求援,以解太原之危。辽穆宗迅速发兵援救,宋军腹背受敌,无功而返。宋开宝二年,赵匡胤再次兴兵讨伐北汉,宋军攻势凌厉,北汉岌岌可危,无奈辽军兵分两路,一路援救太原,一路入侵宋境,赵匡胤在太原久攻不下,辽军南下日深,宋军疲惫不堪的严峻形势下,被迫下令撤军,此役失利。至此,赵匡胤不得不暂且放弃消灭北汉的意图。北汉和辽朝依然对北宋构成严重的威胁。与历代开国皇帝相比,赵匡胤得来皇权太易,皇位坐得太舒服,难免人们对其评价不高。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赵匡胤丢分之处关键在于他缺少汉武帝雄视天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悍气和成吉思汗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霸气在于他践行的修文抑武国策,给后继者以巨大影响,使得宋朝在战争中几乎屡战屡败,割地赔款,受尽屈辱,直至灭亡。   一个帝王获得累世喝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维护华夏固有领土之完整,实现国家完全之统一,或开疆拓土,四方来朝的功绩,彪炳史册。而北宋统一十国后,领土面积不足300万平方公里,在南宋时期则缩减为200万平方公里左右。向后看,秦朝(公元前210年)领土面积为347万平方公里,西汉(公元元年)领土面积为610万平方公里,东汉(公元140年)领土面积为580万平方公里,隋朝(公元612年)领土面积为470万平方公里,唐朝(公元660年)领土面积为1210万平方公里向前看,元朝(公元1300年)领土面积为2270万平方公里,明朝(公元1426年)领土面积为1000万平方公里,清朝(公元1760年)领土面积为1310万平方公里,中华民国(公元1920年)领土面积为1131万平方公里。北宋也不及吐蕃、辽、金幅员辽阔。如此对比,大宋并不大,宋太祖只是个小国之君。异邦蚕食鲸吞的土地,仍牢牢掌控在异邦手中,成为其版图的一部分。后世诟病宋太祖缺少雄才大略和勇武精进的锐气,正在于此。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称帝后,进行统一南方的战争。宋将王全斌在攻灭蜀国后,立即上奏建议乘胜攻取云南。赵匡胤却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用玉斧在地图上顺着大渡河一画,指着大渡河以西说,此外非我所有也。因此,宋朝的西南疆域,西邻吐蕃,南邻大理。大理的辖境包括今云南全省,四川西南部,贵州晴隆以西数县,缅甸北部那加山脉以东地和萨尔温江以东地,老挝西北部、泰国北部。赵匡胤不采纳攻取大理的建议,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大理并不好对付。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公元751年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促通率军讨伐南诏,战于西河地区,唐军死六万公元754年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征南诏,全军覆没,元帅沉江。唐军重挫于南诏,导致唐朝军力下降、军事空虚,是爆发安史之乱并持续八年的重要原因,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直至灭亡的关键节点。其次,存在着大理与吐蕃联合抵御宋军的可能,如其然,宋太祖将深陷战争的泥淖,残局不可收拾。再次,大理高山深谷,地势险要,且山中瘴气氤氲,不利于宋军作战。再者,宋太祖寄希望于大理主动与宋修好向宋纳贡。然而,这些道理都是小道理,恰恰暴露了赵匡胤缺乏政治家所应有的远见卓识和军事家必备的战略思维。赵匡胤放弃攻灭大理的严重错误,在南宋末年蒙古征伐南宋中显现无遗。在蒙宋之战中,蒙古实施了斡腹之谋,其主要内涵为避开南宋坚固的长江防线而假道大理迂回包抄南宋薄弱后方,避实击虚,舍近攻远,以灭亡南宋。1234年蒙宋交战以后,蒙古军在四川、荆襄、江淮等地遭宋军顽强抵抗,灭宋计划长期未能实现。1251年蒙哥继位后,采纳忽必烈建策,确定绕道吐蕃,攻灭大理,为尔后南北夹攻南宋创造条件。1252年9月忽必烈奉命率10万蒙古铁骑,远程奔袭,出奇制胜,于1254年攻灭大理。蒙古假道大理,使大理成了蒙古在陆地C型包围南宋的关键一环和攻击南宋薄弱后方的根据地。从12551279年间,大理在蒙古灭亡南宋的24年间确实起到了南北蒙古军队遥呼相应,从南方配合北方进攻的作用。南宋的灭亡,主因固然是朝廷腐败,奸臣当道,但赵匡胤因玉斧画界也难脱干系。   