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诗文美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人的两面性: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

  吴起是两千四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不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对他的生平有详细的记载。吴起具有极高的治军才能和军事天份,也可这样说,在相互攻伐的春秋战国时代,他助谁,谁就强他攻谁,谁就败。就是这样一个军事能人,但就他的人品来看,则充分地表现出了人格的两面性来:既有人性善的一面,也有人性恶的一面。因此,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对吴起的评价一直都是赞赏和贬谪相并存的。   吴起,卫国人,喜欢专研兵法。曾经是曾参(孔子门生)的学生,后来在鲁国做官。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齐国发兵进攻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担心他对齐作战不会尽力,所以不放心把兵权交给他。为了获得鲁君的信任而得到将军的职务,吴起就将妻子杀死,以表明忠于鲁国的决心。鲁君遂用吴起为大将,吴起率军向齐军发起进攻,结果,鲁军大败齐军。   但鲁国人不喜欢吴起,随后就有流言传到鲁君的耳朵里,传言说:吴起为人残忍,年少时,吴家很富有,为了出仕,吴起四处游说,终未成功,结果把家也弄败了。乡亲们嘲笑他无能,他就杀了三十几个讥讽过他的乡邻。在逃出卫城前,他与母亲诀别,咬臂发誓说:不做到卿相,决不再回卫国。遂师从曾子,没过多久,他母亲去世了,他也不回去守孝。曾子看不起这样的人,便与他绝交了。他为求将而杀妻,更证明了他的残忍。况且,鲁和卫是兄弟之国,鲁君任用了吴起,实际就是抛弃了卫国。鲁君因此疑虑重重,吴起害怕起来,听说魏文侯很贤德,他就投奔到魏国去了。   魏文侯问李克(师从孔子门生子夏,中山相):吴起这个人怎样?李克答:吴起贪而好色,不过,若论打仗用兵,司马穰苴(齐国大司马,深通兵法)也不如他。李克所说的贪,魏文侯知道不是指吴起贪财,而是指他贪图名誉,至于好色,因为所有的记载都没有提及,也就不知所指了。魏文侯确实是贤君,用人知道扬其长,抑其短,即用吴起为大将,去进攻秦国,结果,吴起率军一连夺取了秦国的五座城池。   吴起虽然是将军,他却能与最下层的士兵同甘共苦他和士兵吃同样的饭菜,穿同样的衣服,睡同样的地方,就连行军也不骑马,同士兵一样步行而且还亲自搬运军粮,分担士兵的辛劳。有个士兵生了毒疮,他亲自为其吮毒,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有人问:你的儿子只是个士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吮毒,你为何哭泣呢?其母道:你有所不知,当年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吮过毒,其父在战场上就决不后退,结果死在敌军中。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吮毒,不知道我儿将会死于何处,所以为之哭泣。   魏文侯知道吴起善于用兵,廉洁且平易近人,并深受士兵们拥戴。便派他镇守西河,以抗拒秦国、防卫韩国。   十六年后,即周安王十五年(公元前387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即位。一次,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船至中流,魏武侯对随行的吴起感慨道:太壮美了!坚固的山河,是魏国的风水宝地。吴起回答:国家的巩固在于君主的修德,而不在于山川的险要。当年三苗氏、夏桀、商纣的所在地都有山川天险,但因为他们不修政德,结果都灭亡了。由此可见,国家的兴衰在君王修德,不在天险,若君王不修德,船中之人都可能成为敌人。魏武侯说:说得太好了。   吴起镇守西河,声名鹊起。魏武王用田文为相国,自信且自负的吴起很不服气,他直接找田文说:我要和你比功绩,可以吗?田文答:可以。吴起问:率领三军,抵御外敌,士兵不怕死,敌国不敢图,你与我相比,谁强?田文答: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治理百官,亲近百姓,让国库充实,你与我相比,谁强?田文答:我不如你。吴起再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东进,使韩、赵都服从我国,你与我相比,谁强?田文答:我不如你。吴起说:以上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官职却在我之上,这是为什么?田文说:如今国君年轻,国人对他处理国事的能力还存在疑惑,大臣对新君还没有完全服从,百姓对新君还没有完全信服,在这种情况下,是由你出任相国好,还是由我出任相国好?