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真相:郭巨埋儿比你想象的还要残忍
郭巨是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很富裕。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了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供养母亲,对母亲非常孝顺。后来家境日渐贫困,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的母亲疼爱孙子,经常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深觉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分了供养母亲的食物,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有,母死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下的粮食供养母亲。于是带着孩子到外面去埋。忽然挖出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于是夫妻拿着黄金回家,过上了好日子。郭巨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郭巨这个人,只见于干宝《搜神记》,是一部志怪书,历史上找不到他的踪迹。但是,《宋书孝义传》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原文是: 郭世道,会稽永兴人也。生而失母,父更娶。世道事父及后母,孝道淳备。年十四,又丧父,居丧过礼,殆不胜丧。家贫无产业,佣力以养继母。妇生一男,夫妻共议曰:勤身供养,力犹不足,若养此儿,则所费者大。乃垂泣瘗(埋)之。 那,有没有当夜经过大侠高僧老道?有没有钻通一个地穴吃到莽牯朱蛤?有没有掉进深潭跑到绝情谷底? 《宋书》是正史,这个故事比《搜神记》里郭巨的故事可信多了。这个郭世道,有的书上写成郭世通。郭世通和郭巨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后世的典籍里,这两个人往往是相混的。 清洪亮吉《晓读书斋杂录》说郭巨就是郭世道(或郭世通),郭巨并不是本名,只因为他为人巨孝,所以世人称之为郭巨。等于是一个外号(又见清史梦兰《止园笔谈》)。 这个说法是可靠的。因为这种事历史上很多,例如宋代的大画家范宽,他本来叫范中正,字中立。为人宽厚,时人称他做范宽,所以哪幅画上假如出现了范宽两个字的落款,应该是不靠谱的(见启功先生回忆录)。 所以,就连后来孝道故事的编者都看不下去了,拼命给他描补。当然,还是借助神仙显灵。说他本来想埋孩子的,结果上天感动,财神爷显灵,赐给他一坛金子,就算了。 到现代社会,就算是这个描补过的剧情,也太反人类了。所以居然有了这样的动画片,说郭巨给老娘吃饭,老娘总是分给小孙子,老娘就吃不饱,所以: 然而,故事讲到这份上,埋儿的核心动机没了,也显不出郭巨多孝了啊!好好的《二十四孝》满变《聊斋》了。 这个故事讲来讲去,描补来描补去,仍然是靠老天爷解决了问题。第一次二十四孝版的,只是请了玄坛财神赵公明下凡第二次动画版的,不但赵公明,连水德星君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都请下来干活了! 不情,就是不近人情。吴起把儿子(或妻子)杀了取悦主子,这就是不近人情。此外,还有齐桓公的宠臣易牙、竖刁。易牙把儿子煮了,给齐桓公吃。齐桓公吃得很美,直夸易牙是个忠臣。管仲冷冷地在一旁说了一句话: 好好侍奉亲人才叫孝。若不合人情事理,就是天天给父母吃鱼肉,也是不孝。为了让老娘吃好点,就要杀无辜的孩子?这代价太大了吧?这是陷亲人于不义的大罪呀!这要是算作孝的话,那就真没天理了。这是挖到金子了,若没挖到,死者不能复生,郭巨就是杀人犯!(《孤树裒谈》卷二) 明林俊实在看不过这件事,居然作了一篇《郭巨辩》,长篇大套地把郭巨痛骂了一顿,说你把儿子埋完了回来,奶奶要是问孙子哪去了,你是说不说实话?要说实话,奶奶一气病死了,你郭巨弑母的罪名可就担上了。你到底是孝呢还是不孝? 所以,别以为古人多喜欢郭巨,脑子正常的人,都会对这件事情充满疑问。可见,从郭巨前一千多年的管仲,到郭巨后一千多年的明清以至今天,古今正常的人性并没有什么变化。 此外就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如明刁包就说郭巨过于好名,清黄达郭巨就是个残忍的家伙。假如我们今天仍然拿着这个故事教小朋友,那真是连五六百年前的古人都不如了。 二十四孝故事并不是固定的,例如有个《刘明达卖儿》故事,今天的版本里没有,在宋元时期的版本里出现过: 刘明达家贫,不能同时养活老母亲和小孩。刘明达无奈之下,就把小孩卖给路过的王将军。妻子见儿子被卖,赶出来大呼小叫,肝肠寸断,自杀身亡。 说到这,只是一个荒年再常见不过的悲剧,就故事而言,并不过分,过分的是然后:登上了某一个版本的二十四孝!成了道德的楷模。 如果我们从溺婴的角度看待郭巨。他的行为就勉强可以理解了。溺婴和埋儿,只是方式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现在所说的溺婴,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多指溺杀女婴。但溺婴(杀婴)自古常有,而且不限女婴。 