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但因为北汉结辽为援,成为辽国的傀儡,有辽国做后盾,故宋太祖对伐灭北汉进而收复燕云十六州信心不足,企图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解决北汉和燕云十六州问题。赵匡胤说:石晋割幽蓟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表面看是先礼后兵的恳切之言,实则是不自信情绪的流露。赵匡胤也没把话说到关键之处,燕云十六州地处关塞要地,是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的天然防御线,中原失去燕云十六州,就等于门户洞开,草原铁骑随时都可长驱直入,严重威胁大宋的安全。一方欲和平赎买,一方欲壑难填,怎么办?赵匡胤的应对之策是,散尽筹集到的准备赎买北汉的银两,招募勇士,与北汉和辽国拼命。这是典型的商贾和赌徒思维,我看不出可取之处。秦始皇统一天下,靠的是雄心、意志、谋略、国力和激励政策催生的虎狼之师。赵匡胤应该立下雄心壮志,制定完全统一中国的路线图,面壁十年图破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精心培育威武之师,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择机进取,这才是攻灭北汉,进而恢复汉唐版图的正途。唐太宗被诸国尊为天可汗,重要原因并不在于贞观年间大唐经济文化如何如何繁荣,而在于它对各国始终保持着军事上的强势。赵匡胤开疆拓土乏力,使得北宋的北部边界既无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和坚固的防卫线,又无发展马政可依托的天然优质牧场,仅仅依靠茶马互市和国内零星的牧马场,组织不起强大的骑兵军团,成为后来北宋灭亡不可忽视的因素。宋朝诸帝受尽异族欺辱,与宋太祖开国气度不足,立国无宏基,以及右文偃武的祖宗之法为后世皇帝所持守有关。   赵匡胤篡位后,一直担心上行下效,危及江山社稷,对此他苦心琢磨采取什么样的计策,才能惩唐末藩镇割据之弊,避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历史重演,消除自己的心腹之忧。赵普出主意说:陛下之盲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匡胤大悟:卿无复畜,吾已喻矣。于是,赵匡胤导演了一幕杯酒释兵权的喜剧。他点拨众将云: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时,上下相安,不亦善乎?众将听罢,跪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骨肉啊!赵匡胤用几杯美酒几句美言便解除了众将的兵权,显示了高超的斗争艺术。不过,赵匡胤一心安坐龙庭,尽废国之栋梁,注定他只能是个被动的小一统之君,根本别指望他还会有汉武帝式的作为。如果赵匡胤是一个神武睿智的君主,他会找到一条既能有效消除武将觊觎皇位或割据一方的野心,又能发挥武将镇国安邦的砥柱作用的路子,如此或许会改写大宋诸皇帝始终直不起腰的历史。可惜,赵匡胤既不神武,亦不睿智。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宋太祖秦皇汉武后世、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上司向皇帝拍胸口岳飞当场讥讽"你说梦话"舒士彦于《宋论》点校例言指出:船山史论两种,成于最晚之岁。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均有论列。又自以身丁末运,明...李斯:一介布衣如何攀升为帝国第一丞相!对于他的一生,古往今来众说不一。有人说他好,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曾写到当时的俗议,说李斯是因为极忠而死。也有人说他坏,同是在《史记》里,司马迁把老鼠哲学这顶帽子往李斯的头上一盖,...史可法血战扬州的故事当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南京,这座明朝的陪都陷入了惊恐和慌乱之中。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立谁做皇帝、继承明朝皇室的血统呢?南京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南京兵部尚书史可...刘备简介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秦始皇为什么要杀吕不韦?