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史文诗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

  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则郭子仪更胜一筹。正是因此,二人的人生结局堪称迥异,一个是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一个则是疑惧重重、最后郁郁而终。   郭子仪(697781),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754),57岁的郭子仪才做到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由于次年安禄山造反,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   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其父原为契丹酋长,归唐后英勇战死。烈士后代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也是在754年,李光弼进为朔方节度副使。安史之乱爆发后,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   安史之乱初期,郭、李主要在北线(河北一带)与叛军做战。756年四月,郭、李联手连续在沙河、嘉山大破叛军名将史思明,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作为战区指挥官,郭子仪、李光弼对全国战场形势的认识亦极为深刻,联合上奏玄宗,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同时请求让哥舒翰扼守潼关,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此时,安禄山叛军在东线、南线、西线都顿于坚城之下而寸步难行,老巢范阳又处于郭子仪、李光弼的直接威胁,安禄山一时进退维谷,议弃洛阳,走归范阳,形势有利于唐军。   但由于玄宗的昏庸,既不准郭、李直捣范阳,又错误地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哥舒翰全军覆灭,形势急转直下,致使潼关、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组建朝廷,郭子仪、李光弼也只得退守河东(太原)。   肃宗称帝后,调集诸路军马,重新部署兵力,以收复失地。郭子仪、李光弼奉命率军会师灵武。接着,李光弼将所部精兵留在灵武,自领五千人弱旅开赴太原,遏止叛军西进。而郭子仪则率朔方军主力承担收复长安、洛阳的重任。   李光弼到到太原后,再度与老对手史思明交战,李光弼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以绝对劣势兵力守住了太原(太原防御战是中国城市防御战的经典战例),有效地保护了唐肃宗在西北的大本营。而郭子仪则率主力,在回纥骑兵的帮助下,经一路苦战,连续收复了长安、洛阳。至此,郭、李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兴名将。   郭子仪为人宽厚、忍让、谦虚、谨慎,深谙进退之道,很少得罪人。史书称他事上诚尽,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这里仅举一例,就可见郭子仪的胸襟与为人。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来郭子仪成为李光弼的顶头上司后,光弼怕遭报复,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而郭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仪岂怀私心忿哉!两人冰释前嫌,遂同破贼,李光弼成为节度使亦是郭子仪的推荐。   李光弼为人严肃,深沉刚毅,个性极强,因此,他治军颇严,部下畏惧,这种性格经常得罪人,往往令人难以与之相处。这里也举一例,757年,李光弼赴太原遏叛军西进,但主事太原的御史崔众为人骄横,李光弼就任时不肯即时交出兵权,李光弼当即将崔众拘禁待斩。这时恰好使者奉旨宣布崔众为御史中丞,但李光弼毫不理会圣旨,今只斩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斩中丞若拜宰相,亦斩宰相,将崔众斩首示众,威震三军。由此可见,若有谁犯到李光弼手里,下场注定好不了。或许正是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令两人的人生结局迥然不同。   收复两京后,758年九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联军共计步骑20万众,围困安庆绪于邺城(时安禄山已死,其子安庆绪即位大燕皇帝)。然而奇怪的是,唐肃宗调动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居然没有设置军事统帅,而是派了一个不知兵的太监鱼朝恩为监军。个中原因主要是唐肃宗经过对安史之乱的痛定思痛,对军事将领已经非常猜忌,害怕他们走安禄山的老路。所以,故意不设统帅,令各路节度使互不相属,相互牵制。而大太监鱼朝恩是皇家信得过的人,故安排此人总揽全局,监视各军。正是因此,九节度使联军互不统一,最终惨败于史思明叛军。当时诸军皆损失惨重,唯李光弼与王思礼所部全军而还。   这次惨败的责任被鱼朝恩推给了郭子仪,肃宗遂将郭子仪召还京师,削夺兵权。尽管将士们哭着挽留郭子仪,但皇命难违,郭子仪只得怅然离去。尽管郭子仪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但这仅仅是他遭猜忌、排挤的开始。此后,郭子仪被废置多年。   郭子仪被闲废后,李光弼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军事统帅。面对老对手史思明的十几万精锐,李光弼审时度势,认为河阳北接泽州、潞州(治今山西晋城、长治),利则进取,牵制史军西进不利亦有退路,表里相应,能伸能缩,有猿臂之势。遂领兵2万,主动放弃洛阳,退守河阳。河阳之战,李光弼料敌在先,部署周密,凭坚拒守,择机出击,以绝对劣势兵力,杀敌两万,取得了河阳大捷,阻止了叛军西进,保全了长安。河阳大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   此时,著名的谋臣李泌建议以郭子仪统率诸道兵自朔方直取范阳,然后进军河北,与李光弼成南北夹攻之势。这个作战方案若能实行,必将加快平叛进程。但祸国殃民的宦官鱼朝恩以私害公,横加阻挠,复为鱼朝恩所沮,事竟不行。   