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诗文美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二十四孝真相:郭巨埋儿比你想象的还要残忍

  郭巨是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很富裕。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成了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供养母亲,对母亲非常孝顺。后来家境日渐贫困,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的母亲疼爱孙子,经常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深觉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分了供养母亲的食物,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有,母死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下的粮食供养母亲。于是带着孩子到外面去埋。忽然挖出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于是夫妻拿着黄金回家,过上了好日子。郭巨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郭巨这个人,只见于干宝《搜神记》,是一部志怪书,历史上找不到他的踪迹。但是,《宋书孝义传》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原文是:   郭世道,会稽永兴人也。生而失母,父更娶。世道事父及后母,孝道淳备。年十四,又丧父,居丧过礼,殆不胜丧。家贫无产业,佣力以养继母。妇生一男,夫妻共议曰:勤身供养,力犹不足,若养此儿,则所费者大。乃垂泣瘗(埋)之。   那,有没有当夜经过大侠高僧老道?有没有钻通一个地穴吃到莽牯朱蛤?有没有掉进深潭跑到绝情谷底?   《宋书》是正史,这个故事比《搜神记》里郭巨的故事可信多了。这个郭世道,有的书上写成郭世通。郭世通和郭巨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后世的典籍里,这两个人往往是相混的。   清洪亮吉《晓读书斋杂录》说郭巨就是郭世道(或郭世通),郭巨并不是本名,只因为他为人巨孝,所以世人称之为郭巨。等于是一个外号(又见清史梦兰《止园笔谈》)。   这个说法是可靠的。因为这种事历史上很多,例如宋代的大画家范宽,他本来叫范中正,字中立。为人宽厚,时人称他做范宽,所以哪幅画上假如出现了范宽两个字的落款,应该是不靠谱的(见启功先生回忆录)。   所以,就连后来孝道故事的编者都看不下去了,拼命给他描补。当然,还是借助神仙显灵。说他本来想埋孩子的,结果上天感动,财神爷显灵,赐给他一坛金子,就算了。   到现代社会,就算是这个描补过的剧情,也太反人类了。所以居然有了这样的动画片,说郭巨给老娘吃饭,老娘总是分给小孙子,老娘就吃不饱,所以:   然而,故事讲到这份上,埋儿的核心动机没了,也显不出郭巨多孝了啊!好好的《二十四孝》满变《聊斋》了。   这个故事讲来讲去,描补来描补去,仍然是靠老天爷解决了问题。第一次二十四孝版的,只是请了玄坛财神赵公明下凡第二次动画版的,不但赵公明,连水德星君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都请下来干活了!   不情,就是不近人情。吴起把儿子(或妻子)杀了取悦主子,这就是不近人情。此外,还有齐桓公的宠臣易牙、竖刁。易牙把儿子煮了,给齐桓公吃。齐桓公吃得很美,直夸易牙是个忠臣。管仲冷冷地在一旁说了一句话:   好好侍奉亲人才叫孝。若不合人情事理,就是天天给父母吃鱼肉,也是不孝。为了让老娘吃好点,就要杀无辜的孩子?这代价太大了吧?这是陷亲人于不义的大罪呀!这要是算作孝的话,那就真没天理了。这是挖到金子了,若没挖到,死者不能复生,郭巨就是杀人犯!(《孤树裒谈》卷二)   明林俊实在看不过这件事,居然作了一篇《郭巨辩》,长篇大套地把郭巨痛骂了一顿,说你把儿子埋完了回来,奶奶要是问孙子哪去了,你是说不说实话?要说实话,奶奶一气病死了,你郭巨弑母的罪名可就担上了。你到底是孝呢还是不孝?   所以,别以为古人多喜欢郭巨,脑子正常的人,都会对这件事情充满疑问。可见,从郭巨前一千多年的管仲,到郭巨后一千多年的明清以至今天,古今正常的人性并没有什么变化。   此外就太多了,不能一一列举,如明刁包就说郭巨过于好名,清黄达郭巨就是个残忍的家伙。假如我们今天仍然拿着这个故事教小朋友,那真是连五六百年前的古人都不如了。   二十四孝故事并不是固定的,例如有个《刘明达卖儿》故事,今天的版本里没有,在宋元时期的版本里出现过:   刘明达家贫,不能同时养活老母亲和小孩。刘明达无奈之下,就把小孩卖给路过的王将军。妻子见儿子被卖,赶出来大呼小叫,肝肠寸断,自杀身亡。   说到这,只是一个荒年再常见不过的悲剧,就故事而言,并不过分,过分的是然后:登上了某一个版本的二十四孝!成了道德的楷模。   如果我们从溺婴的角度看待郭巨。他的行为就勉强可以理解了。溺婴和埋儿,只是方式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现在所说的溺婴,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多指溺杀女婴。但溺婴(杀婴)自古常有,而且不限女婴。   《宋会要辑稿》:宣州安于遗风,衄于旧俗,男多则杀男,女多则杀女。谓之薅子。   《剑桥医学史》:生孩子要冒风险,婴儿还可能死于一些自然灾害。也许杀害婴儿的现象一直存在。   也就是说,杀婴,实际上多出自生存资源的匮乏。或是穷,或是战乱。而且,越是古代,越是把孩子当做随意处置的财产,不拿着当人看的。   但是,随着物质的丰富,文明的发展,这种现象是越来越趋于少见的!注意到《宋会要辑稿》谈到宣州的这件事情,特意点出是遗风、旧俗,这种遗风、旧俗从哪里来的?