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找(wenhz.com美文诗文史文
古诗摘抄故事史记

墨子生平详细资料介绍,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姓墨,名翟,春秋时期邾国(今山东滕州)人。墨子出身低微,自称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但他又自承是贱人,可能当过工匠或小手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因而养成了勤俭节约、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艺,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成为其时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儒墨两派互相驳辩,并称显学,揭开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序幕。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相传他曾止楚攻宋,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却拒绝楚王赐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未能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他日夜不休,奔走四方,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鲁迅根据《公输篇》写成了著名小说《非攻》,再现了墨子的传奇形象。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墨子》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有十条五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其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与天子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发扬兼爱,实行义政,否则,就是非法的,这就是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闻知、说知和亲知。他把闻知又分为传闻和亲闻二种,但不管是传闻或亲闻,在墨子看来部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以别人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而继承和发扬。   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论、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子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子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子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他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象。因而要接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而接知得到的仍然是很不完全的知识,它所得到的只能是事物的表观知识,且有些事物,如时间,是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因此,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还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方能达到明知的境界。总之,墨子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领域中独树一帜。   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他称逻辑学为辩学,把其视之为别同异,明是非的思维法则。他认为,人们运用思维,认识现实,作出的判断无非是同或异,是或非。为此,首先就必须建立判别同异、是非的法则,以之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合者为是,不合者为非。这种判断是不可两不可的,人们运用思维以认识事物,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或为是,或为非,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可能存在,不可能二者都为是,或二者都为非,也不可能既是又非,或既非又是。用现代的逻辑学名词来说,这就是排中律和毋矛盾律。   由这一思维法则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他把思维的基本方法概括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小取)。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墨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或局部都是由这个统一的整体分出来的,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整体包含着个体,整体又是由个体所构成,整体与个体之间有着必然的有机联系。从这一连续的宇宙观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关于时空的理论。他把时间定名为久,把空间定名为宇,并给出了久和宇的定义,即久为包括古今旦暮的一切时间,宇为包括东西中南北的一切空间,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在给出了时空的定义之后,墨子又进一步论述了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他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对于整体来说,时空是无穷的,而对于部分来说,时空则是有穷的。他还指出,连续的时空是由时空元所组成。他把时空元定义为始和端,始是时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端是空间中不可再分割的最小单位。这样就形成了时空是连续无穷的,这连续无穷的时空又是由最小的单元所构成,在无穷中包含着有穷,在连续中包含着不连续的时空理论。   在时空理论的基础上,墨子建立了自己的运动论。他把时间、空间和物体运动统一起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在连续的统一的宇宙中,物体的运动表现为在时间中的先后差异和在空间中的位置迁移。没有时间先后和位置远近的变化,也就无所谓运动,离开时空的单纯运动是不存在的。   对于物质的本原和属性问题,墨子也有精辟的阐述。在先秦诸子中,老子最早提出了物质的本原是有生于无(《老子》第1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40章)。墨子则首先起来反对老子的这一思想,提出了万物始于有的主张。他指出,无有二种,一种是过去有过而现在没有了,如某种灭绝的飞禽,这不能因其已不存在而否定其曾为有一种是过去就从来没有过的事物,如天塌陷的事,这是本来就不存在的无。本来就不存在的无不会生有,本来存在后来不存在的更不是有生于无。由此可见,有是客观存在的。