随后,肃宗再度重蹈玄宗的覆辙,不顾战场实际,逼令李光弼收复洛阳,并再派鱼朝恩赴前线监军。同时,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因嫉恨李光弼军法严明,也随声附和鱼朝恩,妄称东都可取。李光弼头脑清醒,指出贼锋尚锐,未可轻进,但761年二月,在肃宗的严令下,李光弼被迫出兵,与史思明对阵于洛阳北之邙山。李光弼命唐军依险设阵,但仆固怀恩却布阵于平原开阔地。李光弼告诫他说:依险则可以进,可以退若平原,战而不利则尽矣。思明不可忽也。命他把军队移到险处,但勇而刚愎的仆固怀恩却拒不听命。史思明趁机袭之,唐军大败。仆固怀恩作战勇敢但刚愎自用,麾下皆蕃、汉劲卒,恃功,多不法,以往仆固怀恩为郭子仪属下时,郭子仪宽厚曲容之,每用兵临敌,倚以集事,故能悉心卖命。但李光弼性严,对仆固怀恩的不法行为不给情面,两人自然势如水火。由此亦可见,李光弼虽打仗在行,但在统御部下、为人处世方面,确较郭子仪略逊一筹。   邙山之败完全是由唐肃宗、鱼朝恩干预军机及仆固怀恩不听指挥造成的,尽管肃宗认识这次失败到非李光弼之错,但李光弼还是离开了平叛主战场,以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的身份任地方军区司令。   此后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军事指挥官是仆固怀恩。762年十月,新即位的代宗(这年四月肃宗死,代宗即位)以仆固怀恩为主要军事统帅,对史朝义(此时史思明已死于内讧)展开了最后的进攻,次年,安史之乱终于平定。而一代名将郭子仪、李光弼最终未能亲手平定叛乱,殊为可惜。   代宗即位后,依旧信任太监,程元振、鱼朝恩等辈继续左右朝纲,而且两人皆与李光弼不协,并不断对李光弼进行中伤。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遭程元振谗言被杀后,李光弼更是深感畏惧。在这种情况下,一代名将、执军法如山的李光弼自镇临淮(治所在徐州)后,竟不敢入朝。   763年十月,吐蕃军攻陷长安,即位不久的唐代宗仓皇逃至陕州,诏令李光弼勤王,但他因惧怕遭鱼朝恩等人陷害,虽拥重兵不敢赴援代宗返回京师,任命李光弼为东都(洛阳)留守,以观察其意向,李光弼仍以就江、淮运粮为由,领兵返回徐州,拒不就任。李光弼历来治军严肃,发布命令时,诸将不敢仰视。但由于李光弼处危疑之地,朝廷屡次征召,他皆拥兵不敢朝,诸将因此日益不听指挥,大将田神功更是举止轻慢,李光弼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于是羞愧成疾,于764年卒于徐州,时年57岁,谥曰武穆。史家称他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李光弼去世之时,郭子仪已经67岁了。在人生的暮年,郭子仪再一次大放异彩。先是762年,朔方发生兵变,重病将亡的肃宗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将郭子仪召入卧室,委托郭子仪平定病变,河东之事,一以委卿,郭子仪以其威望妥善解决了兵变。代宗即位后,郭子仪又遭宦官诋毁,再度被闲废。763年十月,吐蕃军攻占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郭子仪再次临危受命,收集数千亡散士兵,承担起收复长安的重任。郭子仪被重新启用后,以其威望与谋划,迅速迫使吐蕃撤出了长安。回到长安的唐代宗感激万分地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764年,骁将仆固怀恩率朔方军叛唐,并勾结回纥、吐蕃军进攻东都,郭子仪再度临危受命。面对危局,郭子仪清醒地向代宗分析了局势,怀恩勇而少恩,士心不附,所以能入寇者,因思归之士耳。怀恩本臣偏裨,其麾下皆臣部曲,必不忍以锋刃相向,以此知其无能也。果然,郭子仪凭借其威望,使朔方兵纷纷离开仆固怀恩,重归郭子仪帐下,迫使仆固怀恩北走灵武(今宁夏灵武)。   765年,仆固怀恩又招引回纥、吐蕃、党项三十万人马卷土重来。郭子仪率领一万唐军刚到泾阳,就被回纥、吐蕃十多万人马团团围住。恰在此时,仆固怀恩暴病而死,敌军阵营产生分化,郭子仪知道机不可失,决定冒险去见回纥首领药葛罗。面对部下的疑虑与劝阻,郭子仪置生死于度外,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只以数十骑至回纥军中,劝药葛罗说: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耶?凭借自己的威望,郭子仪与回纥首领面晤,竟取得奇效,使回纥军反戈一击,大破吐蕃军,为保卫唐朝的安全再建大功。此后,郭子仪驻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邠州,又数次击退吐蕃入寇。   这期间,尽管郭子仪以垂暮之年苦苦维系着大唐安危,但他仍不断遭到权宦的中伤、诋毁甚至谋害。767年十二月,鱼朝恩指使恶徒盗掘郭子仪父亲之墓,但郭子仪宽厚待人,犯而不校,尽力把大事化小,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769年正月,鱼朝恩邀他去章敬寺,宰相元载暗中使人告诉子仪朝恩谋不利于公。但以国事为重的郭子仪仍仅以家僮数人随从前往。鱼朝恩见郭子仪随从甚少,很是惊讶,子仪遂把所听到的事如实相告,并说:恐烦公经营耳。坏事做绝的鱼朝恩很受感动,抚膺捧手,流泪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史载郭子仪前后遭罹悻臣程元振、鱼朝恩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正因为这样,肃宗、代宗两代皇帝对他都由最初的不信任变为非常信任。   779年,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八十三岁的郭子仪终于得以回家享福。781年,八十五岁的郭子仪去世。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子仪迥异名将唐朝、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上司向皇帝拍胸口岳飞当场讥讽"你说梦话"舒士彦于《宋论》点校例言指出:船山史论两种,成于最晚之岁。盖读史有感,随事触发。初无意于为文,故每篇皆不立题目:而于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均有论列。又自以身丁末运,明...中国第一家族:2000年共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外国学者专家把裴柏村誉为"中国名人第一村"。