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史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贞观之治:唐太宗为何不要大臣对他歌功颂德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多见的明君。其在位期间,头脑清醒,处事睿智,带领国家从战乱走向繁荣。故史称贞观之治。成功的贞观之治,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后人总结的。唐高宗时期的史官吴兢,所撰写的《贞观政要》,就是这样一部总结贞观之治成功经验的著作。当然,这类总结乃至赞颂的著述,多为后世所作。然而,在唐太宗当政期间,是否也有人要为他树碑立传,著书立说呢?当然有!答案是肯定的。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著作佐郎邓世隆表请集上文章。你看,中央负责宣传出版工作的邓世隆佐郎就上表请求结集发表皇帝的著作了。邓佐郎的上书,是在唐太宗当政的高峰期呈奉上去的。这个举动不算小,自然引起了朝野的一番议论。此时的唐太宗,坐江山己经十几年了,如果再加上打天下的时间,己经是有几十年革命经历的老革命了。为什么竟没有一位朝臣挑头出来说:陛下呀!你应该出一部《李世民文集》,让我们全体臣民能够学习您的光辉思想呵!其实,也不是没有挑头的,而是大家吃不准,这位皇帝对于出版宣传其个人在这段历史上突出作用的书,感不感兴趣?有没有出书的愿望?因此,大家都执一种谨慎的观望态度。毕竟,平白无故地上书,难免会背上巴结领导的嫌疑。在政治清明的初唐,是没有朝臣愿意背上这个嫌疑的。   估计邓世隆书读得不少,可惜泥古不化,在揣摩皇帝的脾性方面,就做得不够那么精到了,他显然没有百练化作绕指柔的独到巴结功夫。当然,他的表请集上文章,究竟是为了巴结皇帝,以讨得最高领导的欢心?亦或是真心拥护贞观之治,想以出书的方式来流传后世?所有这一切,现如今都是无法考证的了。   但贞观十二年的李世民却是清醒和冷静的,是没有被贞观之治的成就冲昏头脑的。一般来讲,中国的明君在位的前十年,头脑还是清醒的,过了十年,就保不齐了。偏偏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虽然过了十年的清醒保险期,但他仍然是理智的。对太过于表现急切的巴结,太过于肉麻的吹捧,他显然是不会接受的。   还在十年前,也就是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就对侍臣们讲过: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处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致覆亡也。(见《资治通鉴。唐纪八》)唐太宗在这里说得很明白,他看过《隋炀帝文集》,文章深奥广博,以文辞看,是古之圣贤尧帝和舜帝,而决非暴君夏桀王与商纣王,可他的行为与处事,为何与他的言论恰恰相反呢?魏征回答道:君王虽然圣明,但仍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有智慧的人愿意为您出谋献策,有勇力的人愿意为您竭尽全力。而隋炀帝自恃有才,骄傲矜持,刚愎自用,所以才会口诵尧、舜之言,身为桀、纣之行,自己却恍然不知,从而导致了国家的覆亡。   听了魏征的回答后,唐太宗是这样总结的: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关于皇帝出文集的问题,唐太宗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之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一》)太宗说的大意是:我的言论和命令,凡有益于百姓的,史册自会记录,历史自会书写,完全可以不朽于世若言论和圣谕无益于江山百姓,就是编成文集,又有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都有文集发行于世,哪一个又拯救了国家的覆亡?为君王怕的是没有德政,做华丽的文章干什么?听了这番话,邓世隆关于为皇帝出书的上奏是什么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就在邓世隆上这份奏章的前六年,也就是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秘书少监虞世南就曾经呈奉上一部歌颂唐太宗功德的著作《圣德论》,可在李世民那里却碰了一个软钉子。谁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呢!但李世民却能实事求是地估量自己。他说:卿论太高,朕何敢拟上古,但比近世差胜耳。然卿适睹其始,未知其终,若朕能慎终如始,则论当可传如或不然,恐徒使后世笑卿也。(见《资治通鉴。唐纪十》)唐太宗说的大意是:你的《圣德论》把我捧得太高了,怎能把我比拟成上古的圣君呢!但是,比起近世的赖蛋皇帝来,我还是要胜过他们许多的。但你看到的只是开始,我能不能一直好到最后,犹未可知。所以,他拒绝了老朋友虞少监的鼓吹。   邓世隆想用出文集的手段来巴结上峰,讨好高层,对于一班昏君、庸君来讲,也许能奏效。但对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明君英主来讲,对于连《圣德论》都婉拒了的唐太宗来讲,这样的手段就不顶用了。由是,李世民大笔一挥:遂不许!只区区的三个字,便写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清醒!同时,也为后世的执政者敲了警钟。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唐太宗歌功颂德贞观之治大臣、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为何先儒论宋朝人以范仲淹为第一《岳阳楼记》使范仲淹(989年1052年)万古留名,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更使得他成为后世士大夫政治所追求标榜的楷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繁星璀璨如壁上警世恒言,多少带...