吴起沉默良久,说:还是你出任相国好。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官职在你之上的原因。吴起自知在协调各种政治关系上不如田文,从此尊重田文的相国地位,成为魏国的将相和。   不久,田文死了,魏武侯任用公叔为相国,并把魏公主嫁给了他。公叔是一个奸佞小人,他忌妒吴起的治国治军才能,必欲除之而后快,便与人商量设计陷害吴起。他向魏武侯提出可以用美人计试探吴起是否忠于魏国。于是,就让魏武侯对吴起说要把公主送给他,并告诉魏武侯,若吴起忠于魏国,必然会留下公主,若相反,他就会推辞。吴起不知是小人使坏,果然辞谢了魏武侯送公主之意。魏武侯虽然起了疑心,但并不完全相信。吴起却担心得罪了君上会招来杀身之祸,只好离开魏国,投奔到了楚国。   楚悼王早就知道吴起的贤能了,吴起一到楚国,就被任命为相国。吴起也不辜负楚悼王的的信任,一开始就申明法令,革新吏治,裁减冗员,废除王族中疏远者的待遇。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安抚和奖励征战的将士。吴起还严明军法,强化军队,驱逐纵横论的游说者,楚国在吴起的管理下一天天富强起来了。于是,楚国在南方平定了百越在北方吞并了陈、蔡,抗拒了韩、赵、魏的进攻在西方征讨了秦国楚国的日益强盛让各诸侯国都感到了害怕。而在楚国,既得利益受到损害的权贵们,却对吴起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们极尽造谣中伤、诬蔑陷害之能事,共同对付吴起。   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有贵戚大臣作乱,当他们围攻吴起时,吴起就跑到楚悼王的尸体上伏下来。攻击者在刺射吴起时,也把箭射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楚肃王即位后,命令令尹(即相国)诛杀了因射吴起而一并把箭射到悼王身上的人,受株连被灭族的有七十余家。这也是吴起在临死前,最后留下为的自己雪仇的极端手段。   司马迁在《史记。吴起列传》中说: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而亡其躯。悲夫!窃以为,吴起在楚国,针对楚之现状,申明法令,裁撤冗员,减除部分王族的待遇,首先得罪的是既得利益者和权贵们,这才引起了楚国贵族的仇视,这很难说就是施行了。所以,司马迁的这一判断值得商榷。   从总体上来看,吴起在品德上受到诟病的,主要是少年杀人、母死未归、杀妻求将这一段。而在魏国和楚国,应该说还是干得不错的。但为什么吴起总是不能在一个地方长期立足呢?我想,除与他个性中因有本事而自信与自负,容易招人忌妒外,还和后来君主的变化有关。而这恰恰也是吴起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君主手下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双重性。而吴起人格的两面性也折射出一个道理:一个好领导,能让下属展示出人性善的一面一个坏领导,会使部下表现出人性恶的一面。而一个社会制度的好坏,对人性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吴起杀妻求将两面性故事、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三国时期的文艺学术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事件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一个时期,但同时,它又是在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极富于艺术气质的一个时期。人的主体意识在摆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之后,获得了觉醒,整个文化领域,...左宗棠为何看不起曾国藩?曾国藩回湖南本是为母亲办丧事。没想到恰逢太平军横扫两湖,皇帝命他出任帮办湖南团练大臣。曾国藩墨绖出山,这一天赶到长沙。到了馆舍,换过衣服,匆匆洗了把脸,曾国藩就坐下来,与前来迎接的...汉哀帝刘欣:靠祖母行贿登上皇位的皇帝汉哀帝刘欣是元帝庶出的孙子、汉成帝的侄子,父亲被元帝封为定陶共王,母亲叫丁姬。刘欣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继承王位当上定陶共王,由祖母傅太后抚养成人。长大之后,刘欣喜欢文辞法律。元延...曹植写《洛神赋》,曹植与甄妃偷情成千古佳话?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结果却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在甄妃死后,曹植入朝去觐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到...