该村位于山西涑水河畔的闻喜县内,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间,曾出了59位宰相,还走出59位大将军,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洪武之治,明朝洪武之治历史资料介绍明太祖即位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惩治贪污的官吏,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明太祖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两代帝师翁同龢1865年11月,经主持朝政的恭亲王奕诉和负责嵇查书房事务的醇亲王的联名保举,翁同龢被命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翁同龢入值书房后,先给同治帝进讲《帝鉴图说》一书。是书出自明代宰相...民国四大美女都有谁民国四大美女指的是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个美女,包括校园皇后陆小曼,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有金嗓子之称的周璇和电影皇后阮玲玉。陆小曼以高消费而闻名,是个典型的败家女周璇唱的是别人幸...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参与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介绍即宋太祖(927976),宋朝的开国皇帝。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他出生于洛阳夹。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岳飞之死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元朝的民族压迫与危机,元朝的灭亡,北元时期历史资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将各民族分为不同等级,残酷剥削汉族群众,人民揭竿而起,在泰定二年(1325)就发生了...唐朝开创交通立法的先河:不可随意进出城门唐太宗时期,著名政治家马周制定了行人入由左,出由右的规定,即进城门必须靠左边行走,出城门则必须靠右行走,这个规定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交通规则。到了唐代宗李豫时期,中西陆路重要的交通枢纽...民国四大才女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渐渐开化。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她...鸿门宴的诸多不解之谜,项伯为何会为敌人通风报信项伯为什么会傻到为敌人通风报信,置自己的侄子于不顾?范增素好奇计,为什么范增的奇计却不为项羽所用?项羽为什么会放走刘邦,以至于弄得自己最后一败涂地,无可挽回?诸多疑点为鸿门宴凭空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厘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厘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元谋人的资料介绍,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云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在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发现于1965年5月,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元谋人化石包括两枚上内侧门齿,当时定名为元谋直立人。随元谋人出土的石器...元朝皇帝列表,元朝皇帝,开国历代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线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秦朝的军队建制,主要分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三部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还需要强大的军队。秦军以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重点地区。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中国历史上千奇百怪的十大状元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李光弼的故事史思明很会用兵,他命令手下在城外建起飞楼,蒙上木板作掩护,临城筑土山,想登上土山后攻入太原城。李光弼见对方筑土山,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让手下将士从城内钻地,将敌军筑的土山下面挖空...北京人资料介绍,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20万年这处遗址是1921年8月由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奥地利的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的,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而在...马钧在军事上的机械发明,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那时候,魏国和蜀国经常打仗。蜀国大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曾发明了一种可以把箭接连发射出去的连发射远器连弩。它每次可发数十箭,威力很大。魏军在战场上拣到,颇感惊奇。当时已经年老的...中国首次使用年号,汉武帝定年号为"建元元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刘启去世,皇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第二年(公元前140年)十月,汉武帝定年号为"建元元年",年号纪元开始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在汉武帝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