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com

诗词
首页 > 典故 > 安史之乱的过程始末 唐朝自此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的过程始末 唐朝自此由盛转衰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3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奉密诏讨杨国忠为名,率兵15万人南下攻唐。安军连败唐军,攻陷陈留、荥阳、洛阳,直抵潼关。至德元年,安禄山于洛阳称“大燕皇帝”,建立起割据政权。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逃往四川。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诛杨国忠,缢死杨贵妃。

不久安军进入长安。二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廷起用郭子仪、李光弼等著名将领,并向回纥借兵,收复长安与洛阳。安庆绪退守邺郡。唐命九节度使兵围相州,数月不下。乾元二年三月,安军史思明降唐后复叛,南下援救安庆绪,大败九节度使军于相州。

然后杀安庆绪自立为帝。再次攻陷洛阳。并于上元二年败李光弼于北邙山。正欲西进长安时,被其子朝义所杀,其子朝义即位。宝应元年(762年),雍王李适率蕃汉军与回纥兵大败史朝义,攻克东京。安史旧部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归降。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逃往河北,最后穷蹙自杀。叛乱始平。

相关文章

更多
  •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个流域的水?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启示

    大禹是一位传世的英雄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治理了洪水泛滥的疆域,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和启示,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大禹治水的地域大禹治水的地域主要是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也就是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富有灌溉资源的一条河流。

  • 古代诗人谁因父亲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唐代诗人李贺,因为父亲的名讳而不能参加科举。元和五年,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举办的乡试,并作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一举得中。年底他便可以赴长安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正当李贺意气风发,准备大展宏图时,却被小人“所伤”。随着李贺名气逐渐增大,嫉妒他的人在外放出流言:李贺的父亲名李晋肃,“晋肃”与“进士”谐音,李贺考进士就是对父亲的大不敬。

  • 毛遂自荐的故事简介 究竟讲了些什么?

    毛遂自荐(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毛遂自我推荐。后来用“毛遂自荐”喻指自己推荐自己,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现比喻自告奋勇任某项工作。

  • 卧薪尝胆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卧薪尝胆发生在什么时期?

    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 “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长安三万里》高燃诗单

    近日,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当熟悉的唐诗在耳畔响起,很多观众直呼“血脉觉醒”,电影共涉及48首诗词,你会背几首?快来(预)习。0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0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王昌龄出塞的写作背景是什么?王昌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什么情感?出塞全诗赏析

    出塞表达了诗人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

  • 陈宫为什么投靠吕布?

    陈宫是吕布的首席谋士,在徐州之战时,吕布战败,陈宫不愿投降曹操,被曹操所杀,然而陈宫之前是在曹操麾下效力的,为什么要投奔吕布?就算不愿意跟随曹操,也可以投奔其他人,为什么一定要投奔吕布呢?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1、陈宫对曹操不满陈宫背叛曹操,主要是对曹操不满,曹操为人我们知道,他很狡诈,也很霸道,这一点是陈宫对他最不满的地方。

  • 陈宫和曹操很好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陈宫和曹操是一对令人纠结的人物。两人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陈宫为了救曹操抛家舍业跟随他一同亡命天涯。而曹操对他信任有加,喜欢梦中杀人、对谁都没有安全感的曹操却在逃跑路上和陈宫“行数里”,共同“投宿”,并且“先睡”,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了陈宫,可以看出陈宫和曹操关系有多铁。但就是那么一对过命的兄弟却最终反目成仇,成为不死不休的仇家。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的情感?

    李煜自号莲峰居士,他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南唐末代的国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在李煜被毒死之前写的,写完这首诗三年之后被唐太宗毒死,所以可以算得上是李煜的绝命词。这首诗之所以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是因为这些字里行间象征性的比喻,将心中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刻画了李煜心中的亡国之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眷恋。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什么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长歌行汉乐府是几年级学的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下册《长歌行》(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 李世民最爱杨妃还是长孙皇后?为什么?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应该是长孙皇后。总结来说,李世民比较爱最爱的女人也就四个:徐惠妃、长孙皇后、武则天、大杨妃。如果要在这四个女人当中选择一个的话,那必定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就再也没立过皇后,两个人的情谊是同生共死,不离不弃,而且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值得被李世民深爱。长孙皇后(600年-636年),小名观音婢。生于开皇二十年,卒于贞观十年,只有36岁。

  • 李世民最爱的3个女人都有谁?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李世民是一位著名的皇帝之一,他统治了中国长达23年之久。在他的后宫中,有三位女子备受人们关注,她们分别是武则天、杨贵妃和长孙皇后。那么,李世民最爱的三位女人究竟是谁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世民和这三位女人的背景。武则天是唐朝的一位女皇,她曾经担任过唐太宗和唐高宗的皇后,后来又成为了唐朝的女皇帝。杨贵妃则是李世民的宠妃之一,被誉为“四美之一”。