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史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布衣都督汤寿潜的传奇故事

  汤寿潜,原名震,字蛰先(亦作蛰仙),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人。1890年以《危言》一书刊行知名于世。1892年赴壬辰科会试,取中赐进士出身。甲午战后曾参与强学会与维新运动。庚子事变以后倡议并推动东南互保。1906年,与张謇、郑孝胥等在上海创立预备立宪公会,成为国内立宪派的著名领袖之一。1911年杭州光复后出任浙江首任都督。   1915年春末,青年学子曹聚仁初到杭州,出乎意料地遇见先父极为敬仰的前贤:汤寿潜。然而更令曹想不到的是汤的打扮,他穿了一套土布短褂,戴了一顶箬帽,脚上一双蒲鞋,手上拿了一把纸伞,十足的庄稼人。当然,被汤的这身造型雷倒的又岂止曹聚仁?据著名报人包天笑回忆:我虽然常坐二等车,有时也到三等车去看看。那天却见一位汤蛰仙先生(寿潜)厕身于许多贩夫走卒之中,缩在壁角看报何以蜷伏在此?   《左传》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传统士人们毕生追求的完人标杆,但并非遥不可及,至少汤寿潜与之很是接近。   1890年,在内阁上班的汤寿潜写成《危言》一书,提出迁都长安,官制改革,严肃吏治,科举革新等一系列的变法主张。此书比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还早四年出版。一时间国人争相传阅,好评如潮,汤因之声名鹊起。   十年后,八国联军侵华,北方一片生灵涂炭。为了保住东南半壁江山免于战乱,汤寿潜主动联手张謇、陈三立等至友奔走于宁沪之间,游说几大督抚保境安民,勿轻易宣战。此即著名的东南互保。张謇事后慨叹国之不亡者,仅君往说两江总督刘坤一、两湖总督张之洞,定东南互保之约,所全者大,其谋实发于君。   时光荏苒,又过十年。时任浙路公司总理的汤寿潜力拒清廷出卖路权的做法,并致电奕匡,直斥盛宣怀乃罪魁祸首,损中益外,假公肥私。他又奏明朝廷,若以罪魁祸首为非,就把盛宣怀撤职,或调离铁路,以谢天下若以遵旨商办为非,就悬寿潜之首于藳街,以谢盛宣怀!孰料清廷竟不辨是非,以妄劾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误国的罪名,将汤寿潜革职,不准干预路事。虽浙路风潮终以惨淡收场,不过汤却凭此人气飙升,当时报纸甚至打出汤去路亡的口号,可见其已被浙人视为爱国与公信的人格符号。   就这样,汤寿潜历经三个十年,升级为江浙呼风唤雨的领袖人物,称之为东南人望,殆不虚也!   进入辛亥年,汤寿潜对清廷的信心跌至冰点。5月,清政府宣布设立皇族内阁,这让一贯主张立宪的汤寿潜倍感失望。他与张謇、沈曾植、赵凤昌等联名致电摄政王,要求改组内阁,重用汉大臣之有学问阅历者,然其建议犹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已是心灰意懒的汤寿潜于该年秋天致友人信中写道:人以为幸福在前,我以为大劫方始。果不其然,武昌首义的星星之火很快便呈燎原之势。历史就是如此有趣,最害怕革命的立宪党人汤寿潜却预言了革命的到来。更加诡异的是,汤竟然成为革命党人的座上贵宾,于11月5日被推举为杭州光复后的第一任浙江都督。   汤寿潜担任浙督,看似意料之外,实乃情理之中。浙江本是革命力量最强地区之一,既是光复会的大本营所在,又拥有诸如陶成章、章炳麟、秋瑾等领袖人物。不过,杭州起义前夕,陶、章二人远在海外,留守本地的朱瑞、褚辅成又难以服众。环顾省内,唯有汤有声海内,识者皆尊敬之,且拥有别人不及的人脉资源。于是众人一致认为汤乃众望所归,堪膺此选。   此时身在上海的汤寿潜内心异常纠结。深受传统观念熏染的他,虽知革命大势所趋,但潜在的忠君情结令他难以改仕新朝。于是他起初极力婉拒,说:卿等欲革命,径行之耳,奈何以强人?吾虽弗善颛制,然与卿等异趣,以若所为亦不与也。表达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然而汤毕竟心太软,当说客讲到此时杭州民军与旗营严重对峙,满人只愿受汤先生抚,否则力抗,并进而游说杭民六十万户,使阖门而战,一朝而烬,公独能不救之耶?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愚忠,决定担当道义。可以说,由清臣到浙督,汤绝非华丽转身,而是艰难蜕变。   甫一上任,汤就拟订旗营和降条件,以自己的诚信与声望促使旗营委械请降,杭州乃至浙江全境帖然以定。接着,汤再出重拳,12日派朱瑞、吕公望率攻宁支队3200余人开赴镇江,一路披荆斩棘。