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史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重读三国,蜀汉为何在两个月内就亡国?

  姜维主动伐魏共有十一次之多。其中大胜一次,小胜三次,不分胜负五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考虑到蜀魏国力对比,这个战绩已算骄人,而且前几次北伐,姜维尚未完全掌握军权,出征军队不过万人。可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后仅一年,蜀国就被曹魏灭亡,为何形势会急转直下?这要从蜀国的汉中郡说起。   位于关中平原南部和巴蜀北部之间的汉中,西起阳平关(今陕西省勉县),东到湖北荆山,北有秦岭,南有巴山,地势险峻,群山环绕、峡谷纵横,自古就是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   214年刘备刚占领益州,曹操先下手为强,于次年拿下汉中。汉中在地缘上既是进攻关中陇右之跳板,也是巴蜀之咽喉,无汉中则无蜀。果然,曹操占领汉中后益州人心不稳,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可惜,曹操没有进一步用主力进攻益州,仅留夏侯渊镇守,张郃入侵巴中。   刘备稳定巩固益州后,于218年苦战夺得汉中。曹操亲率大军来争,但刘备占据汉中险要之地,拒不出战,并派黄忠、赵云截取曹军粮草,曹操只能退兵。占领汉中,同时拥有益州和荆州,刘备集团达到了军事胜利的顶峰。   试想汉中在曹魏手里,蜀汉会面临什么局面?无需翻越汉中秦岭、巴山、荆山的险关和狭道,曹魏大军可直接攻击益州本土,蜀国边界无险可守,防不胜防。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牢牢控制了汉中地区,蕞尔小国的蜀汉才能维持近半个世纪,并敢于多年进攻曹魏。诸葛亮五次北伐,就是主力坐镇汉中,以之为前线大本营。   姜维是凉州天水人,了解凉州和陇右(位于关中、汉中之西)一带的羌胡风俗。他相信以羌人势力为羽翼,集中蜀汉兵力夺占陇右,进而居高临下虎视关中,可撼动曹魏。相比于汉中,武都和阴平两郡更有利于经略陇右,姜维北伐大多是从这两郡发动。蜀汉军队主力驻扎之地已由汉中转移至武都和阴平。   258年,姜维再次调整汉中兵力部署,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他提出了所谓的敛兵聚谷策略:撤销汉中外围的险要据点,收缩兵力,企图诱敌深入,歼之于内。这改变了自刘备以来蜀汉据敌于外的作战模式。实际上,当年曹爽十万大军来攻,蜀军就是凭借汉中险关兴势和黄金等地,阻退曹军。   姜维新政之下,汉中兵力集中于汉、乐二城,守军各五千人,阳平关守兵两、三千人,加上其他地方少量守兵,总数少于两万,削减的兵力后撤至汉寿(在今四川广元,离汉中不远)。与此同时,姜维在武都和阴平建立七处防守要塞,可见姜维用兵重心仍在陇右地区。   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失败,回成都复命,诸葛瞻、董厥以及专权的宦官黄皓不满姜维穷兵黩武,欲夺其兵权。姜维畏惧,带领汉寿部分兵力赴阴平郡沓中屯田避祸。这样,汉中地区本就薄弱的兵力又遭削减。   汉中是蜀国的关键要害之地,不宜冒险。姜维偏反其道而行之,放弃地形优势和惯用作战手法,代价太高,敌军轻易可进入汉中腹地,其次汉中守军严重不足,如何阻击入侵之敌?本来汉寿的兵力可以支援汉中,但是姜维屯田沓中后,汉寿之兵恐怕也只能自保。沓中地处偏僻,既容易遭敌人攻击,也与汉中相隔千里,中间山水险阻,一旦局势危急,姜维很难及时赴援。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曹魏依旧人才济济,比如掌权者司马昭、钟会以及与姜维长期交战的邓艾。姜维如此严重的失误,很快被对手发现。263年司马昭以十八万大军分三路伐蜀。其中钟会十二万进攻汉中,邓艾三万兵力主攻姜维,诸葛绪三万切断姜维后路。   外围未遇抵抗,钟会大军长驱直入汉中,命两将各以一万军队包围汉、乐二城,二城遂成孤城。钟会前锋部队直抵阳平关,阳平关守将蒋舒投降,傅佥战死。阳平关失守,不但蜀汉储备的大量粮谷物资为曹军所得,而且南下川蜀的通道也被打开。由于姜维冒险错误的兵力部署和战略调整,钟会在一个月内就占领汉中,蜀汉北部最重要的防线崩溃。   邓艾一路也很快突破武都和阴平,姜维奋力摆脱被邓艾和诸葛绪夹击的险境,但来不及救援汉中,于是与廖化、张翼等援军退守剑阁。至此,除了个别据点,蜀国北境全部沦陷,曹军可经由数条蜀道进攻巴蜀。   姜维军队四五万人,据险全力防守钟会大军,无暇顾及邓艾一路。邓艾经阴平小道,冒险穿越七百里山高谷深的险地。犹如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或者当年马超兵临成都,邓艾部队天降神兵般出现在巴蜀腹地,连克数城,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惊恐,在主降派劝诱下投降。从钟会进入汉中到刘禅投降,曹魏亡蜀竟然只花了不到两个月。   比较一下姜维调整汉中兵力部署的冒险和邓艾的冒险奇袭。姜维的冒险是战略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邓艾的冒险是战术性的,结果将是决定性的。邓艾的任务原是攻取武都、阴平,阻击姜维援助汉中,他已经很漂亮地完成任务,而且姜维被钟会牵制,邓艾没有任何负担和后顾之忧,因此这是个值得放手一搏的冒险。   