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当前,高等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底层逻辑的冲击,知识的获取方式和供给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迫切需要高等学校重塑人才培养范式,建设以数智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积极拓展和推行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教育,强化项目驱动型学习,在有组织科研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团队、平台、项目耦合机制,将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人工智能时代,记忆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已经变得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识别问题、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会逻辑推理、框架建构等。要面向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需求,更新和改进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1382太阳贵宾app官网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是开展有组织培养、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近年来,我国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学科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回应性更强。但与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今后,高校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需要,做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同时,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建立高水平学科交叉平台,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研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网友评论更多
32巩义q
排水泵站远程监控系统 排水泵站无人值守系...⤴⤵
2025-01-30 18:36:58 推荐
187****4038 回复 184****7494:中国联通重磅发布高速数据网络——“联数...⬅来自邓州
187****5955 回复 184****3749:中国联通重磅发布元景经济大模型,致力成为...⬆来自永城
157****4314: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汝州
70济源376
中国联通重磅发布“联通元景大模型MaaS平...⬜⭐
2025-01-31 08:56:52 推荐
永久VIP:中国联通发挥数据能力优势,促进文化旅游...⭕来自十堰
158****9651:智能机井灌溉控制器 机井灌溉控制系统设备 ...〰来自襄阳
158****1219 回复 666〽:华为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发...㊗来自荆门
73孝感my
中国联通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数字体育建设㊙🀄
2025-02-01 20:01:59 不推荐
黄冈xv: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186****8587 回复 159****3343:华汉伟业:定义缺陷检测,再“小”都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