我们将它推到后汉、南北朝时期,即《饮马长城窟》直到郭世道时期,似乎不过分的。   然而,杀婴是杀婴,当成无可奈何的悲剧过去就算了。你别拿着不是当理说啊!更别拿出来当国粹宣传啊!   在动物群落或原始社会,杀婴是可以理解的。郭巨(或郭世道)的时代(后汉到南北朝),杀婴虽然有点耸人听闻,但是套上一个孝道的帽子,勉强也说得过。又过几百年,到了宋代,杀婴就成了遗风旧俗,成为改革的对象了。到了明代以至今天,郭巨简直成了靶子,被骂作残忍,与奸臣同列了。人类心态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慢慢发生了变化,正是合情合理的。   好吧,毕竟,我们看到了史书上记载了郭世道的垂泣,我是多么多么地乐意相信,这是他人性的流露,而不是伪装!面对老母和新生儿,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如何养育,这是真正的考验人性的两难。他从而选择埋掉儿子,是非常非常无奈的(其实他也可以选择弃老,这是另一种今天看上去灭绝人性而在古代非常正常的社会现象)。   由于史料记载过于简略,我们不知道从妇生一男之后到垂泣瘗之之间,是隔了多久。我是多么多么乐意相信,它只是隔了一天、两天、一个月而不是隔了五年十年!   然而问题又来了,当初你不是没钱啊。何以把家产分给兄弟,独取老母供养?以至于闹出杀儿子的人伦惨剧,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穷极无奈?还是用儿子的血染红顶子?至少,明代人就有怀疑。   在当今文物市场,赝品屡见不鲜。2011年,某汉代玉凳拍出2。2亿的天价,这件所谓文物不过是2010年的仿制品。一些人造假可以欺骗文物专家。上世纪90年代河南孟津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在北   在中国古代,演员被称为戏子,由于古代的艺术形式大多是戏曲,因此戏子也是古代戏曲演绎者的通称。早在汉代,史籍中就有了百戏的记载。然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皇帝贵为九五之尊,连当朝皇帝的名字人们都不   隋文帝热衷钓鱼执法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中纪委全会上,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戎马一生,享年65岁,虽然感叹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其年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长寿之人了。曹操之所以如此长寿,全在于他养生有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亦译为《量罪记》),改编自一部意大利悲剧《普洛莫斯和卡桑德拉》。故事是说维也纳的一个少年绅士克劳狄奥,因为与女友未婚先孕,被本城摄政安哲鲁判处死刑,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戏剧冲突   在小说《水浒传》里,潘金莲是个有名的淫妇。其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出身于大户人家,根本不认识西门庆这个人。婚后的她贤淑善良,却无端被人讹传成红杏出墙、与人苟合谋杀亲夫的荡妇rdqu   在古代,追星族不乏中大人物,比如宋朝的皇帝也爱追星。宋徽宗赵佶就是大宋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因痴迷于蹴鞠运动,而成为蹴鞠明星高俅的粉丝,于是高俅踢而优则仕,居然混到了太尉一级的高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洪秀全七岁的时候就上学了。18岁就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边教学,边参加高考。那时的高考没有扩招,所以,穷人的孩子中个举不太容易。时间长了,容易出现两个偏差:一,终身参加高考,一不小心   古代中国,高高在上的皇帝需要工资吗?答案当然是要了,虽然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但人总不能没有钱吧,特别是一国之主的皇帝,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的是呢!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降,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
史记残忍真相想象还要、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红颜祸水?盘点中国古代四大妖姬有施部落为避免和夏发生战争,进献美女妺喜。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夏桀为了讨好妺喜,筑瑶台、造倾宫、玉床、象廊。用玉石建造华...刘备的儿子刘封义子,刘备养子。本姓寇,后因不援助关羽而令他被擒杀,刘备将他问罪,赐死。刘禅,刘备长子。后登上皇位。刘永,刘备次子。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古人也推销:东方朔"身高俸禄论"西汉大才子东方朔,当年也是个没人赏识的可怜虫,凭着一篇长达三千多片奏牍的自荐信,倒是攀上了皇帝,可汉武帝身边人才济济,哪能轮得着他?所以他只得了个待诏公车的小官,整天见不到皇帝一面...皇帝也是追星族:徽宗是高俅的忠实粉丝在古代,追星族不乏中大人物,比如宋朝的皇帝也爱追星。宋徽宗赵佶就是大宋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因痴迷于蹴鞠运动,而成为蹴鞠明星高俅的粉丝,于是高俅踢而优则仕,居然混到了太尉一级的高官。宋...古人追星也疯狂魏颢为见李白半年跋涉三千里魏颢最初叫魏万,曾在王屋山下做隐士,号为王屋山人。他自言平生自负,人们都觉得他狂,但此狂人对李白却是非常敬慕。