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诗文美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史伯伯阳父生平详细资料,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老子、孔子之前二百多年,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为常人所知。其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故学者在系统的专着中无不提及。但是,评价尚嫌不足。   此人是西周末年的王朝太史伯阳父,亦称史伯。西周太史,掌管起草文告、策命诸侯、记录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为朝廷重臣。   史伯的言论见于《国语》,主要是《周语上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两篇文字。《史记周本纪》《史记郑世家》亦有所载,显然是参考《国语》而记。文献资料简略,是后人对史伯重视不够的主要原因。   周幽王当政,王朝衰败,有识之士无不考虑退路,郑伯即是其一。郑伯名友,周宣王庶弟(即周幽王之叔),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爵位伯,称郑伯友谥号桓,为后来的郑国开国之君,称郑桓公。周幽王命郑伯友为王朝司徒,主管教化。郑伯友考虑自己家庭和郑地子民的安全,想作大规模的搬迁,而找史伯商量,讨教办法。史伯长篇大论,详细分析了天下形势,为郑伯友指明了落脚之地。   郑伯友对南方抱有幻想,而史伯告诉他:季纟川(《史记》作徇)为楚君,合于民臣之心,功德超过他的先王,十代也废不了。夫其子孙必光启土,不可偪也。不可以靠近他们。接着,史伯纵论虞、夏、商、周的历史发展,说明祝融(黄帝之后,楚人之祖)后代八个姓的演变,再次强调只有芈姓的荆国(长江中游大片地区)会兴盛。   如此,只有东方可以考虑,但也要作具体分析。史伯指出,以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为中心,南北各有九国,西东各有八国,这三十四个国家不是周王次子、庶子以及母弟甥舅一类的亲戚,就是蛮、荆、戎、狄之人,非亲则顽,不可入也。其中,只有一块地方,唯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黄河、济水、洛水、颍水之间,都是子爵男爵的小国,虢国(今河南荥阳东北)、郐国(今河南密县东南)稍大一些。史伯告诉郑伯友,把子民、财物寄放到那里,他们不敢不答应即便他们将来背叛,只要说是奉天子之命去讨伐,没有不成功的。   郑伯友本人虽然死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国难,但郑地人民东迁虢、郐之地,而保存下来,后定都新郑(今河南新郑)。   除了荆国以外,郑伯友曾问史伯还有哪些国家会兴盛,史伯回答说是晋、秦、齐三国。后来形势发展正如史伯所预言,这四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四霸。   十分明显,史伯不仅熟悉西周各种典籍,而且对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荀子儒效》)以及后代各王所封诸侯国的情况都了然于胸。史伯是西周末年尽知天下事的第一人,很可能是唯一一人。   阴阳、五行的观念产生得很早,大概商代甚至更早已有。今人看到的文字材料大多是战国及秦汉之际成书的,如《左传》《易传》《老子》及《黄帝内经》等。   古人在生产、生活的长期实践中,观察到了自然的阴与阳,以及水、火、木、金、土五种现象或五种材料。慢慢地,衍生出了两类相反相成、五类杂合相济的类名。这说明人们在原始宗教的笼罩中已经萌生二元对立、多元统一的观念,显露原始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思想苗头。从西周开始,逐步开始对阴阳、五行的自觉归纳和理性阐述,而史伯就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七八年),泾水、渭水、洛水(与河南洛水同名)流域发生大地震。史伯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烝,升。镇阴,被阴镇住。史伯认为,天地有阴阳二气,要有序、调合而秩序被打乱,阴气压迫阳气,使阳气伏在下面不能上来,才发生了地震。我们不能要求史伯以今天的科学解释地震,他在上帝即神还是主流观念的时代,以阴阳来说明,已经非常了不起。今人论述古代阴阳思想,无不首先引用史伯这段话加以说明。   史伯之后,阴阳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明确阴阳的矛盾势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如《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明确阴阳交替乃宇宙根本规律。   郑伯友向史伯讨教逃难之策,大约是在三川竭,岐山崩之后七年。史伯在议论王朝之弊时说了一大段哲理性极强的话,简要节录如下: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还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史伯认为,世间百物是由土、金、木、水、火五行相杂而成。这显然是与神创论相对立的唯物思想。而且,不难体味五行在史伯那里已不仅仅是五种具体的资料,它们已是五种具有事物根本性质的元素。   关于史伯的阴阳五行思想,文字材料很少,但可以看出,他已超越古人最初的人文自觉,开始上升为一种理性的智慧。   和的观念同样产生很早,其含义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而第一个对和进行理论提升,使之成为事物之本和天地法则的人,是史伯。史伯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家。   上引史伯哲理性的话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和确能生成万物,同就不能增益,而只能止步不前。用一物匀适地融入另一物叫作和,因此而能丰富、发展,并使万物不脱离和的统一。如果用相同的东西补充相同的东西,那么这种东西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种声音,单调得没办法听只有一种物品,单调得没办法看(没有文彩)只有一种口味,单调得令人生厌只有一种事物,单调得无话可说。   史伯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本法则就是和,即二元乃至多元的对立统一。事物的不断生成,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也就是和的不断展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不断展现。这既是客观世界的自在过程,又是人的主观世界的能动过程。   从人的认识和实践来说,一方面要尊重客观世界自然的和,不能从根本上加以人为的破坏,一方面要创造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和。