姜维做了一个风险极高的战略调整后,却不亲自坐镇汉中,或者至少留在汉寿,来指挥军队、掌控局势。他选择了既远离政治漩涡、又远离防守中枢的沓中,连续犯下无可挽回的致命错误,客观上起到了加速蜀汉灭亡的作用。   姜维继承了诸葛亮以攻为守的基本战略,才会重兵经略陇右,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汉中防守。但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敢冒险,也不会犯大错,姜维才不及诸葛亮,又失之鲁莽冒险,终酿大祸。   以攻为守这个国策本身也很值得商榷。以攻为守用于局部战役、作为战术手段未尝不可,但实力严重不对等的两国长期抗衡,弱国以攻为守无异于自取灭亡。蜀汉国土面积、人口、经济、人才、军事实力都远不及曹魏。诸葛亮为不负刘备之托兴复汉室,明知不能成功,却长期在崎岖险峻之地徒劳兵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蜀汉带上了一条不归路。   蒋琬、费祎及时改变策略,休养生息,据险待敌。可惜,作为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姜维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前者的错误战略,继续无谓地耗损蜀汉国力。即使没有削弱汉中防守和沓中避祸,蜀国也未必能存续很久。不过,把亡国责任都归于姜维、甚至诸葛亮,是很不公平的。邓艾还没有围攻成都,刘禅就决定投降,力劝刘禅投降的是光禄大夫谯周。此时,蜀国尚有近十万可战之兵。   外来势力刘备、诸葛亮夺取益州后,益州本土豪族士人虽有人获重用,但总体上和蜀汉政权高层矛盾很深,屡遭打压。蒋琬和费祎死后,益州本土势力反弹,名士谯周就是其中代表人物。   谯周虽在蜀汉做官,但对蜀汉并无感情,他竟然公开宣扬蜀汉传二代就要亡国的谶语。腐败昏聩的刘禅政权对这种反蜀言论竟没有任何反应,继续任用谯周。饱受打击的益州土著豪族则聚族自保、坐山观虎斗,不肯为国效力,邓艾才能轻易攻城略地。   诸葛亮七年内五次伐魏,未竟其功,兵疲民困。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基本停止大规模战争,休士养民。不过,姜维掌权后,又开始大举北伐。蒋琬(?246年)姜维主动伐魏共有十一次之多。其中大胜一次,小胜   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之后在诸葛亮的等人帮助之下建立蜀汉皇朝,三顾茅庐成为求贤中的经典案例。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建安十二年(207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的封建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书中有十句精辟名言特别耐人寻味,在此给大家分享下: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称赞   曹植和甄妃的爱情故事我们都一直误认为是出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实不然,此故事出于唐代注明作家李善的大作《昭明文选》后的注解。其实在我们的眼里这两个人的故事就是叔嫂偷情的破事,为何却又被传为千   三国演义讲的是纷乱年代群雄争霸的故事,成就的也是男人们的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刘备的侠义仁心,关羽的大仁大义,曹操的奸诈奸猾。。。姑且不去论他们的事,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这些英雄的身后,去聆听那些三国   华雄又作叶雄,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0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后的赢家,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司马懿的老婆却很少有人知道,正所谓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司马懿的老婆叫张春华。张春华,西晋宣穆皇后,她是晋宣帝司马懿的老婆,晋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一个时期,但同时,它又是在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极富于艺术气质的一个时期。人的主体意识在摆脱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之后,获得了觉醒,整个文化领域,出现了迥异于两汉   由于马钧掌握了军事原理,因而他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从历史文献当中可以证明,他在兵器学方面的精深研究,足以和同时代的军事学家诸葛亮相比。那时候,魏国和蜀国经常打仗。蜀国大军   在没有实现电力提水浇灌农田以前,中国许多地区都广泛使用着一种龙骨水车。也叫翻车。它应用齿轮的原理使其汲水,很是好用。中国应用水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东汉时期,翻车就出现了,据古籍记载,东汉末年有