《荀子》的疆国篇中,曾经借孙卿子与范雎的谈话这样总结说:秦自秦孝公以来,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商鞅路线,"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然而,此番千秋大业能够在一个叫嬴政的人手里最终完成,...宋朝小民的硬气敢当路挡住宰相大骂宋仁宗时,有一个叫宋祁的官员到开封城外游赏景色,见到老农耕田,便上前作揖,打趣说道:老丈辛苦了。看来今年您大丰收啊。您觉得应该感谢老天爷眷顾呢,还是感谢皇上洪福?老农俯而笑,然后将...陆游与唐婉:两首钗头凤,一对痴情人!陆游与唐婉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两年不到唐琬就被逐出了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明朝的改革与中兴,隆庆新政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穆宗即位后,即启用在藩邸的老师高拱、张居正。隆庆初年,位处执政之首的世宗旧臣徐阶策动朝官弹劾高拱,迫高拱辞官回乡。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后策动朝官弹劾徐阶。徐阶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南宋奸臣秦桧,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秦桧(hu),南宋江宁人(今江苏南京)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通敌叛国的汉奸,独揽大权,贪赃枉法,制造冤案,残害忠臣,实行不抵抗的政策而遗臭万年。他本来是抗金义士,后来随同徽...有关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手工制造、农业、纸币和贸易状南宋农业概括而言,因人口南移、国土促狭而导致的粮食压力及因军费开支而造成的财政危机,使农业承受更为沉重的负担,因而只能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水利田和梯田的开发,沿边屯营田的开垦,...苏轼的故事:少年逃婚晚年纳妾这是苏轼著名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当时作者在密州知州任上。这首词为苏轼怀念结发之妻王弗而作。王水照先生曾云:此词含悲带泪,字字真情...王安石变法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天才横溢的李白为何终生不参加科举考试?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北齐皇帝高湛的变态心理:特别钟爱别人老婆开始的时候,高湛还是很喜爱这个漂亮且风骚的老婆,史载他曾经花费不菲为胡太后制作珍珠丽服,可见他当时还是对胡太后相当友好的。不过高湛有浓重的变态心理,对别人的老婆特别的钟爱,自从他霸...司马睿临死前设反间计:王敦上当和王导反目王敦一手遮天,整个王家如同千里冰封覆盖了东晋大地。此刻,隐隐传来了破裂的声音,一个可爱的男孩探出了头。随后,缝隙越来越大,迅速传遍四方,终于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看似无边的冰块全部...洋务运动初期的清王朝:从骡子列车到蒸汽列车李鸿章1872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来,跟恭亲王说要修铁路,他觉得修了铁路对运兵很有好处。恭亲王也觉得应该修,但是阻力太大了,不敢提出来,后来李鸿章提了,结果一片反对之声,谴责他的说他是...北宋时期的中央制度和科举制度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皇帝也是追星族:徽宗是高俅的忠实粉丝在古代,追星族不乏中大人物,比如宋朝的皇帝也爱追星。宋徽宗赵佶就是大宋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因痴迷于蹴鞠运动,而成为蹴鞠明星高俅的粉丝,于是高俅踢而优则仕,居然混到了太尉一级的高官。宋...清朝皇帝皇后列表,清朝皇后列表,历代介绍皇后一词是皇帝嫡妻的称号,选定皇后是权力斗争的一部分,后宫被称为一个看不见的战场。而清朝皇后列表以清朝皇帝为纲,前期皇帝不只有一个皇后,后期大多仅一位,有的皇后为追封。清朝十二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