按魏颢自己的说法,他就像司马相如欣慕蔺相如的为人,像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两代帝师翁同龢1865年11月,经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诉和负责嵇查书房事务的醇亲王的联名保举,翁同龢被命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翁同龢入值书房后,先给同治帝进讲《帝鉴图说》一书。是书出自明代宰相...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代皇帝生平资料介绍隋炀帝杨广(569618)隋朝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杨坚次子。一名英。开皇元年(581)封晋王。六年,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八年冬,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进位太尉。他平时伪装仁孝俭...岳飞之死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明朝的文化发展状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创作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并且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汉哀帝刘欣:靠祖母行贿登上皇位的皇帝汉哀帝刘欣是元帝庶出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父亲被元帝封为定陶共王,母亲叫丁姬。刘欣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当上定陶共王,由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长大之后,刘欣喜欢文辞法律。元延...权臣蔡京乱铸"当十钱"致北宋通货膨胀随着蔡京的宦海沉浮,流通中当十钱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通货膨胀愈演愈烈,米价涨到每石大约四百文至一千五百文,比北宋初期米价每石一百文至三百文的价格上涨了大约三至五倍。严重的通货膨胀,使...上古时代的科学文明发展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经开始以葛、蚕丝制成衣服。(丝绸受欢迎的程度历久不衰,中外闻名。)在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科学发展有:是中华文明史上发达极早的知识部门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早在新石...秦武王:死得最窝囊的秦国国君只因太争强好胜秦武王生而有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乌获、任鄙二将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因为作战英勇而倍受宠爱,秦武王即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话说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人,单字说,...张之洞的故事有一次,张之洞私访来到松滋县,他早就听说松滋县令是个断案公正的清官,便想亲眼见识见识。恰巧在路上碰到一个幼时的同窗好友,这位同窗虽说没做官,却是当地一大富户。他见张之洞穿着破衣烂衫...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司马炎人物历史资料介绍司马炎,晋朝的开国皇帝。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昭长子。在位二十五年,在位年(265290)。曹魏末年,祖司马懿、伯司马师、父司马昭相继控制朝政。魏咸熙二年(265...南宋的灭亡,南宋存在时间达150多年之久咸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即位。当时,南宋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祐元年(1275年)春,蒙元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明朝的政治、军事机构设置,明朝的政治、军事介绍洪武十三年诛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丞相等官。在废除丞相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五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元朝疆域图,元朝地图,版疆域及藩属国元朝的前身为蒙古汗国,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成立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今贝加尔湖一带)。经由成吉思汗等蒙古诸汗的经营,以及三次西征之后,蒙古汗国东达日本海与高丽、北达贝加尔...曾国藩、李鸿章等兴起洋务运动慈禧上台以后,清王朝同西方列强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清朝统治者由排洋、恐洋转变为媚洋外国侵略者也认识到清政府可以作为他们奴役剥削中国老百姓的驯服工具,因而将对华政策由打转向了拉。...崇祯皇帝本可不上吊:是谁把他逼上煤山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