史记蜀汉重读亡国三国、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河姆渡文化资料介绍,河姆渡文化为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河姆渡文化在农业上...和慈禧太后保持了四年情人关系的英国人这个英国的同性恋者在自传中爆出,自己与慈禧保持四年之久的性关系。巴克思声称自己见过许多声名显赫的名人,并与他们同床共枕。书中说他亲历的皇亲国戚足有几十个,甚至名噪一时的太监李莲英也...中国古代名将的故事:为何名将难善终?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中国历史中,有一个现象经常重复出现,那就是历代名将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明太祖朱元璋的八次北征沙漠之战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放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朝残余势力虽由此日渐衰弱,但在北方近塞仍盘踞若干要地。明太...寇准简介,寇准抗辽的故事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刘备怎么死的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刘备占领汉中不久,关羽孤军北伐,虽...蒙古秘史中的一段亲情悲歌草原并非只有狼《狼图腾》的热映,使得狼成为了热门话题,也让草原有没有狼图腾成为了热门争议。虽然有学者认为狼图腾并非蒙古族图腾,以狼为图腾的只有突厥族,但笔者认为,草原不管有无狼图腾,草原流行狼的...看看那些工作狂皇帝你有什么理由不勤奋朱元璋从一个贫下中农,一路打拼,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创了大明王朝。终于咸鱼翻身,按说,应该好好享受一番了吧,可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三十多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平...八王之乱,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集中写照和缩影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留下了一个统一仅10年的庞大帝国和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痴呆皇帝晋惠帝。不幸的是,这个痴呆皇帝偏偏有一个又丑又凶、狠毒无比的皇后贾南风。晋武帝死后第二年,...秦朝经济的发展,秦朝经济管理制度分析秦始皇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悲惨命运李祖娥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属于当时没有南渡的北方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李希宗,当过上党太守,膝下数女,个个温婉可爱。李祖娥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才貌双全,被李希宗视为掌上明珠。...明代海盗王直之死:被诱杀的海洋帝国今天的死囚十分特殊:他不仅没有惯常死囚那种被严刑拷打后的行走艰难,而且居然还是用小轿子抬到刑场上的。轿子来到了法场,死囚才知道今日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刑之前,他希望能与儿子再见一面...禅让制度下的血腥:舜为何夺了老丈人尧的江山?黄帝创建的,由该家族三代四个人继承下来的稳固基业堂堂的华夏联盟,在瞬间落到了外人的手里,这不失为一个天大的遗憾。这篡权者正是我们的祖先之一舜帝。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打垮这种牢不可破...汉武帝刘彻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景帝死后,皇太子刘彻继位,这便是我国历史上被称为一代雄主的汉武帝。这时的汉朝最为繁荣和昌盛。政府里的存钱和储粮的仓库都装得满满的。武帝继位时年刚16岁。他一登上帝位,就要立志做一番...廉颇,战国中后期威名远扬的赵国名将公元前283年赵国伐齐时,廉颇为将。他率军直取阳晋,大获全胜。一战扬名,廉颇随即被拜为上卿。此时,正值秦昭王即位,他雄心勃勃,四出征伐,而赵国首当其冲。秦军剽悍,一路锐进,迫使赵军...秦皇汉武共同的四大嗜好秦始皇无疑是一个血性汉子,凭着他与生俱来的血性与刚烈,凭着他的一股霸王气概,面对征伐便热血沸腾、激情四射,最终扫灭六国,完成了一统中国的盖世伟业。在西汉初期,从高祖刘邦到景帝刘启,...夏禹(大禹)资料介绍,大禹治水的传说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另外禹是中国的一个姓氏,相传在4000多年...姜子牙简介姜子牙的故事及人物生平简介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关天培的小故事五则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