接着,墨子进而阐发了关于物质属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石头,就不会知道石头的坚硬和颜色,没有日和火,就不会知道热。也就是说,属性不会离开物质客体而存在,属性是物质客体的客观反映。人之所以能够感知物质的属性,是由于有物质客体的客观存在。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他给出了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这些命题和定义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关于倍的定义。墨子说:倍,为二也。(《墨经上》)亦即原数加一次,或原数乘以二称为倍。如二尺为一尺的倍。关于平的定义。墨子说:平,同高也。(《墨经上》)也就是同样的高度称为平。这与欧几里得几何学定理平行线间的公垂线相等意思相同。   关于同长的定义。墨子说:同长,以正相尽也。(《墨经上》)也就是说两个物体的长度相互比较,正好一一对应,完全相等,称为同长。   关于中的定义。墨子说: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中指物体的对称中心,也就是物体的中心为与物体表面距离都相等的点。   关于圜的定义。墨子说:圜,一中同长也。(《墨经上》)这里的圜即为圆,墨子指出圆可用圆规画出,也可用圆规进行检验。圆规在墨子之前早已得到广泛地应用,但给予圆以精确的定义,则是墨子的贡献。墨子关于圆的定义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中圆的定义完全一致。   关于正方形的定义。墨子说,四个角都为直角,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即为正方形,正方形可用直角曲尺矩来画图和检验。   关于直线的定义。墨子说,三点共线即为直线。三点共线为直线的定义,在后世测量物体的高度和距离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晋代数学家刘徽在测量学专着《海岛算经》中,就是应用三点共线来测高和测远的。汉以后弩机上的瞄准器望山也是据此发明的。   此外,墨子还对十进位值制进行了论述。中国早在商代就已经比较普遍地应用了十进制记数法,墨子则是对位值制概念进行总结和阐述的第一个科学家。他明确指出,在不同位数上的数码,其数值不同。例如,在相同的数位上,一小于五,而在不同的数位上,一可多于五。这是因为在同一数位上(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五包含了一,而当一处于较高的数位上时,则反过来一包含了五。十进制的发明,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所说:商代的数字系统是比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同一时代的字体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如果没有这种十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首先,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经上》)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使物体运动的作用叫做力。对此,他举例予以说明,说好比把重物由下向上举,就是由于有力的作用方能做到。同时,墨子指出物体在受力之时,也产生了反作用力。例如,两质量相当的物体碰撞后,两物体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果两物体的质量相差甚大,碰撞后质量大的物体虽不会动,但反作用力还是存在。   接着,墨子又给出了动与止的定义。他认为动是由于力推送的缘故,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止,以久也,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也。的观点,意思是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的话,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这样的观点,被认为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先驱,比同时代全世界的思想超出了1000多年,也是物理学诞生和发展的标志(亚理士多德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停止是物体的本性,这样的观点是符合常人观测的结果的,却是肤浅和错误的)。   关于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他指出,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原因是本短标长。用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说,本即为重臂,标即为力臂,写成力学公式就是力力臂(标)重重臂(本)。现在人们一般都习惯于把杠杆定理称为阿基米德定理,其实墨子得出杠杆定理比阿基米德早了200年,应称之为墨子定理才是公允的。此外,墨子还对杠杆,斜面、重心、滚动摩擦等力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光学史上,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如果说墨子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也不为过分,至少在中国是这样。正如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物理卷中所说,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比我们所知的希腊的为早,印度亦不能比拟。   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他细致地观察了运动物体影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景不徙的命题。也就是说,运动着的物体从表观看它的影也是随着物体在运动着,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当运动着的物体位置移动后,它前一瞬间所形成的影像已经消失,其位移后所形成的影像已是新形成的,而不是原有的影像运动到新的位置。如果原有的影像不消失,那它就会永远存在于原有的位置,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所看到的影像的运动,只是新旧影像随着物体运动而连续不间断地生灭交替所形成的,并不是影像自身在运动。墨子的这一命题,后来为名家所继承,并由此提出了飞鸟之影未尝动的命题。   随之,墨子又探讨了物体的本影和副影的问题。他指出,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   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他明确指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物体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像是倒像。这是因为光线经过物体再穿过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物体上方成像于下,物体下部成像于上,故所成的像为倒像。他还探讨了影像的大小与物体的斜正、光源的远近的关系,指出物斜或光源远则影长细,物正或光源近则影短粗,如果是反射光,则影形成于物与光源之间。   特别可贵的是,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面镜所形成的是大小相同、远近对称的像,但却左右倒换。如果是二个或多个平面镜相向而照射,则会出现重复反射,形成无数的像。