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对孔子事迹的述评
传说孔子在卫国居住在卫灵公宠臣宦官痈疽家,在齐国居住在宦官瘠环家。孟子断然认为这是好事者编造的故事,事情的真相是:于卫,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在齐国,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孟子之所以对这两件事具有敏感性,是因为宦官宠臣心理阴暗,地位卑下,如果孔子确实在痈疽与瘠环家居住过,表明孔子是一个小折不扣无义尢命之人。为了维护孔子形象,正天下视听,孟子还从逻辑上论证了这个传说的不可信性,他说: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出仕为官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政治追求,孟子埘于孔子和他的弟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态度非常欣赏。魏罔人周霄问古之君子仕乎?孟子在明确回答仕之后说:孔子二月无村,则皇皂如也。出疆必载质。孔子认为: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孔子与他的弟子参与政治不是为官而官,而是为了事道,在具体政治实践中要坚持可以仕而仕。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由此可见,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参与政治,首要目的是为了实践他们的思想学说,而不是单纯的爵位利禄。孔子曾先后担任过委吏、乘田、司寇等高低不同的官职,不论担任何种官职,他都能够在其位谋其政,认真负责,恪守职责。孔子尝为委史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孟子为了进一步说明孔子严谨的政治作风,还特意列举了燔肉小至。不税冕而行和猎较两个事例。 关于燔肉之事,孟子说: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村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孔子讲究仁,同时也注重礼,把礼作为仁的外在标准。所以,孔子在处理燔肉之事的时候,宁肯被人误解为争要祭肉,也要按照礼法行事。 猎较是鲁国的传统习惯,赵岐注曰:猎较者,田猎相较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万章对孔子参与猎较提出了质疑: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孟子辩解说:孔子出仕为官是为了事道也,如果要改变猎较习俗,应该着力于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采取规范祭祀的器物和祭品等措施,从制度上断绝猎较的根源,而不是直接反对猎较。孟子通过猎较一事,不仅肯定了孔子严谨的政治作风,而且还看到了孔子在政治上的远见。 孔子作风严谨,可又不是一个迂腐教条之人,孟子认为孔子回拜阳货一事充分表现了孔子的灵活性。季氏的家臣阳货挟季氏控制鲁国政权,属于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无道政治。阳货希望孔子来拜见他,又知道孔子不可能来拜见他,所以就利用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的习俗诱使孔子来拜见。孟子议论这件事说: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孔子恪守礼法,但不缺乏必要变通,他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了阳货,这样做既坚持原则,不失礼节,又灵活巧妙。所以,孟子称赞孔子是一个懂得君子之所养的人。 孔子积极参与政治,主张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并深深地眷恋着鲁国,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但是最终也没有在政治方面成就一番大的事业。这对孟子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为此,孟子对孔子的政治失意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问,是孔子一生中重大政治挫折之一,孟子分析其原因是无上下之交也。赵岐注曰:孔子之所以厄于陈蔡之问者,其国君臣皆恶。上下无所交接,故厄也。 秦王政到二十二岁时,开始执掌大权。公元前年,有人利用太后造反,秦王政剿灭了叛乱。又过了一年,他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叫他自杀了。秦王杀了吕不韦,一心要统一中原,不断地向各国进攻。在这种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君臣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 秦国的力量一点点强大起来。为了富国强兵,秦昭襄王很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李冰受到了他的重用。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在秦国负责兴建过几个大的工程,由此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一 孔子与子贡说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这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子 国际社会间到底有没有道理可讲?答案是两元化的:行动上不讲道理,但口头上一定得讲道理,让人觉得被打击对象是个人神共愤的混蛋,不打都对不起全世界善良的人民。这就是战时外交辞令。写外交辞 《中国朝代歌》前两句唱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形象地说明了在战国时期(前476前221年)社会动荡,奇士辈出,那是一个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的时代。较为大家熟悉的人物就是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在秦统一中国的刀光剑影中先后烟消云散,最后灭亡的应是公元前221年的齐国。最近,偶尔查阅史料,方才发现这个人所共知的常识其实是个错误,因为还有一个诸侯国即使在秦始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尤其是在儒家思想被封建社会封为正统治后,他就一直被奉为圣人、素王,倍受推崇。古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然而孔子的身世是一个难 郑国在春秋时是战祸最剧的国家,而内部大族多,斗争激烈,所谓"国小而逼,族大多宠。"像子产初当政时,派贵族伯石去为国家办一件事,竟要求先许愿给他土地作报偿才去,子产同意,说这是要先安定大族的办法。史记、孟子、孔子、述评、事迹、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