唐朝灭亡后唐朝法统的延续,公元907年3月朱晃灭公元907年三月,朱晃灭亡了唐朝,当时除了晋、蜀、吴、岐四镇外,全国各军阀都拥护朱晃,唐朝作为朝代尽管正式灭亡了,但是其法统在当时中国依然有影响,晋国等依然使用唐朝年号,与朱梁政权...李隆基是谁的儿子?李隆基生父唐睿宗李旦资料介绍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北宋时期的两京都城,北宋开封异常繁华西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了宋王朝,定都开封,史称为东京,从旧制设西京河南府(洛阳),宋真宗设南京应天府(商丘),宋仁宗设北京大名府。此后,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冯道:中国历史上的的"政治完人"长期以来,许多史学家因为冯道没有在王朝交替的时候杀身成仁而对他多加指责。司马光对他的评价是滑稽多智,浮沉取容。不过,我们不应该拘于这种传统的愚忠思想。作为一名职业官僚,冯道虽然多次...戚继光的故事:戚继光斩子之谜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生将门,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父系氏族资料介绍,父系氏族的特征和的形成父系氏族(约公元前4000年)。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握了社会财富,母系氏族社会便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其特征是,氏族由一个男性祖先和他的子女...先蚕娘娘嫘祖:黄帝轩辕氏的元妃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部落联盟,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他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制造生产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给正妃嫘祖了。在做衣冠的过程中,嫘祖和黄帝手...五代十国时期权贵们荒唐的"夜生活"南唐以忠直见称的死节之士孙晟,亦以豪奢纵欲著称。史书上说他事烈祖父子二十余年,家益豪富,每夜宴请宾客尽欢,而且从不设几案,使众美貌家妓各执一器,端菜的端菜,捧酒的捧酒,环立宾客左右...靠跳舞发迹的安禄山他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家丁不久前向他介绍的那个叫做杨国忠的地痞无赖,那人鬼精灵得很,说不定会有什么主意。可是家人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酒肆、妓院,四处打听不着此人,后来听说他居然是当今皇帝宠...唐朝武则天称呼的由来,武则天并非她的真名古代女性有名也有字,汉朝常不分男女,名、字可通用,南北朝之后男女名、字才有区别,女性多以花草娇美、贞柔明媚等阴性文字取名,区别与男性。武氏名瞾,但是瞾武氏称帝之后造的字,武则天这个...秦朝的军队建制,主要分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三部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还需要强大的军队。秦军以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重点地区。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刘邦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看到这题目,兴许,有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刘邦与颜回?咋比?是的,刘邦与颜回几乎是天南地北,生命型态也迥然有别,真要牵扯,确实怎么看怎么怪。不过,当我读到刘邦一桩有名的故事时,还是...元朝的政治体制建设:中央机构、行中书省、行政建置蒙古国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王、宗戚和勋臣。蒙古统治者把主持军事、财赋征敛的...古代男子逛青楼都去干什么?大家都知道我们今天所说的青楼指的是妓院,其实高级的妓院才叫青楼青楼原本指的是贵族富贵人家豪华精致的青砖青瓦的楼房,后来,由于贵族之家的许多姬妾,家妓大多住于这些楼房之内,到了唐代的...司马光生命中最后18个月的悲剧性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度,避免进一...廉颇,战国中后期威名远扬的赵国名将公元前283年赵国伐齐时,廉颇为将。他率军直取阳晋,大获全胜。一战扬名,廉颇随即被拜为上卿。此时,正值秦昭王即位,他雄心勃勃,四出征伐,而赵国首当其冲。秦军剽悍,一路锐进,迫使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