凹面镜的成像是在中之内形成正像,距中远所成像大,距中近所成的像小,在中处则像与物一样大在中之外,则形成的是倒像,近中像大,远中像小。凸面镜则只形成正像,近镜像大,远镜像小。这里的中为球面镜之球心,墨子虽尚未能区分球心与焦点的差别,把球心与焦点混淆在一起,但其结论与近现代球面镜成像原理还是基本相符的。   墨子还对声音的传播进行过研究,发现井和罂有放大声音的作用,并加以巧妙地利用。他曾教导学生说,在守城时,为了预防敌人挖地道攻城,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罂于井中,罂口绷上薄牛皮,让听力好的人伏在罂上进行侦听,以监知敌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于何方,而作好御敌的准备(原文是:令陶者为罂,容四十斗以上,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内迎之)。尽管当时墨子还不可能明了声音共振的机理,但这个防敌方法却蕴含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墨子是一个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时与公输般进行的攻防演练中,已充分地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和造诣。他曾花费了3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鸟。他又是一个制造车辆的能手,可以在不到一日的时间内造出载重30石的车子。他所造的车子运行迅速又省力,且经久耐用,为当时的人们所赞赏。   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在《墨子》一书中的备城门、备水、备穴、备蛾、迎敌祠、杂守等篇中,他详细地介绍和阐述了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他所论及的这些器械和设施,对后世的军事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子认为,当时进行的战争均属掠夺性非正义战争,在《非攻》诸篇中,反复申诉非攻之大义,认为战争是凶事。他说,古者万国,绝大多数在攻战中消亡殆尽,只有极少数国家幸存。这就好比医生医了上万人,仅仅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不配称之为良医一亲友,战争同样不是治病良方。历史上好战而亡的统治者不可胜数。这无异于给那些企图通过攻战来开疆拓土吞并天下的人以当头棒喝。所以墨子主张,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来消弭祸乱。在墨子眼里,兼爱可以止攻,可以去乱。兼爱是非攻的伦理道德基础,非攻是兼爱的必然结果。   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大则攻小也,强则侮弱也,众则贼寡也,诈则欺愚也,贵则傲贱也,富则骄贫也的掠夺性战争。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诛(诛无道)和攻(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类。兼爱天下之百姓的战争,如禹攻三苗、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帮助,是正义战争。反之,大攻下,强凌弱,众暴寡,兼恶天下之百姓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墨子还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无尽的灾难。贻误农时,破坏生产。农业是斩断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入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残害无辜,掠民为奴。墨子指出,大国君主命令军队攻小国,民之格者,则迳杀之。不格者,则系操而归。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墨子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从非攻出发,《墨子》论述了作为弱小国家如何积极防御的问题。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因而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个以城池防守为核心的防御理论体系,概言之,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倡导积极准备,力争做到有备无患。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廓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必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只有在战前进行后勤、城防、军备、外交、内政等物质和精神上诸方面的充分准备,才能造成守城防御战斗中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赢得防御作战胜利。   二是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墨子认为在守城防御中,应守中有攻,积极歼敌。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亟伤敌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地形、依托城池,正确布置兵力以国都为中心,形成边城、县邑、国都的多层次纵深防御,层层阻击,消耗敌人顽强坚守与适时出击结合。   三是在防御作战具体战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防御作战战术原则。《备城门》等篇,墨子通过禽滑厘的询问,对十二种攻城方法一一对以有效防御。如高临法、水攻法、穴攻法等,是当时颇为先进的攻城术,墨子对以别具匠心的应对措施,并详细解说守城器械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墨子防御理论在中国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有关防御原则和战术的记述,多祖述《墨子》,以至于一切牢固的防御也被笼统称为墨守。如果说范蠡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朴素的积极防御理论,墨子则更多从作战角度探讨防御,形成了较完备的防御作战理论体系,而这一体系恰好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关系,对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即便身处陋室,也依然有灵魂的芬芳,谈笑间都是文人雅士的生活,不在乎物质是否贫寒,他就是刘禹锡。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多难?   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一直以来,人们给他的标签是:豪门公子,书法大家,不靠谱的名士。但不靠谱的人,有靠谱的才华。   天才的童年,大都十分相似,就好像是不同的演员,采用同一个剧本表演。黄庭坚也是如此,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只要书在手中,分分钟便能全文背诵。   临死前,武则天让儿子削去她的帝号,从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称为则天大圣皇后。最终,她选择了告别帝位的称号,改而以唐太宗的儿媳妇、唐高宗的皇后之名义,请求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01对李清照,后世文人和评论家是极其偏爱的。王仲闻说,她使婉约派发展到了最高峰,从此也没有人能够继续下去黄墨谷说,她流传下来的词只有四十五首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统治集团的分裂、党争与政治清洗构成了北宋后期政治史的一条重要线索,它的源头可以上溯至王安石神宗对于异见流俗的排斥打击。然而,当神宗驾崩之初,仍然存在着新旧兼用共改熙丰法   历史迭荡,恰似天上黄河,一去未返。光阴消逝,亦如江水东流,昼夜不舍。即便如此,冰澌融解后的春风、春雨、桃花、柳花,岁岁年年总相似,流转的唯有寂寂人面。将近四百年前,1638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最会演戏的男人,说刘备是三国的演技派一点儿也不为过。尽管曹操、司马懿都很会演戏,但和刘备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刘备演戏的高超之处在于树立正统的大旗,打起道德的幌子,用仁义来