《宋会要辑稿》:宣州安于遗风,衄于旧俗,男多则杀男,女多则杀女。谓之薅子。 《剑桥医学史》:生孩子要冒风险,婴儿还可能死于一些自然灾害。也许杀害婴儿的现象一直存在。 也就是说,杀婴,实际上多出自生存资源的匮乏。或是穷,或是战乱。而且,越是古代,越是把孩子当做随意处置的财产,不拿着当人看的。 但是,随着物质的丰富,文明的发展,这种现象是越来越趋于少见的!注意到《宋会要辑稿》谈到宣州的这件事情,特意点出是遗风、旧俗,这种遗风、旧俗从哪里来的?我们将它推到后汉、南北朝时期,即《饮马长城窟》直到郭世道时期,似乎不过分的。 然而,杀婴是杀婴,当成无可奈何的悲剧过去就算了。你别拿着不是当理说啊!更别拿出来当国粹宣传啊! 在动物群落或原始社会,杀婴是可以理解的。郭巨(或郭世道)的时代(后汉到南北朝),杀婴虽然有点耸人听闻,但是套上一个孝道的帽子,勉强也说得过。又过几百年,到了宋代,杀婴就成了遗风旧俗,成为改革的对象了。到了明代以至今天,郭巨简直成了靶子,被骂作残忍,与奸臣同列了。人类心态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慢慢发生了变化,正是合情合理的。 好吧,毕竟,我们看到了史书上记载了郭世道的垂泣,我是多么多么地乐意相信,这是他人性的流露,而不是伪装!面对老母和新生儿,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如何养育,这是真正的考验人性的两难。他从而选择埋掉儿子,是非常非常无奈的(其实他也可以选择弃老,这是另一种今天看上去灭绝人性而在古代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 由于史料记载过于简略,我们不知道从妇生一男之后到垂泣瘗之之间,是隔了多久。我是多么多么乐意相信,它只是隔了一天、两天、一个月而不是隔了五年十年! 然而问题又来了,当初你不是没钱啊。何以把家产分给兄弟,独取老母供养?以至于闹出杀儿子的人伦惨剧,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穷极无奈?还是用儿子的血染红顶子?至少,明代人就有怀疑。 在当今文物市场,赝品屡见不鲜。2011年,某汉代玉凳拍出2。2亿的天价,这件所谓文物不过是2010年的仿制品。一些人造假可以欺骗文物专家。上世纪90年代河南孟津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在北 在中国古代,演员被称为戏子,由于古代的艺术形式大多是戏曲,因此戏子也是古代戏曲演绎者的通称。早在汉代,史籍中就有了百戏的记载。然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皇帝贵为九五之尊,连当朝皇帝的名字人们都不 隋文帝热衷钓鱼执法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中纪委全会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戎马一生,享年65岁,虽然感叹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其年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长寿之人了。曹操之所以如此长寿,全在于他养生有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亦译为《量罪记》),改编自一部意大利悲剧《普洛莫斯和卡桑德拉》。故事是说维也纳的一个少年绅士克劳狄奥,因为与女友未婚先孕,被本城摄政安哲鲁判处死刑,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戏剧冲突 在小说《水浒传》里,潘金莲是个有名的淫妇。其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出身于大户人家,根本不认识西门庆这个人。婚后的她贤淑善良,却无端被人讹传成红杏出墙、与人苟合谋杀亲夫的荡妇rdqu 在古代,追星族不乏中大人物,比如宋朝的皇帝也爱追星。宋徽宗赵佶就是大宋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因痴迷于蹴鞠运动,而成为蹴鞠明星高俅的粉丝,于是高俅踢而优则仕,居然混到了太尉一级的高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洪秀全七岁的时候就上学了。18岁就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边教学,边参加高考。那时的高考没有扩招,所以,穷人的孩子中个举不太容易。时间长了,容易出现两个偏差:一,终身参加高考,一不小心 古代中国,高高在上的皇帝需要工资吗?答案当然是要了,虽然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但人总不能没有钱吧,特别是一国之主的皇帝,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的是呢!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降,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史记、残忍、真相、想象、还要、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