公孙弘自认"沽名钓誉"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儿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在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水浒中的是什么制成的?《水浒》里的趣事莫过于,而且还神奇得很,无论是谁,只要吃下有的食物或酒,没有不倒的。黄泥冈上,吴用、晁盖等八人巧妙地把放在白胜的酒桶里,精明、谨慎的杨志最后还是中计。虽说自己只是喝...戏说楚汉争霸中的贵族与流氓范增其实是项羽身边最忠心耿耿的人。范增是个诸葛亮式的人物。项梁起兵时,他已经70岁了,仍毅然从军。随项梁、项羽南征北战,显然是很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他看问题往往高屋建瓴,切中肯綮。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李隆基为何迷恋贵妃杨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经过白居易《长恨歌》的诗词,成为千古传唱。杨玉环是薄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梁郡汪氏的四世孙,父亲杨玄琰。长大以后,她被聘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南宋皇帝,南宋皇帝列表,历代资料介绍赵构(11071187年在世,11271130、11301163年两次在位),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桓弟。15岁封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北宋时期金国入侵以及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后北宋由此辽朝灭亡后,金朝最高统治集团从北宋对辽作战的表现,以及交涉交割燕云的过程中,已经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军事的无能,遂即乘胜侵犯北宋。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两路南下,西路由...皇帝也是追星族:徽宗是高俅的忠实粉丝在古代,追星族不乏中大人物,比如宋朝的皇帝也爱追星。宋徽宗赵佶就是大宋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因痴迷于蹴鞠运动,而成为蹴鞠明星高俅的粉丝,于是高俅踢而优则仕,居然混到了太尉一级的高官。宋...汉朝经济崛起的"秘方":卖官鬻爵人们替他惋惜,说他不应该身为汉将,却私自接受梁王赠予的将军印,犯了政治错误。李广从此成了边将,转战边关,一直在太守职位上徘徊,从来没有任何提拔,直到最后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迷失道...柳宗元简介:唐宋八大家之一古代杰出的散文家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南宋理学的发展,宋理宗时期朱熹道学(又称理学)得南宋文化在北方影响最大的是南宋的特色文化理学。宋理宗时代,朱熹道学(又称理学)得以兴盛。大约在南宋开禧年间前后,也就是在金国迁都汴京前后,理学著作陆续传入北方,像尹焞《论语解》、胡...魏征简介,魏征敢于直言进谏的故事(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后移居内黄。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黄帝的故事传说:仙人授道河图洛书出世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远古人类为何都崇拜太阳鸟太阳崇拜与鸟灵崇拜,是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崇拜,而且太阳崇拜几乎跟鸟灵崇拜融为一体。因为,在人类的原始思维中,太阳便是天空中飞翔的一只火鸟。其实,这与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紧密相关联。...陆逊火烧连营败蜀军,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历史故事蜀汉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和替关羽报仇,急忙出兵三峡,进攻孙吴。孙权请和不得,只好迎战。他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孙桓等将领及士卒五万人...古代男子逛青楼都去干什么?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所说的青楼指的是妓院,其实高级的妓院才叫青楼青楼原本指的是贵族富贵人家豪华精致的青砖青瓦的楼房,后来,由于贵族之家的许多姬妾,家妓大多住于这些楼房之内,到了唐代的...刘备简介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谁在为清廷的京师同文馆买单?在花都巴黎,19岁的张德彝有幸目睹了这样一种神奇的物件,将是物冠于龙阳之首,以免染疾。牝牡相合,不容一间。作为一名勤于思考的青年学子,小张在质疑其虽云却病,总不如赤身之为快也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