史记墨子墨家生平思想、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wen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身高多少?揭秘的真实身高为平息近几个月来互联网上的关于身高之争,月日笔者在北京甘家口探访了今年岁高龄的医学博士王鹤滨老人(注:王鹤滨年起担任主席的保健医生兼秘书至年)。还没进入王鹤滨寓所的客厅,就听到电视...五国合纵攻秦之战历史资料介绍,五国合纵攻秦的原因马陵之战中,魏国遭受惨败,其后又被秦国屡屡击败,丧失了黄河以西的大片领土。魏惠王在晚年曾广招贤者,图谋振兴,并在齐、楚、燕、赵、韩等国支持下,任用公孙衍为相国,实行合纵抗秦的策略。...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一代文豪鲁迅的遗憾:六部长篇未写成鲁迅生前有中国的高尔基之称,但他一生没有写过一部长篇小说,这与以多部长篇小说驰名世界文坛的高尔基有些不同,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更令人遗憾的是鲁迅曾有过三次写长篇小说的打算,并且均已...影响袁世凯一生的风尘艳遇1916年3月22日,在全国军民的一致反对和强烈声讨下,仅做了八十三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帝号。然而,就在他决定宣布取消帝号的最后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处于生命...宋太祖赵匡胤如何对待当年拒绝他的人话虽如此,可自己虽有一身武艺,自己虽是军人之家出身,如果就近在京城汴梁投军,靠一身武艺自立糊口自然不成问题。然而自己家庭并非达官显宦,在京城这个关系网密布的是非之地,靠的却不全是武...南柯一梦的成语典故,出自唐代淳于棼的故事相传唐代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他家院中种着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凉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夜...曹植为何会在夺嗣之争中输给曹丕?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太平天国女犯被骑木驴凌迟处死如太平天国北伐军失败,将领林凤翔、李开芳等人被俘,都押解到北京凌迟示众。捻军首领张洛行、赖文光兵败被俘、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被俘都受到了凌迟之刑。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孔子详生平细资料介绍,孔子门人,《论语》哲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忽必烈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字,加强了蒙、汉、藏的语忽必烈在汉地建国建都,但他并不象辽太祖阿保机那样能汉语,更不象北魏孝文帝或金世宗、章宗那样通晓汉文化。蒙古贵族中通晓汉语文的人,也为数极少。忽必烈建国后,仍然十分注意保持和发展蒙古...中国史上不惧裸刑的六位女性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罚,莫过于当众裸露女性的身体。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观形成后,人便开始以裸体为耻了,掠去女性的衣服,使其一丝不挂,这就是贬低她的身份,侮辱她的人格的一种...古人追星也疯狂魏颢为见李白半年跋涉三千里魏颢最初叫魏万,曾在王屋山下做隐士,号为王屋山人。他自言平生自负,人们都觉得他狂,但此狂人对李白却是非常敬慕。按魏颢自己的说法,他就像司马相如欣慕蔺相如的为人,像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北宋的赋税制度,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宋代的农材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末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甚为繁重造成人民负担,因此王安石变法时有免役法的推行。北宋的田税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亩征税,每年夏秋各征收一次(沿袭...汉代士大夫们的"交际舞",汉代壁画中有不少舞蹈场虽然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交际舞,最早起源于欧美等地的一些国家,但交际舞在我国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汉唐时代,士大夫们在饮宴作乐时,除了即兴歌舞之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这就...五代十国时期权贵们荒唐的"夜生活"南唐以忠直见称的死节之士孙晟,亦以豪奢纵欲著称。史书上说他事烈祖父子二十余年,家益豪富,每夜宴请宾客尽欢,而且从不设几案,使众美貌家妓各执一器,端菜的端菜,捧酒的捧酒,环立宾客左右...刘邦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看到这题目,兴许,有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刘邦与颜回?咋比?是的,刘邦与颜回几乎是天南地北,生命型态也迥然有别,真要牵扯,确实怎么看怎么怪。不过,当我读到刘邦一桩有名的故事时,还是...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生平详细资料,顾炎武诗选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幼年承祖父命出继堂叔为子,嗣母王氏,十六岁未婚守节,抚育他成人。他相貌丑怪,瞳子中白而边黑,性情耿介,不谐于俗,唯与同里归庄(玄恭)为挚友,时有...汉初80年的帝国对外历程:韬光养晦从"孙子"到"从春秋、战国、暴秦直至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国经过其间连续近600年的战乱、毁坏、凋敝及,处于构建一个统一、安宁、繁荣和长寿的新帝国的极重大历史关头。其时,有一项最重大的要素,决定...大唐前100年:盛世下的阴影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的热情大唐有关部门正发动20万军民,筹备庆祝李世民的47岁生日。据《大唐日报》头版报道,神僧玄奘出差印度整整17年,一路以饱满的热情和斗志,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将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