最简单的事例,土加土,还是土,水加水,还是水,只有量的增加,没有质的变化土加水,则成泥,便可垒墙筑屋,再加火烧,则成各种陶器及砖瓦,便可方便生活、美化生活。总之,人要认识和的本质,运用和的法则。   史伯正是以和的思想为指导,给郑伯友分析王朝之弊的,指出周幽王的要害是去和而取同。史伯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喜好鬼鬼祟祟和邪恶的谗言讨厌贤明正直的忠臣,而亲近愚顽智昏和无知鄙陋的小人。断言不出三年周必亡。   二百多年后,齐国思想家、政治家晏婴对齐景公讲的和同之别(《左传昭公二十年》),与史伯所言完全一致。可以想见,晏婴是在看到相关记载之后接受了史伯的思想和观点。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也是这一思想的延续。而孔子之孙子思,糅合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作了更高的理论阐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今之众多学者认为,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非虚言也。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同则不继和实生物伯伯生平、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周恩来的七个经典幽默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周恩来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和珅:用情专一对妻忠诚的好男人过去结了婚的女人没有名字,和珅的妻子的娘家姓冯,所以我们就只能称和珅的妻子为冯氏。冯氏是发现和珅是人才的伯乐刑部尚书英廉的孙女,她是和珅的情感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女人。有的读者一看到这...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是谁的儿子,生平介绍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周公姬旦叔旦生平详细资料介绍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二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古代偷情故事: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民间有句俗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又不如偷不着。从各种偷情故事来看,失败者占绝大多数,自古如此。运气好还能全身而退者少之又少,而不幸运的就会留下心灵创伤。现代男人偷情,大多受到古...司马氏统一中国的原因分析:孙刘曹后继无人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秦淮八艳"名号由来:美艳逼人气节不俗秦淮八艳,即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故又称金陵八艳。计有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她们八人所以联名,因为有这样几个共同点:美艳逼人...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对天下百官的纠风监察机构自古就有,且一直为中央枢要。明代以前这类机构多称作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明清两朝都察院主官叫左、右...南宋的建立,南宋历史资料介绍,是宋朝的继续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的继续,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朝代。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乾隆皇帝宠信和珅的原因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华夏共祖少昊简介少昊(约公元前2598年约公元前2525年),己姓(一说嬴姓),三皇五帝之一,汉族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颢,史称金天氏、穷桑、云阳氏或朱宣。少昊是远古时...多尔衮简介爱新觉罗多尔衮(dorgon)(公元1612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少年时多次随兄出征蒙古与明朝,因屡建功勋16岁而获墨尔根代青贝勒(mergen...多尔衮怎么死的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蒲松龄辛酸"高考"路才华横溢却又名落孙山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9岁...远古人类之间血腥的"床笫之战"石器时代早期。蒙昧中的人类除了狩猎和逃命之外,在部落内部还盛行毫无节制的性关系每个女子属于每个男子同样每个男子也属于每个女子。这就是群婚制。孩子们只知道母亲对父亲却一无所知女人在当...秦始皇为何终生未立皇后?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原因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姜维对魏用兵,皇象写急就章,反切的发明,皇甫谧着蜀将姜维继承蜀相诸葛亮遗愿,连年对魏用兵,希望一统中原。魏嘉平元年(249),姜维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无功而还。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姜维攻魏西平没有成功。到魏嘉...郭靖真实生平的史闻揭秘提到郭靖,相信大家都不会对此人感到陌生的。郭靖是武侠大师金庸先生所著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主角,他生性单纯,重情重义、忠君爱国,具备中国人最认可的侠义精神,而且也是一位令人敬仰...清朝历史,清朝历史简介,年代的建立和灭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洪秀全的精神有多分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洪秀全七岁的时候就上学了。18岁就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边教学,边参加高考。那时的高考没有扩招,所以,穷人的孩子中个举不太容易。时间长了,容易出现两个偏差:一,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