12月2日,联军经过血战攻克南京。汤寿潜向前线将士发出贺电:南京光复,赖诸公指挥之劳,将士用命之力,东南大局,从此敉平。谨祝联军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不久,汤又积极呼吁成立中央政府,统一事权,并自告奋勇为南京临时政府劝募公债,以纾财政危机。   汤寿潜最具远见的主张是提出援鄂伐燕。在他看来,武汉乃首义之区,必须顾全。而北方愈有世变,北伐愈不可懈。因为他对袁世凯有着清醒的认识,知道其为翻云覆雨之辈,应停止议和,全力北伐。后来形势发展确如其所言。   浙督一职,看上去很美,实令人烦不胜烦。平心而论,推举汤为首任都督,对于革命党人而言,无非是暂时利用其声望与经验,二者间的蜜月期就好比兔子尾巴,短的可怜。都督府各部门实权多半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汤往往备受掣肘,徒具虚名。套用句流行语,他就是个打酱油的。   况且不少革命党人年轻气盛,恃功自傲,完全不把这个布衣都督放在眼里。其间有两件事对汤刺激颇大。一是贵林事件。贵林,杭州旗营满人,思想开明,在和平解决旗营问题上出力尤多。但就在旗营投降的第二天,司令部、政事部即以匿留枪械、图谋反抗罪名,假托都督名义加以枪决。出于维稳的需要,汤强忍怒火,保持克制。不久,革命党人王金发又向汤发难。王本来就对汤寿潜甚有成见,曾质问陈其美:汤寿潜是反对我们革命的,为何要推他出来做都督?后来王更是无视都督府的命令,组织绍兴军分政府,自任都督,裂土而封,截留浙东税收,采购军械,扩充部队,政出由己,每与杭州督府相对抗。   既然自己已被架空,实在没必要天天手攥橡皮图章,做个傀儡都督。于是,汤寿潜声称老病无用世之心,又无发难之烈,于1912年1月16日卸任下岗,前后任职仅两个月零十天。   下野之后,汤并未就此息隐山林,依然为国为民竭尽所能。他曾赴南洋筹集款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后重掌浙路指挥权,希望通过与袁世凯博弈,推翻铁路国有政策,为地方谋求福利。可惜二者皆收效甚微,无果而终。   汤寿潜多年身居要职,但生活简朴,有布衣都督之称。他不富、不贪,在全浙铁路被袁世凯收归国有两年后,袁通过全浙铁路公司拨发20万银元,作为汤总理全浙铁路4年多不支一分薪金的补偿,但汤分文不受,将全数款捐给建造浙江图书馆。   先生当清季负时望,有康济之略而不得行其志民国初建,虽尝假节开府、入参国务,皆去之惟恐不速。其介然特立不肯询人以尸位,非故为此以矫世也。   言足以益仁,行苟足以利物。施及一乡不为小,达乎四海不为大。近之,功垂数世远之,泽流无穷。不必在位,不待有众,不假于宣扬,不资于辩说,而人自不能忘之,感应之理然也。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寿潜都督传奇故事布衣、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北齐皇帝高湛的变态心理:特别钟爱别人老婆开始的时候,高湛还是很喜爱这个漂亮且风骚的老婆,史载他曾经花费不菲为胡太后制作珍珠丽服,可见他当时还是对胡太后相当友好的。不过高湛有浓重的变态心理,对别人的老婆特别的钟爱,自从他霸...漫说石崇和绿珠: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只可惜男的名声略差。这段关系又太像(其实就是)土豪包养小妾,所以一直没有多少人传颂他们的爱情。要歌颂也都掉转笔头歌颂女的坚贞,红颜薄命,富贵长难久等等如果没有那么强的批判意识,把故...鲁迅的故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青年时代受进...秦始皇为何终生未立皇后?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原因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左宗棠为何看不起曾国藩?曾国藩回湖南本是为母亲办丧事。没想到恰逢太平军横扫两湖,皇帝命他出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墨绖出山,这一天赶到长沙。到了馆舍,换过衣服,匆匆洗了把脸,曾国藩就坐下来,与前来迎接的...朱元璋血洗湖南浏阳的历史真相关于朱元璋血洗浏阳有多个版本:一是朱元璋为了报复浏阳人支持陈有谅,下令血洗浏阳。二是刘伯温看天象说浏阳三百年后将要出天子,。朱元璋为保其万世江山,遂开杀戒,诛灭全城三是传说当年老朱...