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诗文美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冯道:中国历史上的的"政治完人"

  长期以来,许多史学家因为冯道没有在王朝交替的时候杀身成仁而对他多加指责。司马光对他的评价是滑稽多智,浮沉取容。不过,我们不应该拘于这种传统的愚忠思想。作为一名职业官僚,冯道虽然多次随着朝代的更替改变效忠对象,但他却对每一任皇帝都尽到了人臣的责任。   正所谓武死战、文死谏,对于身为文官的冯道来说,既然进入官场,自然而然就要博取名声,这需要敢于说真话。敢说真话是有风险的,但后面的利益也大,关键在于怎么操作。面对那些尚武的马上天子,冯道不但了解其脾气秉性,而且洞悉每件事情的要害,谋而后动,取得了很好的劝谏效果。   比如在后梁时期,冯道在晋王李存勖手下效力。晋王亲率大军攻打梁朝,与梁军隔黄河对峙。晋王帐下大将郭崇韬有一次惹恼晋王,晋王生气地说:让三军另选统帅吧,我让贤回太原!随即命当时负责文字工作的冯道起草文件公布于众。冯道拿起笔却迟迟不动。晋王不断地催促,冯道心平气和地对他说:起草文件是我的工作,你叫我做,我还能不做吗?但是,如今大王屡建大功,正待平定南方敌寇,崇韬所谏并不过分,顶多您不听他的就是了,何必大动肝火?若让敌人知道了,以为我们君臣不和,于我们不利。李存勖听后醒悟过来。一会儿,郭崇韬也来向李存勖谢罪。一场内部矛盾就此平息,冯道也因此受到了普遍尊重。试想冯道劝谏时不是以情理动人,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而是像别人那样斤斤于道德说教,甩大帽子压人,其结果只能是火上浇油,搞不好还自身难保。   再比如后唐天成、长兴年间,连年丰收,中原比较安定。冯道却进谏明宗说:我以前追随先帝(李存勖)的时候曾出使中山,在经过井陉天险时,怕马有个闪失,小心翼翼地紧握着缰绳,但到了平地就认为没有什么值得顾虑了,结果突然给从马上跌下受伤。在危险的地方因考虑周到而获得安全,处于太平的环境却因放松警惕而产生祸患,这是人之常情。他向明宗推荐聂夷中的《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听后很受启发,让人将其诗抄下来时常吟诵。冯道正是以这种灵活的方式奉劝皇帝不要陶醉于眼下太平无事,而要居安思危,以百姓生计为念。   虽然圆滑,但同其他许多清流一样,冯道的政治生涯也是断送在诤谏之上。当时,后周世宗要御驾亲征北汉刘崇。冯道劝阻说人心未稳,不易轻动。周世宗自比唐太宗,认为后周击败北汉就像大山压卵。冯道竟然出言讥讽他比喻得不恰当。周世宗一怒之下罢了他的相位,只命他负责修陵。陵修好不久,冯道就去世了,终年73岁。   可见,冯道已经尽到了一个臣子应尽的进谏义务,只不过他更注重技巧。在冯道看来,进言直谏是风险投资,所以他致力于将风险降到最小,把收益增到最大,身家性命、身后名节和不朽功业,哪个都不能少,那种以死犯谏的傻事,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冯道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后唐庄宗时任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明宗时出任宰相。后晋高祖、出帝时均连任宰相,契丹灭晋后,被任为太傅,后汉代晋后任太师,后周代汉后依然任太师。不过,纵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冯道依然不失清廉的本色。   冯道年少时家境贫寒,深知百姓艰辛,发达后依然非常俭朴。外出打仗的时候,冯道就在军中搭一茅庵,铺草而眠,所得俸禄与左右下属同享。有的士兵将掠来的美女送给冯道,他将其安置好,等找到她家人后再送回。   冯道的父亲去世了,已经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的他立刻解职回乡守孝,仅住在一间茅草屋里,过着清苦的生活,自己种地,自己砍柴,还经常悄悄地为劳动力不足的人家耕地所得朝廷俸禄尚有剩余,全部拿来救济受灾的乡邻当地官员知道他回来了,要馈赠给他礼物,他一律婉言谢绝。有一次,皇帝想送他一份生日钱财,冯道也以父母早死,不记生日,坚让不受。   所以,晚年冯道曾于心无愧地宣称:在孝于家,在忠于国,日无小道之言,门无小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他希望死后选择一块无用之地埋葬即可,不像别人那样嘴里含珠玉下葬,也不穿豪华的寿衣,用普通的粗席子安葬就行。即便是对他持否定态度的正史也承认他居官能自刻苦为俭约《新五代史冯道传》)。在相位二十余年,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旧五代史冯道传》)。仅这一点,就足以让那些十万雪花银的清知府们无地自容。   冯道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官之道首要在于正,只有廉洁自律,冯道才能获得那么多帝王的信赖和同僚的尊重,才能在官场中游刃有余。正如他晚年所做的一首表明自己做官诀窍的诗中所说: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小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冯道乃一介书生,虽然文弱,但颇有胆略。后汉皇帝刘知远为了收集牛皮,制作胄甲,曾颁布了一道牛皮法。规定民间如果死了牛,牛皮必须交公。有一次,上党地区有20多人违犯了牛皮法,当地的判官认为这项法令不合理,反对执行死刑,还大胆地上书给刘知远。刘知远大怒,下令将犯人和判官一块处死。   除了在内政上敢逆龙鳞,在外交上冯道也显示出过人的胆识。后晋时,契丹皇帝得知冯道的名望,指名要求冯道出使,想把他留在契丹。面对有去无回的形势,所有的人都主张冯道不要出使,但冯道为了国家的安宁,坦然出使契丹。到契丹后,契丹皇帝多次用放他走来试探他,冯道却摆出一副长期停留的架势。他先将契丹皇帝赐给他的全部钱财,换成过冬取暖用的柴炭,当契丹皇帝准许他回归时,他又上表三次恳请留下,被拒后还滞留了一月余才上路。   一路上,冯道走走停停,磨磨蹭蹭,折腾了两个月才走出契丹边境。身边的人问他:出使契丹仍能活着回来,犹如漏网之鱼,要是别人,只恨没长两只翅膀,走得越快越好。你怎么却这样慢慢腾腾的呢?冯道解释说:你走得再快,他们若真要将你追回去,你终归是逃脱不掉的。还不如走得慢点,他们反而不会来追了。   尽管正史对冯道多有微词,但以我们今天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冯道可以说是一个完人。