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战国中后期威名远扬的赵国名将
公元前283年赵国伐齐时,廉颇为将。他率军直取阳晋,大获全胜。一战扬名,廉颇随即被拜为上卿。 此时,正值秦昭王即位,他雄心勃勃,四出征伐,而赵国首当其冲。秦军剽悍,一路锐进,迫使赵军退守在内地。危难之际,廉颇再次拜为上将。在廉颇的出色指挥下,赵军很快将秦军赶出了赵国。 秦昭王不肯罢休,再度攻赵。廉颇又率军再度击退了秦军。进退不能,秦昭王便派出使臣,打算约赵王到秦国军队集结的渑池进行会谈。因为没能在军事上打赢赵国,秦王就想用会谈压服赵王,以挽回军事上失利的颜面。秦王的盘算是,如果赵王不敢赴会,秦国在外交上就占了上风。赵王一旦赴会,如果他不肯作出让步,就地将其扣押。 赵王对赴会与否感到很为难。不去,赵国在战场上连连取胜,自己连赴会都不敢,就会让秦王和各诸侯国笑话。赵王很是胆怯,打算不去。而廉颇很有政治见解,力劝赵王赴会。他认为,如果不赴会,秦王就会以为赵国懦弱可欺,不仅在外交上失利,还会助长秦国的嚣张气焰。接着,廉颇又从军事角度分析了秦国的处境和秦王的真实意图。他说,秦国实力最强,他要对外扩张,战略进攻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向东进攻赵国,一是向南进攻楚国。秦国目前在赵国的进攻连连失利,秦王很可能想目标转向楚国。对于秦王的诡计,不能不防,但只要做好准备,渑池之会并不可怕。廉颇的见识高人一超,赵王十分信服。廉颇送赵王和蔺相如赴会,在临别时,他又向赵王建议:此次赴会,算上来回,预计需要三十天。如果不能回来,请允许我新立太子为王,以绝秦灭赵之望。赵王应允。廉颇随即调集军队于秦赵边境,以备不虞之测。 渑池之会,因为廉颇的筹措得当、蔺相如的机智勇敢,秦昭王的阴谋再一次破产。赵国赢得了外交上的又一次胜利。 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王龁领兵攻打韩国上党郡,上党郡太守一面抗击,一面遣使向赵国求助。新立不久的赵孝成王便派廉颇领兵四十万援韩。赵军刚到长平关,韩军就已经败退到此。于是,廉颇立即下令全军停止前进,亲自勘查地形,选定要害处安营扎寨。不久,王龁追到了长平关。两军在此对峙,剑拔弩张,拉开了长平之战的战幕。 初战失利,廉颇临危不惧。他冷静地分析了敌情,秦军乘胜追击,士气正旺,赵军很难与之争锋。但秦军深入别国,远离后方,后勤供应困难,难以持久作战。因此廉颇立即决定改变方略,命令赵军坚守,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等到秦军疲惫,粮草供应不足、士气低落之时,再一鼓作气,全线出击。 赵军于是坚壁清野,凭险固守,不管王龁如何挑战,就是不予决战,秦军的攻势就这样被化解了。长平之战也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秦军求胜不得,又不能退出,眼见粮草日益贫乏,士气低落,将士们产生了厌战情绪。王龁深知这仗拖不起,便向秦王报告了这一情况。秦昭王知道,廉颇是名将,不除掉他就难以取胜。他于是派出亲信携带黄金、珠宝去赵国收买赵王左右近臣。同时,相国范雎又派出间谍冒充商人混入赵国,制造谣言,说廉颇老了,胆量变小了,害怕秦军,不敢和秦军打仗。又说:赵国真正能打仗的只有将门之后赵括,秦国最害怕他。 赵孝成王他本来就对廉颇按兵不动很不满意,现在又听到朝野内外议论纷纷,更加怨恨廉颇不战,便派人限令廉颇出战。廉颇则始终认为战机不到,不能轻率出战,不服从赵王的命令。盛怒之下,赵王撤掉了廉颇的职,另行委派了赵括接掌帅印。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甫一一接任,立即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部署,盲目出击,结果陷入了秦军名将白起军队的重围,致使四十余万赵军被俘,全被秦军活埋。赵国的实力巨损。 长平之战结束后一年,秦王又命王陵攻赵,赵军无力阻挡,,秦军很快兵临邯郸。在这紧要关头,廉颇又一次挺身而出,率领残余军队抵抗。由于廉颇善于用兵,有一套很好的战略战术,而且采取了军民联防的措施,一边坚守城池,一边屡出奇兵与秦军周旋,强大的秦军结果屡战屡败,打了一年,也没能攻下邯郸。后来,魏、楚联军援赵,终于大败秦军,邯郸保卫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经年日久的战争,让赵国损失惨重,国力日衰。眼见如此,燕王打起了赵国的主意。他让丞相栗腹以向赵王祝寿的名义出使赵国,打探虚实。栗腹回国后告诉了燕王自己的所见所闻。赵国的青年在长平之战中绝大部分都被坑杀了,留在国内的只有残兵老将。栗腹怂恿燕王,此时攻赵国一定会胜利。但乐毅之子乐间却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赵国虽然连年和秦国交战,但百姓习于兵马,对军事也都知晓。如果进攻赵国,燕国一定会失败。面对乐间的诤言,燕王充耳不闻。他命令栗腹率领十几万大军分两路攻赵,一部攻代城,一部攻鄗(念号)城。 廉颇老而益壮,再度领命出战。他认为虽然燕军来势汹汹,但是过于骄傲,骄兵必败。而且长途跋涉让燕军人马困乏。廉颇决定采取逐步击破的战术,以乐乘率小部分赵军守代城,而自己率领大部队在鄗城迎击燕军主力部队。终于不负众望,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军于鄗城大败燕军,杀死了栗腹。接着赵军乘胜追击,打到了燕国都城。燕王害怕,便派出了使臣,以割让五城为条件向赵王求和。羸弱的赵军在廉颇的带领下再次获得了胜利,让赵军恢复了作战的自信心,扫去了长平之战中的阴霾。而鄗代之战也让廉颇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顶峰。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史记、赵国、远扬、中后期、威名、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