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的宰相专权,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因此他即位两年后就日渐疯癫。绍熙五年七月,孝宗病死后,光宗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划立新君。最后,太皇太后下诏,光宗被奉为太上皇。1195年,他的儿子赵扩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六年后,光宗去世。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宁宗一朝被韩侂胄和史弥远两名权臣操控。
宁宗初期,赵汝愚任宰相。赵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职宰相本就不合礼法,加上韩侂胄煽风点火,最后他被罢去相位。但是,民间依然十分怀念他,临安城门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清除赵汝愚的影响与排斥异己,假借学术之名,制造庆元。将理学称为伪学,而朝中信仰理学的大臣又多反对韩侂胄。韩侂胄借此将信仰理学的士大夫全部赶出朝廷。
庆元六年(1200年),韩侂胄见理学已构不成威胁,便解除。但是,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开禧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在1208年,签订《嘉定和议》。在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金放弃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献上韩侂胄首级。
1214年七月,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朝已遭受蒙古帝国的打击,被逼由燕京迁都至开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但是失败。
宁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政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赵昀为皇位继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理宗。但是,史弥远继续其的专政,而赵昀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hel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宋金作战,岳飞的部队把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十年对金作战中,岳飞的军队以牺牲一万五千人,伤残两万人的代价,杀死战斗力强悍的金兵约十五万人,杀伤至少五万人。金人发出了
北宋都城介绍一:北宋的都城叫汴京,不叫汴梁,汴梁是开封在元明时代的称呼。北宋有四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归德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分别是现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和
农业状况南宋农业概括而言,因人口南移、国土促狭而导致的粮食压力及因军费开支而造成的财政危机,使农业承受更为沉重的负担,因而只能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水利田和梯田的开发,沿边屯营田的开垦,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4位诗人的合称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来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在世,11271130、11301163年两次在位),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桓弟。15岁封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做
文学南宋文学相应带动北方的发展。这在小说和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小说和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洪迈的《夷坚志》以鬼神怪异为主,北传时间较早,淳熙十三年(1186)章森出使金国,北
南宋文化在北方影响最大的是南宋的特色文化理学。宋理宗时代,朱熹道学(又称理学)得以兴盛。大约在南宋开禧年间前后,也就是在金国迁都汴京前后,理学著作陆续传入北方,像尹焞《论语解》、胡安国《春秋传
连蒙抗金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同时在北方,金国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
高宗死后,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惇,也就是光宗。然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且对孝宗十分不孝。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
史记、
奸佞、
国势、
专权、
当道、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秦国起源历史,商鞅变法促成秦国的兴起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益,伯益乃颛顼后代(注:黄帝正妃嫘祖生二子:长曰玄嚣、次曰昌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三子:帝喾、挥公、大业之父昌意生一子名颛顼,颛顼有一女名女修大业...
岳钟琪生平介绍岳钟琪(),清朝名将。字东美,号容斋,平番(今甘肃永登)人,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年),岳升龙以母年逾九十,乞入四川籍,岁的岳钟琪也随之入了川籍。康熙五十年由捐纳同知改武职,任松潘镇...
秦朝一统:商人吕不韦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与其他绝大多数暴发户不同的是,吕不韦是一个极具政治头脑的商人。他平时往来各大都城,对各国政治十分熟悉,尤其是对秦国太子宫阙的内幕更是了如指掌。因此,当他见到异人后,首先想到的是这是...
陆游与唐婉:两首钗头凤,一对痴情人!陆游与唐婉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两年不到唐琬就被逐出了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于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
宫刑是什么在古代中国,阉割术的渊源是相当久远的。有证据表明,至迟在殷商时代就有了阉割男性生殖器的意识与行为。当时的阉割术可能是将阴茎与睾丸一并割除的,秦汉时期的阉割技术已较为完备,并已经注意...
红颜祸水?盘点中国古代四大妖姬有施部落为避免和夏发生战争,进献美女妺喜。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夏桀为了讨好妺喜,筑瑶台、造倾宫、玉床、象廊。用玉石建造华...
乾隆皇帝宠信和珅的原因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
西晋灭吴全国复归统一,李密作《陈情表》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便着手准备灭掉吴国。晋泰始五年(269),晋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他操练士兵,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同时经常与晋武帝商量盘算灭吴的大计,羊祜为晋灭吴...
鄢陵大战,晋由于鄢陵之捷威震诸侯,欲霸天下周简王十一年(前575),郑背叛晋国,郑子驷与楚君盟于武城。郑背晋与楚盟,晋怒,栾书认为不可失信于诸侯,于是发兵,晋厉公亲征。五月,渡黄河。郑国向楚告急,楚共王率军救援。晋范文子闻...
元朝疆域图,元朝地图,版疆域及藩属国元朝的前身为蒙古汗国,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成立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今贝加尔湖一带)。经由成吉思汗等蒙古诸汗的经营,以及三次西征之后,蒙古汗国东达日本海与高丽、北达贝加尔...
朱元璋陵墓为何会有女人的哭声这得从谜一般的朱元璋的死亡时间及墓葬所在地说起。现在,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史学界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九,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为什...
康有为"封圣"是自欺欺人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读书人:满嘴仁义道德,暗地里却蝇营狗苟写文章下笔千言,但治国之策却荒谬不已谈爱国声泪俱下,但转脸便卖国求荣。在历史教科书及影视、文学中,一向被吹捧为伟人的康有为便是...
窃符救赵的信陵君为何只求速死?信陵君魏无忌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和春申君,孟尝君和平原君并称,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安厘王的异母弟。对魏国而言,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
李园和黄歇,战国时期两个依靠女人博得富贵的男人《中国朝代歌》前两句唱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形象地说明了在战国时期(前476前221年)社会动荡,奇士辈出,那是一个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的时代。较为大家熟悉的人物就是苏秦和...
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岳飞墓和岳王庙景区,位于西湖栖霞岭南麓,现存格局于清代重建后形成,分为墓园、忠烈祠、启忠祠三部分。墓园坐西向东,忠烈祠和启忠祠坐北朝南岳王庙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
唐朝女子地位极高,唐代妇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男女不平等到现在还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然而大多人不愿意去深思其背景,有时候会把社会分工的不平等,当成是男女的不平等。比如在唐王朝,到底妇女地位是提高了呢,还是下降了,就是专家学者之间...
康熙智除鳌拜,康熙除鳌拜的历史故事玄烨八岁那年(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病死了。临死以前,他指定玄烨做继承人。因为玄烨年纪太小,还不能料理国家大事,顺治皇帝又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人做辅政大臣。这四个辅...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
古代偷情故事:妻不如妾,妾不如偷民间有句俗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又不如偷不着。从各种偷情故事来看,失败者占绝大多数,自古如此。运气好还能全身而退者少之又少,而不幸运的就会留下心灵创伤。现代男人偷情,大多受到古...
宋之问"因诗杀人"宋之问诗才高超却人品低劣宋之问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56年,唐虢州弘农(今三门峡灵宝市)人。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有三绝,即有勇力、擅长书法、能做好文章。宋之问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勤奋好学,专攻文词且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