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在秦国负责兴建过几个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天李冰被召进宫中,昭王对他说:现在蜀郡缺人,朝廷打算派你去做太守,可那里并入我们秦国不久,人心不定,不知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统治?
李冰到蜀郡后,立即着手了解民情。他看到成都平原广阔无边,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非常贫穷。开垦的田地也不多。他很纳闷,就问当地的百姓,一位老人指着贯穿成都平原的岷江告诉他:就是因为这条害人的河,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就年年泛滥,不光庄稼颗粒无收,连村庄都要整个整个的被淹没。大人要晚来几年,恐怕连人也要搬完了。
他先对岷江流域进行了全面考察,几次深入高山密林,追踪岷江的源头不畏长途跋涉,沿江漂流,直达岷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掌握了关于岷江的第一手材料。他发现岷江在发源地一带,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源丰沛,水流湍急而到了灌县,地势一下变得平坦,水无遮拦,往往冲决堤岸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水流无处排泻,常造成东旱西涝。这些都是成都平原水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李冰想,要消除水患就必须在平原上广修渠道,一则可以泻洪,一则可以灌溉,发展生产而要使水能灌入渠中,又必须凿开玉垒山,使岷江的水能够东流。
经过周密策划,李冰决定先从玉垒山开始。他亲自带领指挥民工在玉垒山凿开了一个二十米宽的口子,叫它宝瓶口。然后在江心用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堤堰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它迎向岷江上游,把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成东西两股。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他还亲自规划、修建许多大小沟渠直接宝瓶口,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这是都江堰的主体工程。
后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堰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可充分保障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涡作用,还有效地冲刷了沉积在宝瓶口前后的泥沙。这些辅助设施使都江堰成为一个宏伟而缜密的系统工程。
李冰为此耗尽了心力,可他还不满足。他还为工程的维护和长久的使用作了考虑,制定了一系列维修和监控办法,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沿用。都江堰建成后,使得成都平原杜绝了水患和旱灾,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除都江堰外,李冰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如在沫水(又名青衣水),李冰组织百姓开凿河心中的山岩,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他还对管江、汶井江、洛水进行过疏导。在广都主持开凿了盐井。这些都为开发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秦王政到二十二岁时,开始执掌大权。公元前年,有人利用太后造反,秦王政剿灭了叛乱。又过了一年,他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叫他自杀了。秦王杀了吕不韦,一心要统一中原,不断地向各国进攻。在这种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
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秦昭襄王很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在秦国负责兴建过几个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
孔子与子贡说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这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子
国际社会间到底有没有道理可讲?答案是两元化的:行动上不讲道理,但口头上一定得讲道理,让人觉得被打击对象是个人神共愤的混蛋,不打都对不起全世界善良的人民。这就是战时外交辞令。写外交辞
《中国朝代歌》前两句唱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形象地说明了在战国时期(前476前221年)社会动荡,奇士辈出,那是一个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的时代。较为大家熟悉的人物就是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在秦统一中国的刀光剑影中先后烟消云散,最后灭亡的应是公元前221年的齐国。最近,偶尔查阅史料,方才发现这个人所共知的常识其实是个错误,因为还有一个诸侯国即使在秦始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尤其是在儒家思想被封建社会封为正统治后,他就一直被奉为圣人、素王,倍受推崇。古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然而孔子的身世是一个难
郑国在春秋时是战祸最剧的国家,而内部大族多,斗争激烈,所谓"国小而逼,族大多宠。"像子产初当政时,派贵族伯石去为国家办一件事,竟要求先许愿给他土地作报偿才去,子产同意,说这是要先安定大族的办法。
史记、
李冰、
都江堰、
修建、
故事、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刘邦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看到这题目,兴许,有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刘邦与颜回?咋比?是的,刘邦与颜回几乎是天南地北,生命型态也迥然有别,真要牵扯,确实怎么看怎么怪。不过,当我读到刘邦一桩有名的故事时,还是...
红颜祸水?盘点中国古代四大妖姬有施部落为避免和夏发生战争,进献美女妺喜。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夏桀为了讨好妺喜,筑瑶台、造倾宫、玉床、象廊。用玉石建造华...
八拜之交在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份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
姜子牙是什么神姜子牙最后封神了吗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商朝末年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吕望、尚父、师尚父,别号飞熊。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
洪武之治,明朝洪武之治历史资料介绍明太祖即位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惩治贪污的官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明太祖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
史可法血战扬州的故事当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南京,这座明朝的陪都陷入了惊恐和慌乱之中。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立谁做皇帝、继承明朝皇室的血统呢?南京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南京兵部尚书史可...
父系氏族资料介绍,父系氏族的特征和的形成父系氏族(约公元前4000年)。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母系氏族社会便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其特征是,氏族由一个男性祖先和他的子女...
元朝的民族压迫与危机,元朝的灭亡,北元时期历史资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泰定二年(1325)就发生了...
三国贾诩的职场秘诀:带着老板一起跳槽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东汉末年是个公司林立的时代,形形色色的大小公司走马灯似地起落兴衰,而那些应聘找活干的英才和庸才,也在其间走马灯似地转动,跳槽那是免不了的。然而,跳槽也是个技术...
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简介,历史上的,清朝历史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
古代偷情故事: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民间有句俗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又不如偷不着。从各种偷情故事来看,失败者占绝大多数,自古如此。运气好还能全身而退者少之又少,而不幸运的就会留下心灵创伤。现代男人偷情,大多受到古...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
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
狄仁杰家世之谜:十六国以来狄氏是东羌豪族大唐名相狄仁杰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于荷兰作家高罗佩《狄仁杰断案传奇》一书的影响,狄仁杰在全世界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太原狄村是狄仁杰的故里,虽历代史志多有记载,但现存除传...
蔡锷简介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洞口县)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
周公姬旦叔旦生平详细资料介绍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二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
弘治中兴,明朝弘治中兴历史资料介绍1487年明宪宗去世,其子朱佑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得自明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明孝宗先是将明宪宗时期留下的一批奸佞冗...
北齐皇帝高湛的变态心理:特别钟爱别人老婆开始的时候,高湛还是很喜爱这个漂亮且风骚的老婆,史载他曾经花费不菲为胡太后制作珍珠丽服,可见他当时还是对胡太后相当友好的。不过高湛有浓重的变态心理,对别人的老婆特别的钟爱,自从他霸...
北宋时期金国入侵以及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后北宋由此辽朝灭亡后,金朝最高统治集团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表现,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已经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遂即乘胜侵犯北宋。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南下,西路由...
宋之问"因诗杀人"宋之问诗才高超却人品低劣宋之问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56年,唐虢州弘农(今三门峡灵宝市)人。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有三绝,即有勇力、擅长书法、能做好文章。宋之问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勤奋好学,专攻文词且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