他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跟着别人一条道走到黑他忠于职守,办事情既有原则也讲究技巧他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他有胆有识,谋略过人。置于五代十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空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为民请命后还能全身而退。对于投身于职场的现代人来说,冯道身上有着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完人中国政治历史、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大富豪胡雪岩向乞丐借钱六文的故事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徽商,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揭秘线米任山东阳谷县令在小说《水浒传》里,潘金莲是个有名的淫妇。其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出身于大户人家,根本不认识西门庆这个人。婚后的她贤淑善良,却无端被人讹传成红杏出墙、与人苟合谋杀亲夫的荡妇。她的夫君...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何不重用赵云?赵云是一个绝顶厉害的大将,有很多重大任务,刘备都是直接交给他。就连刘备去东吴招亲,都直接点名赵云保驾护送。可让人不解的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控大权却让赵云备受冷落,这又为何?其一...李隆基是谁的儿子?李隆基生父唐睿宗李旦资料介绍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解密历史上的太上皇现象由皇帝而太上皇,用当代政治语汇说叫退居二线吧。检索史籍,这类正牌太上皇有:晋惠帝司马衷十六国时代大凉天王吕光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北齐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隋炀帝杨广唐代高祖...年羹尧,年羹尧简介,的下场被赐死年羹尧(16791726),字亮功,号双峰,中国清朝军事人物。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同进士出身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晚清著名大太监李莲英曾为人洗脚1886年,当北洋海军的建设初具规模的时候,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前来检视阅兵,当时慈禧太后拟派的是醇亲王,但醇亲王是光绪的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他擅权,于是便主动要求让慈禧太后身边...汉武帝雄才大略,为何没有得到史学家的高度评价?经过汉初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初期,京师国库的钱积累到巨万,用都用不完,穿钱的绳子都朽断了。库存粮食吃也吃不完,堆在仓库外面,最后都腐烂了。国家法律十分宽松,百姓富裕安定,人...柳下惠坐怀不乱?一个上千年的谎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和事,则恰好相反,越古老的越清晰。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是一个极典型的注脚。词典解释坐怀不乱: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元谋人的资料介绍,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云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随元谋人出土的石器...秦穆公尝出而亡马的故事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夏朝和奴隶制度,夏王朝的建立和奴隶制度的巩固据文献记载,禹去世后,传位于益。但益的声望不及禹子启。于是,诸侯拥戴启即帝位。《史记夏本纪》云: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伊尹,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生于空桑(今曹县北15里旧龙泉寺处),耕于有莘(今曹县西北莘冢集)之野。他虽身为奴隶,却乐尧舜之道,胸怀经世治国之才。成汤与有莘氏联姻,他以陪嫁男仆的身份到了汤的身边,给汤当厨...孙权生平资料介绍,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吴黄武八年(229)四月十三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孙权自建安五年(200)继其兄孙策的事业,便成为江东一方之主。魏、蜀相继称帝以后,孙权因迫于形势,曲意事魏。本年四月,孙权...韩信生平资料介绍,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王昭君人物资料介绍,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皇帝也是追星族:徽宗是高俅的忠实粉丝在古代,追星族不乏中大人物,比如宋朝的皇帝也爱追星。宋徽宗赵佶就是大宋足球运动的爱好者,因痴迷于蹴鞠运动,而成为蹴鞠明星高俅的粉丝,于是高俅踢而优则仕,居然混到了太尉一级的高官。宋...北齐皇帝高湛的变态心理:特别钟爱别人老婆开始的时候,高湛还是很喜爱这个漂亮且风骚的老婆,史载他曾经花费不菲为胡太后制作珍珠丽服,可见他当时还是对胡太后相当友好的。不过高湛有浓重的变态心理,对别人的老婆特别的钟爱,自从他霸...狄仁杰的轶事典故关于狄仁杰的轶闻故事精选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明灭夏之战为朱元璋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