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史文诗文美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的原因经过,历史资料介绍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建文元年(1399)七月,当朱允炆准备削夺燕王时,燕王朱棣就公开反叛。五日,燕王聚集将士,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建文帝闻知朱棣在北平举兵反叛,急命年过古稀的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带领大军30万伐燕。从此揭开了明王朝历史上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的序幕。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胜利而告终。   靖难之役中,清君侧,靖国难。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   太祖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靖难的。为了保证朝廷的正常,如果出现奸臣乱政的情况,藩王可以带兵入京勤王,以清君侧,靖国难。朱棣抓住了这点漏洞,发动了所谓靖难之役,实质即为藩王叛乱。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1399年(建文元年),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由于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   通过农民起义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朱元璋是这样说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并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九位边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甲士尤多。北平的第四子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藩王势力的膨胀,势必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有个叫叶伯巨的大臣指出,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怕会酿成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听不进劝告,反而将其下狱囚死。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叶伯巨的预料,中央政权与藩王之间的矛盾,未及数世而在朱元璋死后就立即强烈地爆发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太孙朱允炆是诸王的后辈,感到难以制约诸王,加上诸王拥有军权,对他构成潜在威胁,便有削藩之意。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帝位,是为惠帝。惠帝发布太祖遗诏,令诸王留于封地,不要来京甚至燕王朱棣已经前来奔丧,却被惠帝命令返回,导致诸王不满。惠帝于是与齐泰、黄子澄商量开始削藩。   朱允炆继位后开始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时户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请改燕王封地于南昌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惠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今昆明以西、大理以南)。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明末崇祯几乎是一个完美的领导:极少近女色、衣服破了由皇后亲自补,在位17年雷打不动早起晚睡辛苦工作,就连纳谏,也足可与唐太宗李世民比肩,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勤恳的皇帝将大明的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面昌平县境天寿山南麓,距首都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域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环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统称十三陵,是中国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一处遗址。明十三陵中的首陵,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与其侄建文帝朱允炆之间进行的战争。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对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一直心怀不满。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明朝政府为肃清漠北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统一战争。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放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   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业发达。当时,这个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   郑和下西洋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一说进行环球航行,   天文气象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   学术思想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并且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
史记历史资料经过原因介绍、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中国史上不惧裸刑的六位女性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罚,莫过于当众裸露女性的身体。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观形成后,人便开始以裸体为耻了,掠去女性的衣服,使其一丝不挂,这就是贬低她的身份,侮辱她的人格的一种...黄河流域文化遗址,黄河流域文化遗址详细资料介绍在黄河流域发现大量的古文化遗址,与之相反,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古遗址却不多,这可能与南方高湿高温的气候有关。黄河流域分布的主要是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而长江流域、...林则徐清正廉洁的故事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司马炎为何将皇位传给白痴儿子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古代史上最动荡、最复杂时期的到来,牵扯到一个有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他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儿子,也是西晋皇室的第一任继承人。因为白痴,司马衷在位的16年形同虚设,司马氏祸...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则郭子仪更胜一筹。正...唐朝的婚姻制度,唐代女子可以主动提出离婚但也要走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娥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秦桧通敌卖国遗臭万年和珅家产共有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和珅的巨额财产被抄没后,只有少量入了国库,大量的被嘉庆皇帝中饱私囊,所以才留下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谚。伯嚭(p),春秋晚期...探秘古代离婚制度:唐人"放妻书"都有哪些内容在我国古代婚姻结构还不严密时,离婚相当自由,所谓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自周朝开始,夫权制婚姻家庭制度建立起来。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夫权制家庭的基础并不稳固,如《周易》记载...华夏始祖炎帝简介号:神农(神农也是氏,可能是这一部落区别于其他部落的称呼,神农氏即对该部落或部落首领的称呼)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汉代士大夫们的"交际舞",汉代壁画中有不少舞蹈场虽然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交际舞,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地的一些国家,但交际舞在我国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汉唐时代,士大夫们在饮宴作乐时,除了即兴歌舞之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这就...西魏皇后出家为尼之谜,又一历史牺牲品朝时西魏文帝的皇后乙弗氏,是河南洛阳人。乙弗后的父亲乙弗瑗曾为仪同三司、兖州刺史,母亲是魏孝文帝第四女淮阳长公主。乙弗氏容颜艳美,从小不苟言笑。在她很幼小的时候,父母曾得意地指着她...中国上古时代的民族起源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华帝国和其它古文明帝国一样,从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的和其它的部落联合,融化和扩张,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帝国。当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时,现...周公姬旦叔旦生平详细资料介绍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二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一代女皇武则天有多少个男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李唐王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有近半个世纪是由武则天这位女性皇帝导演的。她一生的功过,经受一代又一代人的评说,其中有褒扬也有贬抑。...司马衷继帝位,王恺、石崇斗富,王叔和著《脉经》太熙元年(290)四月二十日,晋武帝司马炎病卒,终年55岁,在位25年。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惠帝,时年32岁,立妃贾氏为皇后。司马衷是司马炎次子,9岁时立为皇太子,以痴顽闻名,宫人...仰韶文化资料介绍,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曹植写《洛神赋》,曹植与甄妃偷情成千古佳话?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结果却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在甄妃死后,曹植入朝去觐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到...明朝皇帝列表,明朝历代皇帝,历代简介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十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老...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