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斩子之谜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生将门,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忽必烈对东南亚的战争,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忽必烈在印度支那的战争进展也好不了多少。这一地区当时被分为四大国:安南国(包括东京平原和很久以后成为法属的安南国、即今北越的东京平原北部),它更多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占婆国(曾是法...三国演义里那些被作者"冤杀"的名将黄忠老将在演义里追随刘备征讨东吴,误入吴军的包围圈,结果中了毒箭,毒发身亡,死得极其悲壮,然而,据《三国志》记载,在刘备讨伐东吴之前,黄忠就已经病逝,没来得及南下。这是被冤杀的名将...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元朝历史资料介绍,蒙古扩张以及元朝的建立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也是首个征服全中国外来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06年铁木线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唐朝历史:唐朝的建立发展,安史之乱及的灭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中外交流等方面,中国在唐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李唐王朝历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明朝的外交历史情况介绍:郑和下西洋、海禁与抗倭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一说进行环球航行,见1421中国发现世界)。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子鲁出...刘备在成都称帝,张飞酒醉遇害的历史故事221年,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220年,曹丕称帝后,蜀中传闻汉献帝刘协已被杀害,身为宗室的刘备于是发丧制服,追尊刘协为孝愍皇帝。事后,刘备部下纷纷劝刘备即帝位,刘备没有答应。军师...萧皇后简介隋炀帝愍皇后萧氏(567年648年4月17日),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兰陵萧氏。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萧后生于二月,江南风俗以为不吉,遂辗转由叔、舅收养。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选其...燧人氏资料介绍,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忽必烈对经济、文化发展所实行的措施和影响如果忽必烈希望实现其他任何经济和政治目的,中国必须是真正统一的和中央集权的。忽必烈首先释放被他的军队俘虏的大批士兵和平民,以争取江南的汉人。接着他发布以恢复中国南方经济为目的的命令...乾隆盛世为何没能清除腐败?张宏杰:因为他善于总结历史教训,此外,他受《易经》影响很大,主张宽严相济,刻意不让手下明白他的想法,所以他一生都在变来变去。此外,和普通皇帝不同,他特别残忍。北京晨报:在书中,您写...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是如何发迹的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他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孙中山的酒量孙中山喜欢喝洋酒,而且酒量大得惊人。据他的老友戴季陶记述,1916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领导护国军攻入四川,李烈钧率护国军攻入广东,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广东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